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杨东代表:
您提出的科文卫类第11号《关于加强未成年人防诈反诈教育工作建议》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全面构建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家庭、学校、社会各层面,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针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具体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校园广播播放防范未成年人犯罪宣传稿980余次,宣传栏张贴海报320余张,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片580余条,开展班队会4800余次,320所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开展专题普法,讲解未成年人犯罪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邀请法治副校长入校授课累计600余节,结合案例解析校园欺凌、网络犯罪等热点问题。
(二)创新宣传方式。各学校组织开展黑板报和手抄报创作活动。学生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典型案例等资料,深入了解未成年人常见犯罪类型(如校园欺凌、盗窃、网络犯罪等)的表现形式、法律后果及危害,精心设计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作品。此次全州共收集上报手抄报3800余份,经筛选后,130余张兼具教育意义与创意的优秀作品在校内展示。通过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公众号及家长群等渠道,累计推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内容5900余条,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行为习惯与心理变化,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三)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对昌吉州辖区内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风险专项排查,重点关注校园欺凌、暴力行为、沉迷网络、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倾向,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校园监控巡查等方式,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表现。与公安、司法、社区、家庭等部门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监测预警联动机制,通过信息互通、联合研判、快速响应,常态化排查、跨部门协作等方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安全、法治的社会环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增强学生反诈本领,构建多维教育体系。依托昌吉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协调机制,各校将反诈宣传纳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联合政法、公安、司法等部门,通过组织防诈反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设置宣传展板、开展专题讲座等多样化形式,丰富学生反诈知识储备。同时,结合开学、毕业、寒暑假等特殊节点,与公安机关协同开展宣防,通过专题宣讲、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明确不得违规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切实增强涉诈风险防范识别能力。
(二)提升教职工防诈能力,夯实教育师资力量。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防诈反诈培训,与政法、公安、司法等机关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邀请反诈专家、法律专业人士进校授课。通过培训提升教师防诈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使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自然渗透防诈知识。借助昌吉州反诈中心定期向教育局通报的全州在校未成年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及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案例教学,提升教师对学生防诈教育的精准度。
(三)推动形成家校共建氛围,筑牢家庭防护屏障。拓宽家校信息互通渠道。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网络,除家长会、家校群外,增设家校反诈专线电话,定期发放反诈教育手册。强化精准信息推送。教育部门与学校动态梳理“游戏账号交易诈骗、虚假中奖诈骗”等针对未成年人的高发诈骗类型的图文、短视频,精准推送给家长。实施分层分类教育引导。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小学生以亲子共读反诈绘本、观看趣味动画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反诈意识;中学生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剖析真实案例,思考诈骗套路。严格落实入网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关于开展低龄用户电话入网临时性保护措施的通告》,建立家校联合监督台账,对低龄学生电话入网信息及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从源头阻断未成年人沦为电信网络诈骗“工具人”的风险,构建家校社协同联动的防诈反诈保护闭环。
再次感谢您对未成年人防诈反诈教育工作的高度关注与深度思考,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推进各项家校共建举措落地见效,切实筑牢未成年人防诈反诈的家庭防护屏障,与您共同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平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上一篇: 对自治州十六届人民...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