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莲委员:
您提出的教科文卫类第100号《关于关于夯实基础工程,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昌吉州教育局认真落实《关于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将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相结合,增强青少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推进,加强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昌吉州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其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昌吉州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全学段育人全过程,从顶层设计层面强化文化育人导向,以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教学等多元载体,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同时,结合《昌吉州培育提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实施方案》,遴选昌吉博物馆、新疆农业博览园等30个州级实践基地,整合爱国主义教育、非遗文化等资源,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平台支撑。
(二)深化活动育人,拓展传统文化实践载体。持续推动“一校一品”特色建设,鼓励学校与本地非遗项目结对,丰富文化活动育人载体,形成常态化传承机制。在各类主题教育、节庆、重大纪念日等活动基础上,结合课后托管服务,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传统文化育人平台。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依托州文旅局非遗名录,遴选剪纸、刺绣、新疆曲子戏等非遗传承人,定期进校开展技艺传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形成“传承人带教师、教师带学生”的梯队培养模式。协调昌吉市文化馆(昌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石榴籽”文化志愿者小分队带着皮影戏、刺绣、面塑、剪纸、大漆等8个非遗项目、文艺节目和非遗知识展板走进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我们的中国梦”——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活动育人、实践育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校园生活,滋养学生成长。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州党委、政府拨款1.5亿元改造提升昌吉州中小学校园环境,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结合办学历史、办学定位等特点,在校内规划建设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元素的人文景观和建筑等,在文化长廊、宣传栏、走廊等场所张贴古诗、名言警句等,营造浓厚氛围。同时积极挖掘学校历史、优良办学传统教育资源,加强学校校史馆、校史景观建设,丰富育人载体、提升校园环境品位。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宣传栏、手抄报、文化墙、校园广播、微信平台等宣传阵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列成果,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课堂教育。严格落实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教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断提升课堂教育实效。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做好教师培训工作,重视岗前培训,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机制,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 。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宣传、呈现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校园布局设计有机融合,努力在学校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上一篇: 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
下一篇: 对自治州十六届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