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委员:
您提出的文化建设类6号《关于推动全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吉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文化润疆”和“旅游兴疆”战略,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历次全会和昌吉州党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将文旅产业纳入产业集群序列安排,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抓顶层、强基础、塑品牌、拓业态、优服务、促融合,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胜势”“文旅强势”“文旅声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昌吉州文化和旅游资源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2019年3月,昌吉州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3年通过复验。全州已建成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有公共图书馆8个,馆藏图书163万册;美术馆2个,馆藏作品67件;博物馆16个,馆藏文物3.1万件(套),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328件。文化馆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8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80个,农家书屋440个,城市智慧书屋13个,文化大院166个,基层文艺团队600余支;全州共有各门类艺术家协会10个,艺术家联合会会员2196人,其中国家级会员65人,自治区级会员406人。
(二)文化遗产资源。昌吉州作为丝绸之路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13年和2014年先后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天山博格达峰、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遗址两处世界遗产,州域内分布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级54处,县级110处,遗址点440处。昌吉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地州,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新疆曲子、新疆花儿、塔合麦西热甫、塔塔尔族撒班节、西王母神话、哈萨克族刺绣、新疆社火),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3项,州级非遗项目119项;公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8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165人。
(三)文化产业发展。全州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407个,文化活动单位2127个,从业人员达1.6万余人。其中:新疆杜氏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昌吉市新天彩服饰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金版印务有限公司、昌吉市朝阳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文化企业获批“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23年,全州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54亿元,同比增长26%,从行业划分看,互联网信息业、印刷业、文具用品图书及其他文化用品零售业、广告业是昌吉州文化产业的四大支柱行业,法人单位创造增加值分别达到2.1亿元、0.6亿元、1.82亿元、0.9亿元,四大支柱行业占全部法人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3.4%。
(四)旅游产业发展。昌吉州拥有2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昌吉市、阜康市),2个自治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3A级以上景区52家(5A级2家、4A级10家、3A级40家),星级饭店44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36家),S级滑雪场7家(5S级1家,4S级1家,1S级5家),旅行社105家。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重点村5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23个。有星级农家乐48家,“旅游+”示范点68处。2023年,全州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6亿元。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5137.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7.9亿元。
二、“十四五”期间主要工作及取得成效
(一)聚焦“文化润疆”,抓服务增福祉惠民生。昌吉州党委、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推动“文化润疆”工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扎实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一是文化事业服务日趋完善。昌吉州出台了《自治州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全州基层文化服务建设取得新进展,400平米以上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100%,200平米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90%以上,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具形态,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二是文化产业体系日益健全。全州共有文化经营户3342家,投资50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30家,上亿元企业2家,营业收入32.85亿元。培育了出版传媒、文化旅游、工艺品加工、民俗文化、电竞娱乐等多元产业业态,互联网信息业、印刷业、文具用品图书、广告业成为我州文化产业四大支柱行业。三是文化活动火爆出圈。制定了《昌吉州文艺创作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昌吉州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办法》,持续举办文艺“奋飞奖”评选活动,文艺精品力作迭出,长篇小说《本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系新疆作家首次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项。同时,有11个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剧《别失八里》《天山誓言》、新疆曲子现代戏《戈壁花开》《天山兄弟情》等在疆内外巡演;大型实景歌舞秀《千回西域》重新编排复演;昌吉州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全面对外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村晚”、村“BA”、乡村“文化集市”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聚焦“旅游兴疆”战略,抓重点补短板塑品牌。昌吉州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坚持把旅游业做为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不断加快“旅游强州”建设,持续推动由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转变。