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部门动态 »  部门要闻
昌吉州坚持改革创新 服务创优 打造高效集成现代化服务“新样板” 智慧政务“新高地”
发布日期: 2023-08-28 11:24:32 来源:昌吉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近年来,昌吉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盯“流程更优、办事更简、服务更好、效率更高、监管更强”工作要求,通过打造“吉速办”政务服务品牌、整合州市合一大厅等举措,深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打造成现代化政务新样板、智慧政务新高地。

一、打造“吉速办”政务服务品牌,“掌上办、真好办”,开启智慧政务新体验。

一是打造昌吉州政务服务移动端“总门户”。依托自治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创新推出“吉速办”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打造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品牌,推进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政务大厅基层服务站点导航、大厅预约取号、排队叫号、办事指南查询等服务。目前,已提供州、县、乡、村四级共679个办事大厅站点位置精准导航,发布办事指南54808个。

二是推进更多事项“指尖办”。“吉速办”纵向联动对接自治区“新服办”APP,横向协同接入各部门特色应用,推进高频事项“能接尽接”。目前,已接入社保、医保、公积金、婚姻登记机构查询、税务服务等热门高频服务15个,对接昌吉州“健康云平台” “投资昌吉” “教育云平台”“就业服务网”“庭州小律”等8个本地化应用平台,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公共资源交易手机端应用,开通营商环境监测功能,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掌上查询、预约、办理等服务。

三是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打造集政策查询、政策申报、政策审批、政策解读、智能匹配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惠企政策”专区,已注册企业3305家,汇聚国家、区、州各个专题领域的惠企政策66条,实现企业政策“一网通查”“一键匹配”“免申即享”。

四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按照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吉速办”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投资项目、企业开办、企业发展、企业注销、企业诉求、信用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开通政企诉求渠道,在企业专区点击12345热线,企业可直接将诉求提交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由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对企业诉求转成工单后进行处办。

二、整合州、市合一大厅,“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提升“一站式”为民服务水平。

一是调整服务区功能布局,优化大厅资源配置。制定出台《关于昌吉政务服务中心和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的建设方案》,规范实施场所名称、空间布局、服务环境、标志标识、服务保障设备、人员配置等重点指标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调整政务大厅各功能区布局,设置建设项目、公积金、交通运管、民政、房产不动产、公安、医保、社保、税务等18个专区,积极融合大数据信息技术,加快实体政务大厅向信息化智慧化服务转型,州市75个部门16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理,实现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

二是凝聚州市合力,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窗口功能衔接,打通州、市服务层级“瓶颈”,通过线下将分散业务进行整合,变多窗串联为同步并联,梳理州市两级同类业务在同一区域同窗办理,设置州市医保、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热点民生服务领域综合窗口。设置州市医保“一窗通办”窗口6个,可集中办理46项医保业务;设置州市社保“一窗通办”窗口9个,可集中办理77项社保业务;设置州市公积金“一窗通办”窗口8个,可集中办理55项业务;设置州市不动产“一窗通办”窗口20个,可集中办理11项业务;设置税务办税服务“一窗通办”窗口16个,可办理28项业务,切实做到变“两端”为“一门”,实现“一窗通办”,让办事群众不再州、市“两头跑”。

三是设置州市项目专区,推进项目审批增速提效。成立由行政审批局、州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18个部门45个工作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组,设立建设项目全程代办专窗,通过建立行政审批首席代表负责制,对建设项目涉及的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142个审批事项实施综合窗口受理、后台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实现州市建设项目“一窗通办”,将建设项目办理时间压缩至30-55个工作日,切实提高企业和投资者的体验度;建立市场主体工位注册区。设置“企业开办专区”,设立“办照即营业综合窗口”“招商引资企业开办全程帮办代办窗口”,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等办事流程进行集中整合,实现一站式办理。今年以来,全州共计1266个项目4956个办件通过工程建设项目系统平台进行在线审批;在全疆率先为招商引资企业实行免费注册工位,共办理州市各类经营主体登记45484件,新增市场主体13939户,截至目前,登记各类企业30414户,个体工商户112533户。

三、高标准完成全州政务服务事项梳理,“规范指南”“公布清单”,提供均等化、便利化、阳光化政务服务。

一是拓展清单要素,促进标准提升。以一体化平台事项库基本目录、自治区考核基本目录规范符合度事项清单、自治区会签模板目录为基准,积极协调组织州县相关部门开展政务服务事项认领核对及办事指南编制完善等工作。细化清单要素,增强要素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梳理工作标准。其中,行政许可事项的基本要素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行政许可事项基本要素、实施要素和办事指南库表结构》中的标准要素设定,含重点要素139项,较前期事项梳理模块新增要素82项。在自治区“三级二十二同”的基础上,昌吉州进一步细化完善事项办理要素标准,编制办事指南。通过组织开展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七十个要素和其他类型事项五十个要在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二是持续动态管理,实行“四减行动”。对昌吉州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动态清单管理,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告知制度,对州直877个事项,县市1210个事项,逐项编制服务指南和工作规程,依托自治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对每个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的核心要素逐一进行规范,推进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线上线下一致,实行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的“四减”行动,取得良好成效。部门事项承诺时限压缩率为85%,申报材料精简率为31%,流程环节缩减率为30.7%,50%事项实现即来即办。

三是编制事项清单,服务提质增效。制定并在昌吉州人民政府网、昌吉零距离、昌吉州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网和“吉速办”微信小程序等媒体公布10类州、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行政许可、告知承诺、高频、即办件、容缺受理、中介、州内通办、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收费事项清单),要求各审批部门必须依据清单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达到各类清单便民服务要求,企业群众可实时监督各审批部门窗口是否依据清单提供相应的审批服务,同时将清单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和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倒逼各审批服务部门及其窗口工作人员不断增强行政执行能力。

四、构建“帮办代办”多元服务模式,“一站式”“上门式”,持续打造高质量政务服务环境

一是建立服务机制。制定印发《昌吉州推进帮办代办服务工作方案》,运用“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邮递送达”等线上线下服务方式,建立“纵向联通、横向协作、精准服务、有序运行”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明确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实行台账式管理。指导各县市(园区)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组建帮办代办队伍,制定事项清单,规范代办流程,开展业务培训,拓宽服务覆盖面,打造多样化帮办代办服务模式。

二是夯实服务基础。设立“帮办代办”专窗,充分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党员干部、窗口工作人员、部门帮办代办联络员、志愿服务者组建帮办代办服务队伍,推行“政务服务工作人员+部门联络员”协同联办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事前介入、事中跟踪、事后回访”的全链条式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全州各级政务服务场所共设立“帮办代办”窗口593个。

三是优化服务流程。聚焦商事登记、工程建设、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户籍管理等重点高频领域,构建以快捷咨询、委托申请、跟踪反馈、办结送达、回访评价为一体的“一事一档”帮办代办服务流程,统一制定帮办代办服务涉及的委托申请书、工作进度跟踪台账、办结单等5类表单模版,进一步明晰服务环节,规范服务程序,实现帮办代办全流程可溯。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帮办代办服务13680件。

四是拓宽服务路径。大力推行“政邮同心、便民同行”帮办代办服务行动,将帮办代办事项进驻邮政网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邮政网点就近“一站式”办理,充分利用州内127处(城市网点29处、农村网点98处)邮政网点,在免费帮办代办工商登记的基础上,扩大帮办代办服务范围和种类,逐步向基层延伸“帮办代办+邮政”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