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艳委员:
您提出的社会建设类59-2号《关于改善昌吉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吉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学校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高位统筹推进,构建了“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建成中小学运动场380块,篮球场454块,足球场165块,排球场170块,体操场地共21万平米,体育馆35个,学生体质测试室130间,96%以上的学校拥有塑胶运动场,体育器材达标学校155所。
二是学校体育教学全面加强。把实施面向人人、促进优质均衡作为核心目标,逐步推行“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改,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高中学校采取体育课“走班制”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三是体育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健全。布局体育特色学校,依托学校创办重点体育项目运动队。构建优秀人才“一条龙”培养机制,由“1所高中+N所初中、小学”组成布局单元,完善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工程,培育全国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66所,创建自治区首批体育传统特色校53所。
四是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组织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有形有感有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课间,各级各类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大课间的优秀案例,彰显了体育的娱乐性、文化的丰富性和艺术的形象性,大力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综合素养和审美、人文素养。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活力体育,成为阳光校园的一抹亮色。
五是体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体育评价体系,坚持将初中升高中的毕业考试体育科目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狠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质量监测的全面实施。坚持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体育课程不断“加量”,升学中的体育考试不断“加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年上升,2022年全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5.86%以上。
六是体教融合成效显著。着眼建设体育强州,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打破部门围墙,协同构建体教融合机制。优化竞赛体系,统筹州运会、青少年锦标赛,常态化举办全州中小学生项目联赛,每年全州155所中小学校、17万余名学生全员参与。强化体育师资建设,根据体育运动重点项目建设需求,每年有10余名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到中小学任教。推动设施共建共享,拓展课后服务空间,全州符合条件的社会体育场馆向学校免费或低价开放。培养优秀学生运动员考入清华大学1人;5名优秀学生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冠军,1人打破赛会纪录、达到国际健将标准。在自治区第十四届全运会上,1名学生两项目均破赛会记录、均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委员建议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专款专用,确保体育经费随着学校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长;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三是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学校体育工作, 提高全州师生、家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共同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
上一篇: 对自治州十三届政协...
下一篇: 对自治州政协第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