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州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 社会建设类第82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4.05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民革昌吉市委会:

您提出的社会建设类82号《关于深度推进我州三产融合,筑牢乡村振兴基础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党委决策部署,围绕农业资源区位优势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目标,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育强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潜力,保障了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昌吉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党委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乡村产业活力,



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育强经营主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效载体。一是编制村庄规划,精准定位乡村用地功能。围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按需引导有条件的村编制村庄,按照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依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要求,预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和零星分散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使用。二是利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开展宅基地改革试点,制定了《奇台县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奇台县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暂行办法》等,州财政投入1500万元用于保障宅改,在落实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相应的收益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来推进试点。

二、构建乡村旅游多种业态,为推进三产融合增强活力。一是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企业三产联动优势,依托木垒羊肉、鹰嘴豆、奇台小麦、吉木萨尔红花等特色产业生态观光,打造奇台县江布拉克20万亩旱作有机小麦景观带,木垒县8000亩连片种植观光示范基地。二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企业建设木垒县鹰嘴豆、吉木萨尔县红花、玛纳斯县葡萄酒、奇台小麦等特色产业展示展览馆,打造加工生产参观廊道,通过产学研融合发展和企业生产全过程展示,吸引游客深入了解食品安全各个环节,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三是依托特有地方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各县市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回族文化、哈萨克文化、乡土民俗文化、现代休闲度假文化,重点培育了木垒县月亮地村、菜籽沟村、奇台县腰站子村、阜康市水磨沟村等一批特色旅游示范村,月亮地村、腰站子村先后被评为“新疆十佳特色乡村游”、“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昌吉农业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严格管控耕地经营,为农业发展夯实基础。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通过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落实占补平衡等重点工作和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提高耕地产出率,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有机小麦、鹰嘴豆、红花、打瓜等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建立农业准入和监控制度,规范工商资本下乡行为,研究制定《关于组织在全州开展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租赁农地核查回头看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意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和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逐级压实工作责任,推进工作落实落细。

四、精心坐实试点示范,为三产融合发展增添动力。一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按照《昌吉州股权化改革财政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昌州党农领办〔2023〕6号)精神,推动乡村振兴资金、经营性乡村产业项目资金等“折股量化”,加快推进产业园与村集体组织有机衔接,广泛吸纳农民承包经营权入股或土地流转,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形式,让农户分享更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加大“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有效拓宽昌吉州农产品线上销售。赴搭建农产品销售直播平台,加快推进昌吉州农产品抖音直播平台建设,以“线上线下 双线融合”的方式,举办昌吉州2023年“源味昌吉 年惠助农”促农增收、助企销售活动。积极开发建设昌吉州名优特新农产品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土字号”“乡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进昌吉州农产品打入北京及周边市场。目前已启动项目招标程序。

五、突出政策落实,为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强化惠农政策补贴落实落细。按照自治区政策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耕地地力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农机购置补贴相应实施方案,采取现场实地督导、召开“三农”工作推进会通报点评、项目调度会重点督办等方式,督促指导县市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确保补贴足额发放到农牧民手中。二是强化农业农村水用地保障。将农业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建设用地需求;在用水总量控制范围内,优先保障农业生产基地用水,全面落实国家和区、州关于农业和加工仓储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税收等优惠政策,确保我州三产融合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监管确保政策落地。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执法力量主观能动性,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种子生产备案等重点环节监管,为种子生产把好源头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线索发现能力,加强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强化行刑衔接,对农业农村领域违法犯罪问题依法依规办理,为三产融合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202345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协提案
对自治州十三届政协二次会议 社会建设类第82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 2023-04-05 20:04:55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民革昌吉市委会:

您提出的社会建设类82号《关于深度推进我州三产融合,筑牢乡村振兴基础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党委决策部署,围绕农业资源区位优势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目标,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育强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潜力,保障了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昌吉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党委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乡村产业活力,



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育强经营主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效载体。一是编制村庄规划,精准定位乡村用地功能。围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按需引导有条件的村编制村庄,按照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依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要求,预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和零星分散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使用。二是利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开展宅基地改革试点,制定了《奇台县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奇台县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暂行办法》等,州财政投入1500万元用于保障宅改,在落实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相应的收益权,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来推进试点。

二、构建乡村旅游多种业态,为推进三产融合增强活力。一是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企业三产联动优势,依托木垒羊肉、鹰嘴豆、奇台小麦、吉木萨尔红花等特色产业生态观光,打造奇台县江布拉克20万亩旱作有机小麦景观带,木垒县8000亩连片种植观光示范基地。二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企业建设木垒县鹰嘴豆、吉木萨尔县红花、玛纳斯县葡萄酒、奇台小麦等特色产业展示展览馆,打造加工生产参观廊道,通过产学研融合发展和企业生产全过程展示,吸引游客深入了解食品安全各个环节,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三是依托特有地方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各县市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回族文化、哈萨克文化、乡土民俗文化、现代休闲度假文化,重点培育了木垒县月亮地村、菜籽沟村、奇台县腰站子村、阜康市水磨沟村等一批特色旅游示范村,月亮地村、腰站子村先后被评为“新疆十佳特色乡村游”、“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昌吉农业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严格管控耕地经营,为农业发展夯实基础。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通过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落实占补平衡等重点工作和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提高耕地产出率,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有机小麦、鹰嘴豆、红花、打瓜等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建立农业准入和监控制度,规范工商资本下乡行为,研究制定《关于组织在全州开展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租赁农地核查回头看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意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和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逐级压实工作责任,推进工作落实落细。

四、精心坐实试点示范,为三产融合发展增添动力。一是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按照《昌吉州股权化改革财政补助项目申报指南》(昌州党农领办〔2023〕6号)精神,推动乡村振兴资金、经营性乡村产业项目资金等“折股量化”,加快推进产业园与村集体组织有机衔接,广泛吸纳农民承包经营权入股或土地流转,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形式,让农户分享更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加大“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有效拓宽昌吉州农产品线上销售。赴搭建农产品销售直播平台,加快推进昌吉州农产品抖音直播平台建设,以“线上线下 双线融合”的方式,举办昌吉州2023年“源味昌吉 年惠助农”促农增收、助企销售活动。积极开发建设昌吉州名优特新农产品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土字号”“乡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推进昌吉州农产品打入北京及周边市场。目前已启动项目招标程序。

五、突出政策落实,为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强化惠农政策补贴落实落细。按照自治区政策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耕地地力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农机购置补贴相应实施方案,采取现场实地督导、召开“三农”工作推进会通报点评、项目调度会重点督办等方式,督促指导县市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确保补贴足额发放到农牧民手中。二是强化农业农村水用地保障。将农业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化建设用地需求;在用水总量控制范围内,优先保障农业生产基地用水,全面落实国家和区、州关于农业和加工仓储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税收等优惠政策,确保我州三产融合健康发展。三是强化监管确保政策落地。充分发挥行业部门执法力量主观能动性,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种子生产备案等重点环节监管,为种子生产把好源头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线索发现能力,加强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强化行刑衔接,对农业农村领域违法犯罪问题依法依规办理,为三产融合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20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