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工作进展
采收烘干“双线忙” 奏响丰收“椒”响曲
发布日期: 2025-11-03 22:58:50 来源:奇台零距离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记者 董丽娟王多兵王正佳报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连日来,奇台县西北湾镇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西北湾镇通过辣椒特色产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模式,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当记者来到西北湾镇2000亩朝天椒田间看到,一串串红艳饱满的辣椒挂满枝头,大型收获机轰鸣作业;烘干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分拣、打包,构成一幅“采收+烘干+销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丰收画卷。昔日的小辣椒,如今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自动化产线提质效 日处理鲜椒80吨

走进柳树河子村的新疆多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辣椒烘干厂,浓郁的椒香扑鼻而来,红彤彤的鲜辣椒堆成了“小山”。三条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正进行烘干、装袋、封口等作业,全力保障订单发往疆外市场。

新疆多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辣椒烘干厂,三条机械化生产线24小时全力运转。王正佳摄

“目前正值采摘高峰期,我们每天安排30名工人,实行两班倒,确保24小时不间断生产,日均产出干辣椒20吨左右。”公司总经理李玉辉介绍,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川椒211”优良品种,干辣椒批发价稳定在每公斤12元。截至目前,企业已加工干辣椒100吨,预计全年加工量达500吨,年收入突破600万元。

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从鲜椒到干椒的全流程机械化加工,日处理鲜椒能力达80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原料霉变风险,保障了产品品质。目前,企业已与7家农户签订1000亩种植订单,产品销往四川、山东、青岛等地。下一步,企业还计划开发辣椒酱、泡椒等深加工产品,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椒菜”双轮驱动 多元布局辟新径

在做强辣椒主业的同时,新疆多禾农业积极探索“辣椒+蔬菜”双轮驱动模式,拓展市场新空间。今年10月,企业新增投资引进一套烘干设备,收购周边农户260吨青萝卜,加工成脱水蔬菜产品。

青萝卜经过加工烘干后,被制成条状的脱水蔬菜。图片由新疆多禾农业提供

“脱水蔬菜体积小、保质期长,市场前景广阔。”李玉辉说,这不仅解决了蔬菜贮藏难题,也帮助农户降低了市场风险。通过全程机械化加工,青萝卜经清洗、切割、脱水、烘干等程序,较好的保留了营养成分。目前,企业已与多家食品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产品作为方便面调味料的原料使用,成功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订单农业稳根基 产业链上促增收

辣椒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订单农业模式的坚实支撑。在烘干厂区,种植户葛大山正将新采收的朝天椒运输入厂。他今年种植的180亩朝天椒喜获丰收,言语间满是喜悦:“今年与企业签订了订单,由他们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全程技术指导并保底收购,彻底解决了以往‘种得好但卖不好’的问题。”葛大山算了一笔账:干辣椒亩产约400公斤,按当前每公斤12元的收购价,亩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稳定的价格与畅通的销路,让他对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充满信心。

新疆多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辣椒烘干厂,工作人员将收购的鲜辣椒进行烘干加工。王正佳摄

订单模式不仅保障了农户收益,也推动了生产的机械化与标准化。在柳树河子村530亩辣椒种植基地,大型收割机沿田垄有序作业,高效完成采摘、筛选与收集全流程作业。“我们从喀什引进的‘川椒221’品种,特别适应当地气候,亩产鲜椒约2吨。”基地负责人曹海涛介绍,鲜椒直送烘干厂,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衔接,既保品质,又提效益。

全链发力显成效 乡村振兴添动能

烘干厂的建成投产,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加工销售难题,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自8月中旬投产以来,村民马进福每天带领60多名村民参与生产。“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日工资120–130元,手剥辣皮子的最高日收入可达400元。”他细数收入,“农忙种地,农闲进厂,一年下来能多挣3万多元。”

西北湾镇小屯村村民马进福在辣椒田间忙碌。董丽娟摄

作为西北湾镇的特色优势产业,今年柳树河子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与新疆多禾农业签订鲜椒购销合同,通过保底收购、效益分红,让群众“种得安心、卖得放心、赚得稳定”。目前,全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涵盖四平头、朝天椒等多个品种,全产业链带动3000余人实现务工增收。

新疆多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红彤彤的辣椒堆成了“小山” 。王正佳摄

近年来,西北湾镇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本地资源培育辣椒加工企业,推动鲜椒就地加工转化,显著提升产业效益。如今,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辣椒全产业链已初步成型,每一个环节都为农民带来实打实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