尊敬的蒋育斌、张琳委员:
首先,感谢诸位对昌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诸位提出的社会建设类108号《关于改善昌吉市道路施工管理,提高市民出行质量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加强道路施工规划与审批的建议
一是不断加强道路规划与审批工作,通过科学统筹提升道路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居民幸福感。二是在建设过程中,交通、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合作,从各自专业角度对道路建设项目进行把关,避免出现审批漏洞。三是组织住建、交通、交警、园林、环卫、热力、市政等部门召开道路施工统筹联席会议,综合施策制定年度施工计划,避免同一路段重复开挖、多项目交叉施工。市政养护管理中心对道路修补计划均采取由城区内向城区外,由主干道向次干道的方式推进,如:由南公园路、长宁路、宁边路、建国路依次铺开。四是推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整合供水、电力、通信等管线需求,减少后续施工频次。
二、针对优化施工时间与工艺的建议
一是实施分时段管控施工。核心城区道路施工避开早晚交通高峰(9:00-10:30,19:00-21:00);夜间施工(24:00-6:00)。施工前严格进行审批并公示,严控噪音、照明污染。二是重大民生工程推行“分段施工+潮汐车道”模式,保障基本通行能力。通过科学规划、技术赋能、精细管理、长效维护“四轮驱动”,有效破解道路施工与市民出行的矛盾,助力昌吉市打造“畅通、宜居、智慧”的城市交通环境。
三、针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建议
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施工区域设置统一规格的围挡设施,配备警示灯、指示牌、安全标识、反光标识,夜间加装LED照明,施工路段周边设置清晰绕行指引牌,联合交警部门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安排专人引导交通。在责任书中增设环保专项条款,严格按照施工“六个百分百”要求强化落实。
四、针对提高道路维护水平的建议
一是应用新型养护材料与工艺。如尝试改性沥青、柔性沥青结合道路实际进行运用,这类材料不仅能降低施工能耗与污染,还具备更强的抗车辙、抗水损害能力,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二是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根据交通流量、使用年限等因素,划分维护优先级,严格按照道路修补计划按由城区内向城区外,由主干道向次干道推进。合理安排日常巡查、定期保养与专项大修工作。三是对道路及基础设施进行精细化养护,如对道路进行灌缝贴带。强化预防性养护,针对车辙、网裂等初期病害,定期开展微表处、等非开挖修复技术应用。
五、针对建立信息发布机制的建议
一是实施“施工许可前置评估”,要求施工单位提交交通影响评估报告和应急预案,明确工期节点及责任主体。通过政府网站、昌吉市零距离、城市管理局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等渠道提前公示施工范围、工期及绕行方案,避免影响市民出行。二是开通市民意见反馈通道。通过吉事通、12345等各种渠道,及时解决市民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社区宣传、公益活动等形式,普及道路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爱护道路设施的意识,减少因人为破坏导致的道路损害。
昌吉市人民政府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