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壮委员:
您提出的社会建设类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昌吉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昌吉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铸魂·培志”为目标,深化青少年“筑基”工程,构建“一体两翼三融合”育人体系,以思政课为思想引领核心,以文化浸润和实践活动为实施路径,形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的育人闭环,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为“强州府”战略强基赋能。
一、工作开展情况
昌吉市教育局持续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活动,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提高德育活动育人实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地方资源、节日纪念日,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深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深度挖掘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育人要素,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统筹用好课外资源,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等社团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支持学生群团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工作亮点及成效
(一)突出课程育人,强化德育课程建设。一是明确不同学段思政培养目标,小学阶段体现启蒙性教育,初中阶段体现沉浸式教育,高中阶段体现常识性教育。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确保德育课程不被主科侵占。二是开发特色思政课程,立项州级思政创新项目6项(含丝路精神传承、红色博物馆课程设计等),组织“场馆思政课”5场次,覆盖昌吉博物馆、科技馆等实践基地。三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磨10节课程思政示范课,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内涵,增强德育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举办“庭州育才 思政铸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以“小学初中高中思政一体化螺旋上升为主线,以新蕾教师培养锻造铸魂育人”为核心理念,覆盖全学段、贯通全流程。
(二)丰富德育活动,增强实践育人效果。一是以“开学第一课”为载体,整合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十大主题,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政课,推动全市中小学实现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二是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清明铸魂·同心筑梦”品牌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跨学科融合等路径,吸引6.8万师生及家长参与,构建“思想浸润—文化认同—实践养成”教育闭环。三是拓展研学实践载体。举办足球、滑冰、跆拳道等7类赛事及“丁香月读”读书活动,组织50名足球队员赴泉州研学,开展“铭记峥嵘岁月 传承军人精神”国防教育暨“戎光闪耀”红色宣讲进校园活动,推进昌吉市青少年“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读经典 我思考”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参与学生超3万人次。
(三)加强法治教育,提升学生法治意识。一是定期邀请公、检、法、司单位人员到校开展普法学习、法治讲座、典型案例分析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邀请法制副校长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5场次。二是加强法治副校长管理,组织开展法治副校长履职考核评价工作,确保法治副校长在校园法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制止校园中的不良风气。三是搭建家校社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加强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健全家校社“三位一体”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网络。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上好开学“健康教育”第一课,做好开学适应和心理关护。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摸排筛查,对问题青少年及时提供关爱帮扶和心理帮助。
(四)加强家校协作,形成育人合力。一是持续推进家庭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增强家庭教育工作室团队力量,组织家庭环境空间改造、主题沙龙、咨询辅导等活动,培养百名家庭教育讲师,开展千户走访调研,惠及万家父母,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二是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加强家校社协同配合,信息互通反馈,强化监督评估,组织经验推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合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柳树巷社区试点启动“家校政社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心暖新服务站,整合心理健康、医疗健康、科技创新资源,形成“15分钟家庭教育支持圈”。三是依托“泉昌情·教育人才工作站”新疆昌吉市杨韶刚中小幼家庭教育工作室,通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家长志愿者及工作室成员五大专场培训,成功构建覆盖全学段、贯通家校社的“教联体”协同育人网络。活动累计培训教育工作者400余人、家长代表700余人,形成“专家引领、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区辐射”的教育合力。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昌吉市教育局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少年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利用好寒暑假、重大节日等特殊节点,多形式、多渠道丰富德育活动,突出有形、有感、有效,强化教育成果转变。
上一篇: 对自治州十三届政协...
下一篇: 对自治州政协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