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欣章委员:
您提出的文化建设类27号《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自治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自治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疆”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抓规划、强基础、塑品牌、拓业态、优服务、促融合、助消费,充分释放文化和旅游优势潜力,不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优化“四级”服务网络,全州8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入选国家三级以上文化站。州非遗展厅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展文艺轻骑兵“石榴籽”文化小分队演出、“双百”、“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等活动。举办“新疆曲子文化节”,开展“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进景区”和流动博物馆巡展等惠民活动。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持续打造天山马拉松、江布拉克徒步大赛等现有赛事品牌。每年举办“村BA”“村超”、社区运动会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在500场次以上。
(二)文物保护利用进展有效。充分发挥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的见证作用,深入挖掘“北庭故城遗址”等核心文化遗产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阐释和利用。争取国家和自治区7个文物保护项目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北庭故城遗址消防工程、北庭故城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保护修复等5个文物保护项目。持续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一批文物点。拍摄制作《文物话昌吉唐朝墩古城遗址》纪录片并在新疆卫视一套播出。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三)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出台《自治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制定《自治州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工作方案》《自治州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全力推动庭州生态绿谷星级酒店群、索尔巴斯陶旅游景区、新疆潘多拉动物王国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天山天池、江布拉克、北庭故城、S101沿线、天山1号风景道沿线等重点景区景点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游、研学游、自驾游、康养游等六大旅游业态。成功承办2024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新疆大剧院《千回西域》成功复演。推出刘亮程文学馆、中华碧玉园、福禄园等文旅融合品牌产品。
(四)旅游品牌成效凸显。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入疆旅游第一站,坚持点、线、网、面贯通用力,推动景点景区串珠成链,打响昌吉旅游品牌。推出“寻着世遗游昌吉”“品味美食游昌吉”“听着花儿游昌吉”等10条旅游精品线路。北庭故城、江布拉克、康家石门子等景区入选自治区旅游促“三交”典型案例推广名录。2024年接待游客5138.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7.9亿元,分别增长14.02%、20.3%。
(五)文旅推介持续出圈。围绕“新疆是个好地方 醉美最近是昌吉”文旅品牌,主要领导带头推介。聘请刘亮程、尕尕等10位知名人士为自治州文旅推介官,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引流。引进央视《美丽中华行》、湖南电视台“跟着课本去旅行”“与辉同行阅山河”、欧洲13国旅行商踩线、腾讯QQ飞车S5总决赛等全国性文旅营销活动。组织赴援疆省市客源地市场开展冰雪旅游促“三交”推介及快闪活动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全州文旅产业链纵向发展和横向拓展不足,站在全疆、全国视野高水平谋划文旅产业不够。天山天池、北庭故城等世界级资源没有有效整合利用,旅游资源碎片式开发,没有形成合力。
(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旅游产品总体上呈现“散、小、弱”发展现状,多数景区同质化、低水平开发,市场竞争力和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服务、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不全,百里丹霞风景道沿线停车位不足、通讯信号没有全覆盖等“三难一不畅”问题仍然存在,影响游客体验。
(三)文旅融合程度不高。天山天池、江布拉克等重点景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阐释欠缺,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丝路文化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缺乏对景区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植入,游客深层次文化熏陶少、重游率低。天山天池、江布拉克开发沉浸式文创产品不多。乡村旅游对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乡村振兴展示不够,缺乏规模性开发和系统性展示。
三、下一步主要打算
一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文化场馆旅游功能。推进公共文化优质资源直达基层,落实文化惠民实事,发放5万张新疆大剧院和精品体育赛事昌吉文惠卡。完成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用好管好文化阵地,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带头人作用。推动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群众性文旅活动,村文化大院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特色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村晚、村超、村BA、广场舞等文体惠民活动,“十五五”期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5000场次、创作文化剧目10-15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1650场次、举办体育赛事2500场次。
二是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头屯河文旅产业带、天山天池、北庭故城遗址、江布拉克、S101百里丹霞风景道、索尔巴斯陶景区、潘多拉动物科普公园、金普顿酒店群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只有新疆∙戏剧幻城”、新疆自驾游运营中心项目落地,打造新疆文化之窗和入疆旅游第一站。谋划打造昌吉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推进昌吉小吃街、中华碧玉园等文化街区和产业园区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昌吉文创潮品和好礼店,培育开发文化消费新业态新场景。
三是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持续开展新发现文物遗址点调查。举办第九期北庭学国际研讨会。提升博物馆的展览展陈,持续开展博物馆流动巡展每年不少于200场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市场化、生产性保护传承。持续办好元宵节戏曲周、新疆社火展演、“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新疆非遗周等非遗传播活动,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活动,扎实推进“非遗集市”和“非遗工坊”建设。
四是持续推进文旅融合。编制《昌吉州文化旅游业“十五五”发展规划》,制定《昌吉州推进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依托本地产业优势,践行“文旅+百业”发展模式,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提升环游天山、车师古道、百里丹霞、大漠探秘等精品旅游线路。以“昌吉好礼”品质提升为目标,精准对接新旅游消费市场偏好和特征,吸引具有艺术设计和生产制作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新疆是个好地方,醉美最近是昌吉”的旅游形象定位,积极开展文化、非遗、体育赛事进景区活动,选树旅游促“三交”典型案例,推出文旅促“三交”产品线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视频号、抖音、B站以及小红书等平台宣传文旅形象,提升昌吉文旅融合IP影响力,讲好昌吉故事,讲好铸牢故事.
五是不断丰富文旅业态。深挖景区人文自然资源,突出各景点特色定位,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做强乡村游、自驾游、研学游、冰雪游,做精康养游、工业游,培育探险游、沙漠游、红色游,推进文旅、交旅、体旅、商旅等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入疆旅游“第一站”。用好《昌吉州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奖补办法》,着重挖掘文旅资源的特色和亮点,组织举办“乐享假日·幸福昌吉”文旅活动周、冰雪旅游风情节启动仪式等重点活动,持续打造天山马拉松、江布拉克露营大会等国内外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推出“沿着世遗游昌吉”“踏着古道游昌吉”“跟着体育赛事游昌吉”等10条旅游精品线路。引进人才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创新业态优化乡村旅游产品,推广乡村旅游绿色有机品牌,打造新一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6月3日
联系单位: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联系人:杨 帆 电话:13899629939
上一篇: 对自治州第十三届政...
下一篇: 对自治州第十三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