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雷代表:
您提出的教科文卫类第32号《关于在中学阶段普及常用急救知识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昌吉州校园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给予我们宝贵的建议。一直以来,昌吉州教育系统始终把学生身心健康安全放在校园安全工作的首位,立足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素养提升,持续加强安全教育,努力创设安全、和谐的学校环境。
一、工作开展情况
急救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学校安全教育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州教育局联合州卫健委、州应急管理局,持续深入推进急救知识教育进校园活动。
一是开展急救知识专题教育。各县市和州直属中小学校将急救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安全教育中,利用开学第一课、初高中生军训、“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机,集中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卫健部门邀请专业人员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和实操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各县市卫健委遴选184名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担任健康副校长,对口包联全州中小学校、幼儿园,定期开展应急救护、传染病防控等健康知识培训工作。州红十字会定期组织培训讲师、南丁格尔护理志愿服务队等专业急救培训团队,深入全州30余所初高中学校,采取以理论学习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急救知识讲座。如:如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中小学精心策划开展主题班会,通过PPT展示、视频播放、情景模拟、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学生普及中暑、溺水、异物梗阻等常见意外的防范事项,详细介绍应对突发情况的急救措施。奇台县教育局组织健康副校长进校开展“急救小课堂”活动,通过理论授课和实操培训等形式,为师生普及急救黄金时间概念,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技能,医护人员和学生一对一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求。2025年以来,各县市、州直属中学累计开展各类急救知识培训100余场次,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加强急救知识宣传。州教育局在州红十字会的支持下,向各学校发放了中小学生急救知识读本、手册、宣传彩页8000余册,全部投放到班级的读书角。老师组织学生在班队会课、阅读课进行集中阅读,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急救基本常识和日常生活中常见危险的预防。各学校结合实际多途径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大力营造“人人会急救、处处能应急”的宣传氛围。如:州一中在医务室设置宣传大屏,滚动播放急救知识科普视频、操作要点图解及校园急救动态,打造常态化宣传阵地。州二中将《校园内常见意外及紧急救治》PPT通过家长微信群进行转发,向家长普及各类急救知识。行知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班级宣传等形式,普及急救知识。
三是提高教师急救能力。各县市教育局依托当地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资源,组织教育局干部、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参加培训,掌握心肺复苏(CPR)、AED使用、止血包扎、气道异物梗阻处理等基本技能,通过培训,使其具备校内培训能力,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学校定期开展校内突发事件如食物中毒、防地震、防火、运动伤害等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伤害的能力。2025年以来,州教育局会同州应急管理局共同开展“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宣传活动,指导全州中小学开展应急演练200余场次,师生自救自互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和定期的应急演练,师生安全意识和急救常识得到提升,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在突发情况下迅速反应、正确施救的措施,有效降低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将急救知识与日常安全教育相融合。中小学校将急救知识教育列入学校安全教育计划中,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救护知识与“1530”安全教育相结合,利用每天放学、节假日放假前的安全教育时机,向学生宣传急救知识,让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渗透到安全教育各环节。同时,借助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等时机,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
(二)深化部门协同与社会参与。积极与卫健部门、红十字会以及社会力量救援组织合作,邀请专业人员进校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学校急救师资力量,提高广大师生急救技能。
(三)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推送“急救知识微课堂”(如短视频、动画、图解指南)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急救知识,布置“家庭急救演练”作业,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模拟突发情况(如烫伤、流鼻血、中暑等)的应急处理,共同学习急救知识。
(四)大力营造急救知识学习氛围。各学校在校园内位置设置急救知识宣传栏,通过校园广播、LED屏定期播放急救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突发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自护、救护的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应急的良好校园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昌吉州校园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继续深化急救知识教育,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素养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对自治州第十六届人...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