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钦沛委员:
您提出的社会建设类24号《关于深化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风新貌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吉州将劳动教育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一、强化规划统筹,构建劳动教育新格局。印发《昌吉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昌州党发[2022]15号),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做出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推动劳动教育日常化、规范化、多样化发展。指导学校结合属地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一校一案”制定劳动教育清单145份,规范学校劳动教育活动。昌吉市自主编制了《昌吉市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劳动清单》,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组织保障等内容,确保劳动教育实施有章可循。木垒县研制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手册》,对学生劳动进行全过程纪实评价,以评价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劳动育人成效。昌吉市、木垒县入选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二、统筹劳动课程设置,深耕劳动教学课堂。一是构建课程体系。各学校以课程、社团、校内外实践基地为载体,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木垒县推行“从一粒种子到一桌美食”的“145”特色劳动教育模式。二是学科深度融合。各学科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将思政、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挖掘富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元素。昌吉市第九中学将农耕实践与科技创新有效融合,开展玉米杂交实验、干型葡萄酒的酿制、薰衣草精油的提取等项目,通过劳动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自主创新的意识。三是深耕教研。昌吉州成立区、州、县三级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15个。截至目前2项国家级、2项区级立项课题完成结题申报。2025年开展中小学劳动课程培训4次,覆盖教师200余人。2025年中高职院校荣获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9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76项。国家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质量监测中,奇台县17所样本校501名四、八年级学生劳动观念、基本劳动能力等7项指标在全国所处的等级为10星,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依托校内外资源,拓展劳动实践载体。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日常校园活动,设置学生胜任的校内劳动岗位。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进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是推进校内劳动基地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日常校园活动,设置学生胜任的校内劳动岗位。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小学在劳动基地种植葫芦,开发“葫芦园植物和伴生种植的探索”“食用葫芦和文玩葫芦的对比研究”等学习项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劳动教育与学校文化的个性化融合。二是拓展校外劳动资源。各县市有效发挥社会劳动教育支持作用,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创建了中医院、气象局、科技馆、果蔬采摘基地、养老院、小麦种植基地、社区等169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切实推进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大课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共开展各类“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10余场,覆盖学生近1万名。国家、区、州认定的16个研学基(营)地中,近80%具有劳动实践功能。承办自治区劳动教育观摩活动1场次,木垒县代表昌吉州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交流。木垒县新户镇中心学校《一粒种子到一桌美食的变革》荣获全国校园影视专题类优秀作品。
下一步,昌吉州将持续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相结合,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方法、新模式。一是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组织学生开展服务性劳动,指导不同学段学生每年有
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三是持续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劳动实践场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营)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最后,衷心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上一篇: 对自治州政协第十三...
下一篇: 对自治州政协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