一是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明显加强。建立健全了昌吉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机制,规范运行,富有合力。州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旅游业,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研究解决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昌吉州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昌吉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昌吉州推进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奖补办法》《自治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全疆率先出台《昌吉回族自治州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将促进全域旅游工作纳入县市、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增加考核权重,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旅游新领域新模式不断拓宽。加强对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休闲旅游公共空间供给不断拓展,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逐年增加。乡村游、研学游、自驾游、冰雪游、康养游、工业游等旅游业态加速推进。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迹等利用展示与旅游不断融合发展。农业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观光旅游逐步推开。乡村民俗游、温泉康养游、风景道自驾游、酒庄体验游、准东工业游等业态不断丰富。三是品牌打造和景区开发取得新进展。昌吉州紧紧围绕“丝路庭州 昌盛吉祥”的文化旅游品牌,优化提升了“环游天山·千里黄金线”,带动州域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扩面,初步形成“点、线、面、网”区域联动、整体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江布拉克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北庭故城创建国家5A景区建设工作加速推进,百里丹霞风景道、玛纳斯湿地公园、五江温泉、昌吉农博园等知名度不断提升。百里丹霞、木垒农业公园、庭州生态绿谷、叶勒森沙漠景区、肯斯瓦特等新开发景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四是旅游风景道建设初具规模。昌吉州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网、结网成面”的思路,将打造旅游风景道建设作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编制了《昌吉州旅游风景道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天山1号、百里丹霞、车师古道和木玛沙漠环线四条旅游风景道建设。目前,百里丹霞和天山1号风景道基本成形,吸引了大量游客,已成为全疆范围内热门网红“打卡地”。五是乡村旅游成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积极培育新疆葫芦第一村葫芦文化园,设置集中展示、雕刻体验、研学讲座、亲子体验等功能区,建成葫芦文化长廊和网红打卡巷道,带动30余名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全年实现旅游人次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万元。奇台县腰站子村成立了丰驿文化旅游公司,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小麦博物馆、麦田公园,带动50余户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实现旅游人次6万人次。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引进国内知名画家、雕塑家等29位签约入驻,争取福建援疆资金建成了2座书画展馆,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实现旅游旅游富民增收50万元。木垒县月亮地、菜子沟、水磨沟、沈家沟村等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实现集群化发展,构建了文化底蕴深厚、书香气息浓郁、田园风情淳朴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村旅游民宿村落发展新格局。吉木萨尔县、木垒县成功创建为自治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
三、“十五五”时期重点任务和举措
(一)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库。培育筛选一批区、州、县级重点产业项目,指导推进,优先享受政策支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效益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文旅骨干和龙头企业,鼓励中小文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对州文旅投、西域旅游等国企的支持引导,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县域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出台优惠政策,“一县一策”支持县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二)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全面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打造1-2个文创产品研发中心。扶持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支持文旅企业、文化场馆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智慧旅游水平。繁荣演艺娱乐产业。支持国有文艺院团、有实力的民办艺术团体与企业合作。围绕北庭文化、西王母文化打造精品剧目。全力延伸文旅产业链。发挥“双世遗”“双5A”龙头引领作用,串珠成链,做强链主企业。提升4A级以上景区的承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三难一不畅”问题。
(三)推进产业融合,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激活新疆大剧院高质高效运行。引导文博场馆数字化、宜游化改造。推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完善体育场馆、休闲景区设施,引进高端赛事落户昌吉,重点扶持开发滑雪场+温泉“冰火两重天”旅游产品。推进“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文旅+农林”,推广乡村休闲游,打造提升菜籽沟村、腰站子村、小分子画家村、山坡中心村、幸福村等。发展“文旅+教育”,推广研学体验游,打造天山天池、北庭故城、准东能源馆等研学基地。发展“文旅+工业”,提升特变电工、准东温泉文旅小镇、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等。鼓励有条件企业按照3A级景区标准改造提升。
(四)发展冰雪运动,激发冰雪经济活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若干意见》,制定昌吉州推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升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西域努尔加滑雪场,支持昌吉市、阜康市建设标准室内滑冰馆,引进各类高水准体育赛事,满足竞技体育专业队伍训练要求和群众四季滑冰的需求。围绕冰雪竞技与冰雪旅游需求,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对昌投资合作,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冬游天山别样暖”品牌,推出“驰骋冰雪游天山”“品味年俗游天山”“跟着赛事游天山”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一批集冰雪、温泉、非遗展示、商业街区等高品质的“冰雪套餐”复合产品,推动冰雪产业提档升级,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960亿元。
