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吉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提升招标投标交易服务水平、降低企业投标成本着手,持续发力,不断促进招投标交易工作提质增效,助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持续优化交易平台。一是平台互联互通。依托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与水利部的“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平台”、住建厅的“新疆工程建设云”、交通运输厅的“信息交通·新疆”、自治区发改委信息中国(新疆)的对接和国家、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平台完成对接,实现市场主体信息、交易信息、行政监管信息的集中交换和同步共享。二是全流程电子化。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事项网上办理,从项目公告、招标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全流程电子化,实现相关交易主体“零跑腿”。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建设用地和矿业权出让等交易类型的项目全面应用“不见面”开标。三是标证通掌上办。推广“标证通”手机APP,将服务拓展到移动端,“不见面”开标等交易活动实现从“线上”到“掌上”的跨越。通过手机操作投标各个环节,打破招投标时空限制,让招投标双方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参与招投标活动。
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坚持全天候交易不间断。不断提升交易平台承载能力,对法定工作时间内不能完成的项目,实行“7×24小时”轮班制。二是靠前服务及时提醒督办。提供项目交易全过程政策咨询、风险提醒、业务指导等综合服务,在业务办理各环节设置时限提醒,督促招标(采购)人、代理机构等及时规范办理。三是加大交易信息公开力度。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与新疆政府采购网同步对接,实现采购信息一次发布、同步推送、同步公开。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机制,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透明度,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招标投标活动。四是持续拓展远程异地评标。通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的方式,建设配置标准化远程异地评标室,升级改造交易系统,配备专职远程服务人员,采用主、副场评审、系统留痕、电子签名和音视频对讲等技术手段,评审专家可顺利完成“云上”沟通、“同框”评标、“云签”认证等工作,实现评标结果可溯源、可追踪。近年来,中心共完成了近37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五是范本为交易活动提供便利。中心依托“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依法依规自主开发高标准农田、环境保护、新能源等无范本类项目电子化通用范本模板,进场交易项目“应电必电”“能电必电”,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累计上线涉及交通运输、水利、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材料、监理等17套招标文件范本、33套评标办法;政府采购类累计上线了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单一来源采购5套范本、6个评标办法;产矿权交易累计上线了网络公开竞价、公开挂牌2套范本、2个竞价规则。
持续纾困惠企降成本。一是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效能,严格落实价格评审优惠、预留份额等政策,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全额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对200万元以上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20%的价格扣除优惠。适用招标投标法的政府采购400万元以上的工程,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提高10%。中小企业市场参与度和占有率明显提升。二是努力降低投标直接成本。推广无介质数字证书在业务系统扫码登录、刷脸登录、签名签章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推行网上不见面开标、电子辅助评标,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全部交易实现网上全流程电子化。据统计,自2020年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以来,可为投标企业节省近90%的投标文件制作费、90%以上的交通费、约70%的管理费,预估年均为投标人节省开支超4000万元。三是减少交易担保资金占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由信用良好的银行、担保机构作为担保主体出具电子保函替代传统的投标保证金。2022年6月6日上线运行电子保险保函、电子担保保函。截至目前,平台共开出电子保函38210单,为企业直接释放现金投标保证金102.35亿元。清理历史沉淀保证金,退还334.98万元。不仅如此,中心还实现了投标保证金自动缴退功能,按照“原路退还”的原则,彻底结束了人工操作退还保证金的历史。
2024年,截至目前,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计划投资145.52亿元的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项目489项、中标金额123.75亿元,节约资金21.77亿元;完成州本级预算资金2.39亿元的政府采购项目41项、成交资金2.33亿元,节约资金0.06亿元;完成评估值3.36亿元产权、矿业权、土地使用权及农村产权的成交标的物584项、成交金额3.91亿元,增值额0.55亿元。
上一篇: 营造便民利企服务新...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