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渐浓,木垒县白杨河乡双泉村的菌菇种植大棚内却暖意融融,生机盎然。今年,双泉村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种植凤尾菇、羊肚菌等特色菌类,不仅有效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增收,更以特色产业撬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坚实的致富新路。
近日,在双泉村恒溢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袋摆放整齐,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管护作业。今年,双泉村与木垒县黑走马公司携手合作,成功盘活闲置大棚资源,大力发展菌菇种植。

技术人员正在查看凤尾菇长势。王子扬 摄
据白杨河乡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潘安介绍,目前基地内的凤尾菇长势喜人,预计15天后即可采收上市。“每个大棚的凤尾菇产量预计在5000公斤左右,按当前市场行情估算,单棚收入可达4.5万元。”潘安说。在羊肚菌种植区,采用麸皮、玉米芯、油渣等配制的营养基料养分充足,地表已可见密集的白色菌丝。今年基地从吉木萨尔羊肚菌种植基地引进了液体菌种新技术,为羊肚菌的稳产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潘安补充道:“这批十月份种植的羊肚菌,预计明年五月中旬上市。收获后,部分将供应本地市场,另一部分则依托合作协议销往吉木萨尔,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村民谢盼自七月份起便在基地务工,稳定的收入让他的生活更有保障。“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收入150元。这个项目真好,让我们能踏踏实实挣到钱!”谢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凤尾菇。王子扬 摄
菌菇产业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多方力量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潘安介绍:“包联单位木垒县委办公室提供了5万元食用菌种植启动资金,援疆资金也投入30万元用于大棚维修。有了各方的鼎力相助,项目才能平稳运行。今年是试种阶段,若效益良好,村集体计划明年再投入20万元,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目前,基地已形成多元化种植格局,其中22座大棚用于种植羊肚菌、凤尾菇等菌类,另外8座大棚则种植韭菜、大蒜等蔬菜,初步实现了“一棚多收、四季不停”的生产模式。下一步,白杨河乡计划在现有基础上,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培育打造自有品牌,让“菌”香飘得更远,带动更多群众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记者:刘瑞 王子扬
上一篇: 吉木萨尔县三台镇:...
下一篇: 特色养殖梅花鹿 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