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吉木萨尔县22.6万亩玉米迎来收获季,田间地头除了玉米收割的繁忙景象,秸秆回收作业同样热火朝天。近日,在北庭镇西上湖村的玉米地里,秸秆打包机轰鸣作响,成排的玉米秸秆被快速“吞噬”、粉碎、压实,转眼变成规整的方块草包,为牲畜越冬备足“口粮”的同时,也让种植户、作业户尝到了增收甜头。

“以前玉米收完,秸秆要么烂在地里影响下一季耕种,要么得自己雇人清理,又费钱又费力。现在好了,40 块钱一亩把秸秆承包出去,省心又能额外挣钱!”西上湖村种植户候建云看着自家132亩玉米地的秸秆被陆续打包运走,算起了增收账。在他看来,秸秆回收不仅解决了处理难题,还多了一笔额外收入。
在秸秆打包机的驾驶舱里,驾驶员塔力普·尼牙孜正熟练地操控设备穿梭田间。“一亩地能打15到20个包,一天下来能打500到600个包。”他笑着介绍,每个包能挣7块钱,除去成本,一天的纯收入差不多有2000块。眼下,他计划先收完吉木萨尔县的玉米秸秆,之后还打算带着设备去阿克苏、且末县继续作业,这样的活儿一直能干到来年3月,整个秋冬季节的收入十分可观。

在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庆阳湖乡、北庭镇等玉米主产区,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秸秆打包离田后,不仅消除了冬季火灾隐患,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形成了“秸秆饲料化—养殖增收”的循环链条,为生态农业发展注入动力。
“我总共养了16头牛,前期已经压了100吨的青贮玉米,现在看到这些打包好的干秸秆质量这么好,计划再买2000个,这样差不多就够这些牛吃到明年这个时候了,比买其他饲料划算多了。” 北庭镇余家宫村养殖户阿巴尔・阿不都指着整齐堆放的玉米秸秆包说,秸秆回收让他的养殖成本降了不少,养殖信心也更足了。

近年来,随着吉木萨尔县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秸秆“收集—打包—运输—利用”的综合利用模式日趋成熟,玉米秸秆回收率持续稳定在高位,基本做到了 “应收尽收”,也逐步构建起 “种植户卖秸秆、作业户挣工钱、养殖户得饲料” 的三方联动模式,让秸秆回收从单一作业转变为完整的小型产业链。目前,全县秸秆回收作业正抢抓农时推进,预计10月底可全面完成。
通讯员 钟丽萍
上一篇: 新疆优驼长眉驼乳业...
下一篇: 吉木萨尔县大有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