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博物馆文物高清图片
汉灰陶缽,1981年奇台县出土。圆唇直口,下腹部斜收,平底。口径16.5厘米,高8厘米,底径8.5厘米。
汉铜蟠螭,长11cm,高4.8cm。器中空,蟠螭回首卷尾,兽唇与背相接,兽身饰卷云、草叶等纹。木垒县征集。
花儿沟动物岩画,1994年阜康市采集。高40厘米、宽49厘米。略呈椭圆形鹅卵石,七只北山羊采用剪影式表现手法,大角,头像一致,尾上翘。
环首羊角铜刀,1990年木垒县征集。环首,直柄 ,弧刃,刃尖略翘。长15.6厘米,宽1.6厘米。
辽花卉龟背纹铜镜, 1994年木垒县征集。有边廓,内有对称两正方形,圆钮,内方框里饰团花,外方框与内方框之间布有四组花卉,廓与外方框间有菱形花纹。直径12.4厘米。
鹿角铜牌饰,2016年昌吉州博物馆征集。高5.8厘米、宽5.5厘米。铜鹿长角分作数枝,体肥硕,短尾。造型古朴,是典型的鄂尔多斯青铜牌饰。
青铜时代铜矛,长12.5cm,宽3.1cm,銎孔径2.5cm,锋体锐厚,有脊,横面呈菱形。圆形骹,骹中空,骹有一穿孔。木垒县征集。
清土尔扈特银印,印面边长10.8cm见方,高9.4cm,厚3.2cm,重4250g。银质,虎形钮。印的边款镌有汉文“乾隆肆拾柒年玖月礼字造”,印文为满文和蒙文合壁,意为“忠诚的土尔扈特英勇之王”。吉木萨尔县征集。
清山川祭祀碑,宽70cm,残高120cm,厚14cm。石碑形。圆首,碑额篆刻“建修博格达山庙祭”,碑额两侧雕刻彩绘双龙戏珠纹。碑文曰:“圣王建极抚有九有,主天下名山大川于五岳……”阜康博格达山出土。
权杖头,直径5.8cm,高4.9cm,重210克。葵形通心。权杖头,顾名思义是权利的象征,大致可分为陶质、石质、玉质的权杖头。因形制、质地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级别的权利。
唐莲花方砖,长30cm,宽30cm,厚5cm。器正方形,一面为刻饰莲花纹,一面为布纹。
唐观音鎏金立铜像,高17cm,底径14cm。佛像头部为高束髻,面相方圆,胸戴项圈,下身着裙,裙摆对称分布,褶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木垒县征集。
唐三耳壶,高19.5cm,口径7.5cm,底径8.5cm。敞口,束颈丰肩,鼓腹平底。口至肩有三耳。
唐铜俑,宽3cm,高7cm,重32g。立俑,发束三髻,双目微突,含口平鼻,双手合于胸前。俑体中空,头顶有一穿孔。木垒县博斯塘五队征集。
唐草原持杯石人,高145cm,腹围37cm。石人高鼻深目,胡须浓密,左手执杯,右手执刀,是典型的武士型石人。奇台县半截沟采集。
西辽契丹文印,长3.7cm,宽3.5cm。印方形,铜质,半圆形鼻钮,印面阳文。木垒县征集。
西夏铜印,长5.6cm,宽5.4cm。印方形,铜质,方形鼻钮,印面阴文,印背刻西夏文。呼图壁县征集。
西周单耳彩陶罐
高13.5cm,口径9.8cm,底径13.5cm。夹砂红陶饰黑彩,敞口,鼓腹圜底,口沿与腹部有曲柄相连。口沿内侧饰相连倒三角纹,口沿外侧饰水波纹,肩部至腹部饰不规则绳纹。奇台县二分场出土。
新石器时代石祖,高24.8厘米,底径4.5厘米。1990年昌吉市征集。整体呈圆柱状,首尖圆 ,依次有三道弦纹,上细下粗,底部平,磨制光滑。
早期铁器时代石祭器,长38.5cm,口径18.8cm。造型精美,通体为火炬状,它既代表着男根文化,也象征着人类的繁衍如火炬般生生不息,是生殖崇拜的祭祀品。奇台县坎儿孜乡西坎儿孜三队采集。
上一篇: 昌吉州博物馆文物征...
下一篇: 关于开展2025年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