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文件
对自治州十二届政协四次会议经济建设类 第5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6-28 19:06:33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索 引 号: CJZ009/2020-000018 信息分类: 林业
发布机构: 昌吉州林业和草原局 发文日期: 2020-06-28
文  号: 昌州林草函字〔2020〕37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对自治州十二届政协四次会议经济建设类 第52号提案的答复


吴建江委员:

您提出的经济建设类第52号《关于大力推广牧草种植、促进我州荒漠化治理方面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是沙化、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土地退化,其中沙化是主要形式。在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土地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会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做好草场荒漠化防治,州林业和草原系统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

1、大力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昌吉州2003年启动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至今一直没有间断,已经覆盖全州七县市。截止“十二五”末,全州累计建设草原禁牧围栏760万亩、休牧围栏1805万亩、轮牧围栏575万亩,退化草原补播653万亩,遏制住了草原持续退化的局面,局部地区草原生态开始好转。

2、通过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全州已建立人工饲草料地19.7万亩,增加了饲草产量,缓解了冷季牲畜饲草短缺的矛盾,促进了牧民定居,暖季放牧冷季饲、牲畜品种改良、草料加工等技术在牧区逐步普及,传统靠天养畜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减轻了放牧对天然草原的依赖程度,天然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对防治荒漠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深入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北部沙漠南缘沙化严重区划定了2000多万亩的禁牧区,实行严格禁牧制度;对近4200万亩草原实行草畜平衡制度,逐步转变了超载放牧的局面。2019年草原生态奖补禁牧区植被综合盖度、综合植被高度分别为:26.67%、11.9厘米,较2016—2018年三年的平均值25.5%和10.8厘米增加1.17个百分点和10.2%。目前国家正在着手准备“十四五”期间落实新一轮草原奖补政策。

4、土地荒漠化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到多方面,需要全社会、多部门共同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大力种植牧草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广大农牧民也有种草的积极性和愿望,但是荒漠化区域是缺水严重区域,缺水是限制种草的关键因素,需要多方统筹解决。

5、自治州人民政府、州林草局分别出台了昌吉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防沙规划,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主体功能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林地、草原、和湿地保护制度,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全面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将极大地促进土地荒漠化防治。

6、今后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面上治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深入推行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持续实施防沙治沙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预警监测体系,依法强化监督监管,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为土地荒漠化防治做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对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全面提升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的水平,确保自治州的生态安全。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昌吉回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