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钰妮委员:
您提出的文化建设类12号《关于积极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昌吉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持续关心和关注!
近年来,在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文化旅游行业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疆”战略,围绕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立足“丝路庭州·昌盛吉祥”形象定位,突出天山天池、北庭故城“双世遗”品牌,提升江布拉克、百里丹霞等优势资源,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全州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23年全州接待游客4506.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1%;实现旅游收入297.61亿元,同比增长152.99%。
目前,全州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是拥有“双世遗”的地州。有A级以上景区52家(5A级2家、4A级10家、3A级40家),星级饭店43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36家),星级农家乐44家(五星级10家、四星级20家、三星级14家),S级以上滑雪场9家(5S级1家,4S级1家,1S级7家),旅行社9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23个,州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3个,精品特色旅游民宿48家,“旅游+”示范点68处(国家级2处、自治区级11处、自治州级55处)。我州旅游产业发展虽取得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重建设、轻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总体上呈现“散、小、弱”发展现状,多数景区同质化、低水平开发,市场竞争力和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景区餐饮服务、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不全,百里丹霞风景道沿线停车位不足、通讯信号没有全覆盖等“三难一不畅”问题仍然存在,服务品质与游客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二)精品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重点位、轻线路”,还没有成为疆内旅游目的地。大部分旅游景区主体不够鲜明,知名度不高,市场辐射半径小,吸引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团队游能力不足。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社会组织开展宣传推介的参与度较低,对文旅资源的打造、包装、宣传和推广营销不足,旅游宣传营销推介特色不够鲜明。
(三)文旅融合程度不高,“重景区、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挖掘不相适应。旅游景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阐释不够,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丝路文化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缺乏对景区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植入。天山天池、江布拉克开发沉浸式文创产品不多。乡村旅游对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乡村振兴展示不够,缺乏规模性开发和系统性展示。
(四)过境游多深度体验游少,“重流量、轻消费”,市场拉动力较弱。重点景区业态单一,有流量,无留客。多数景区还依赖“门票经济”,游客停留时间短,二次消费不足,存在“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现象。高等级旅游饭店、精品民宿数量少,承接中高端旅游团队的保障能力不足,满足游客个性化、定制化的新线路、新产品不多。
下一步,按照州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实施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在强基础、塑品牌、拓业态、优服务、促融合等方面发力,围绕打造入疆旅游第一站目标,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优做精旅游产业:
(一)坚持顶层规划设计。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旅游兴疆规划(2021-2030)》《文化和旅游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及《昌吉州文化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昌吉州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高标准推进自治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和文物“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制定出台《昌吉州推进文旅融合提质行动的奖补办法》,为今后一时期我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谋划方向和奠定基础。
(二)推动重点文旅项目。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积极推动全州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头屯河生态绿谷、天山天池、江布拉克、北庭故城等核心景区,启动昌吉市、阜康市国际一流品牌酒店项目建设,推进阜康天墉城,江布拉克天山怪坡乐园、马鞍山索道等项目实施。加快新疆大剧院盘活复演,争取“一带一路”主题乐园落地昌吉市。联动实施奇台天文小镇、玛纳斯湿地公园、木垒菜籽沟作家村、吉木萨尔小分子画家村、呼图壁幸福村葫芦园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项目。按照《昌吉州文旅项目市场化升级策划方案》,着力招商引资推进100个文旅微景点项目建设。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疆昌吉州百里丹霞旅游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百里丹霞风景道、天山1号风景道沿线停车场、通讯基站、服务驿站、标识标牌等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提高管理使用水平。改造提升A级以上景区游客中心、标识系统、游步道、旅游厕所、智慧服务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新建旅游厕所11座,停车场12个,通信基站15座,新增旅游交通标识标牌35块,有效解决“三难一不畅”问题。
(四)丰富优质旅游产品。推动“点、线、网、面”一体发力,加强环游天山·千里黄金线、百里丹霞自驾游、“双世遗”文化研学体验游、大漠探秘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设计与推广,推出“沿着天山游昌吉、寻着世遗游昌吉、品着红酒游昌吉”等品牌旅游线路;推进文旅融合,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文体活动进景区等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游、研学游、自驾游、冰雪游、康养游、工业游,积极培育露营、探险、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变半日游为一日游、一域游为全域游、夏季游为全季游,不断提升游客消费体验,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五)加大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参加新疆冬博会、海峡博览会、上海旅博会等国内重要展会和推介活动,擦亮“丝路庭州·昌盛吉祥”文旅品牌和“双世遗”金字招牌;赴重点客源地市场积极举办“引客入昌”推介会;策划组织玛纳斯碧玉文化旅游节、昌吉美食文化旅游节、呼图壁县乡村艺术节暨曲子文化节等重点文旅节庆活动;协调推动新疆大剧院《千回西域》复演;深化与新媒体平台、头部网站和旅游电商合作,做强抖音、公众号等州、县文旅官方账号,巧用本土名人、网红达人等流量效应,培育一批“文旅推介官”开展全民营销,打造昌吉州文旅热点IP;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调动文旅企业主体和社会群体的积极性,包装现有流量团体(组合),着力提升营销水平。
(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挥天山天池景区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江布拉克、新疆农博园、杜氏旅游等重点景区的服务质量,树立一批优质旅游服务品牌,打造旅游服务品牌新形象。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深化“微笑新疆”“同心护旅”专项行动,推行“文旅体验官”“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制度,指导A级旅游景区争创自治区“质量奖”。指导自治州文旅产业协会成立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旅游饭店和星级农家乐(等级民宿)分会。加大对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行社、导游、讲解员、服务员等一线人员的培训。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4年5月20日
联系单位: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联系人:李建忠 电话:0994—2707920
上一篇: 对自治州十三届政协...
下一篇: 对自治州第十三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