(五)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丰富消费供给产品。用好《昌吉州推进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奖补办法(试行)》,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文旅消费产品,实现消费多元化。发展夜间经济。加快“一县一街区”夜间消费业态提升,培育4个国家、区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擦亮文旅品牌。突出特色资源,打响10条精品线路,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强化宣传推介,做优昌吉文旅微信、抖音、小红书账号。加强与国内OTA平台合作,精准营销,提升效应。丰富文体旅赛事,打造特色化、品牌化产品供给体系。推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提档升级,打响“新疆是个好地方·醉美最近是昌吉”品牌。
四、2025年重点工作
(一)实施“强基础”项目,夯实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支撑。一是聚焦丰富业态。重点抓好庭州生态绿谷金普顿酒店集群、索尔巴斯陶景区开发、潘多拉动物科普公园建设、昌吉林溪水岸国际林创旅游度假区、天墉城、新疆文化之窗、天山天池提档升级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完成30个“微景点”招商项目。加强2025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项目、超长期国债特别项目谋划和政策资金争取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储备项目质量,形成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机制。二是聚焦安全舒适。有效解决“三难一不畅”问题,改造提升A级以上景区游客中心、标识系统、旅游厕所、智慧服务等基础设施。2025年,计划新建一批旅游标识牌,新建停车场14个、旅游厕所15座、充电桩70台、充电枪80个。三是聚焦智慧融通。加快州、县(市)两级智慧旅游平台和旅游信息数据库建设。完善“手游昌吉”平台,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支持建设智慧景区,推动全州3A级以上景区实现门票预订、交通接驳、智慧停车等功能,全州4A以上景区实现线路接入、景区预约全覆盖,新能源区间车和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
(二)实施“强产业”项目,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引擎。一是推进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制定昌吉州《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工作方案》,持续推进“两新”工作。谋划储备文旅领域项目22个,总投资6.29亿元,拟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5.03亿元。二是按照“引大引强引头部”的工作思路,集聚资金和资源优势,推动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2025年计划实施专项债券项目16个,包括新疆天山天池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新疆天山百里丹霞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等,总投资13.76亿元,2025年专项债券资金需求10.56亿元。三是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补短板项目和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项目建设。2025年计划实施中央预算内项目19个,总投资4.5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需求3.6亿元。包括呼图壁县、奇台县体育公园建设项目,阜康市、玛纳斯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及“专精特新”工程等。
(三)实施“强品牌”项目,创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优势。一是广泛开展文旅宣传营销。深化与区、州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宣传营销。线上加大对“昌吉州文旅”公众号、抖音号、小红书号等官方平台和自媒体达人的线上话题营销,开展文旅网络达人直播、短视频营销大赛等话题活动;线下高质量举办各类展会,参加各类推介活动。二是聚焦“引客入昌”提振消费信心。加大市场营销奖补力度,实现旅游专列、包机数量和疆内线路团队大幅增加。联合携程、去哪儿网、高德地图推广旅游精品线路和江布拉克机场“到站游”小组团,充分释放冰雪红利,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三是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围绕旅游市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扎实推进“同心护旅”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文旅系统执法力度和频次。充分发挥好“文旅体验官”作用,对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紧盯旅游设施设备、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不断提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四)实施“强精品”,开展提升文旅品质创建行动。发挥天山天池、江布拉克发挥国家5A级景区品牌效应,提升品质,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北庭故城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聚焦家庭亲子、年轻人、中老年群体等细分客源市场,做优环游天山、车师古道、百里丹霞、大漠密境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浓郁地方韵味的文旅融合名镇,新命名一批国家、自治区“旅游+”示范基地、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推动全域美景美食美宿串珠成链。对成功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旅游度假区、4A级及以上景区、四星级及以上饭店、五星级农家乐、自治区级旅游示范基地等给予补助奖励。紧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推进“非遗”、体育赛事进景区,深入挖掘景区景点文化内涵,讲好昌吉故事。推进天山天池景区集群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新创国家4A景区1个、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等级民宿5家、星级农家乐5家、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各1家,申报“旅游+”示范基地(点)10处,提升S级滑雪场2个。每个县市至少培育提升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着力推广10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做精“跟着演出游昌吉”“跟着赛事游昌吉”“驰骋冰雪游昌吉”“寻着世遗游昌吉”等,培育音乐节、旅游演艺、剧本娱乐、沉浸式体验、电竞文旅等新业态、新场景。
非常感谢您对昌吉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6月3日
联系单位: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联系人:桑国涛 电话:18082807666
上一篇: 对自治州第十三届政...
下一篇: 对自治州第十三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