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
搜本站
搜索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数据解读
2018年上半年昌吉州国民经济运行
发布日期: 2018-07-16 16:52:57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节能降耗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推进“三大攻坚战”工作部署,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遏制,节能降耗初见成效,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但是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工业生产增速平缓,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需进一步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经自治区统计局审核认定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33亿元,同比增长5.1%。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0%、3.2%和7.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2%、32.6%和57.2%。

(一)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据农业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州农作物面积766.92万亩,同比下降1.9%。棉花、小麦、玉米三种主要农作物占全部播种面积的72.8%。其中,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231.67万亩,同比增长22.5%,主要是受自治区三年一定(2017-2019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给棉农吃了“定心丸”及种植户不断规范棉花品种受到下游企业普遍欢迎的拉动;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分别为222.55万亩和104.36万亩,同比分别下降12.9%和16.0%,主要是受“退地减水”政策影响及目前玉米库存水平较高和2016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种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目前我州夏粮进入收获季节,预计小麦产量83.76万吨

据畜牧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州牲畜存栏284.5万头只,其中牛28万头,羊218万只,生猪31万头,家禽存栏380万羽。肉奶蛋产量分别是14.5万吨、20万吨、禽蛋1.6万吨。

(二)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三大行业拉动强劲

上半年,全州工业实现增加值184.43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1-5月回落1.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33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9.66亿元,同比增长3.5%。

化工、电力、煤炭三大行业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化工、电力、煤炭三大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28.65亿元,同比增长22.8%,主要受中泰化学、恒有能源等新化工企业产品价格回升,以及新建的奇台蓝山屯河释放产能的拉动。电力行业实现增加值15.48亿元,同比增长36.2%,主要受建材市场需求回暖,华电热电厂工业供热量增加,以及恒联电厂等新建企业的拉动。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4.1%,主要由于去年同期部分企业环保关停,今年订单较多,企业生产情况较稳定。

亿元企业贡献突出。上半年全州3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破亿元的有11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3.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超亿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3%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92.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成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增长。现有的106种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产量实现同比增长的主要工业产品有: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20.78万吨,同比增长36.7%;钢材产量22.79万吨,同比增长13.2%;变压器产量3127.62万千伏安,同比增长5.8%;粘胶短纤维产量8.52万吨,同比增长5.3%;烧碱产量33.62万吨,同比增长4.8%。

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下降。据电力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州全社会用电量493.4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4%,降幅较1-5月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受电解铝去违规产能的影响,工业用电量475.9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8%,扣除自备电厂用电数据后,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二产投资依然是主要支撑力量

上半年,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1.9%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60.0%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22.6个百分点成为支撑投资的主要力量。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占投资总额79.6%,比重去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占投资总额的43.8%,比重去年同期提高22.1个百分点,大项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显现

(四)第三产业发展稳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重点服务业企业经济效益趋好。1-5月,全州8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7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营业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31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3亿元,同比增长1.4倍。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升级消费类商品亮点频现。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4亿元,同比增长7.0%。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收入同比增长6.9%,拉动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7%,拉动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个百分点。随着生活品质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大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烟酒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1%、17.3%、7.4%、10.7%、7.7%、11.0%。

对外贸易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据商务部门数据显示,1-5月份,全州进出口总额21814.8万美元,同比增长47.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1.9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负增长态势,呈现出较快的恢复性增长。其中,出口15967.0万美元,同比增长57.1%;进口5847.8万美元,同比增长26.4%。分企业看,特变电工、中粮屯河番茄、心连心能源化工、蓝山屯河聚酯、益海粮油五家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州进出口总额的88.2%。

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1-5月,全州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倍,主要受汇通互联业务量大幅增长的拉动;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49.8%,主要受各大保安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管理费收入增加的拉动;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同比增长1.0倍,主要受中石油汽车修理厂油改罐业务增加的拉动,新兴业态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新增长点。

(五)稳定红利不断释放,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公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据交通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州完成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28.6%和22.4%;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6.4%;据邮政局数据显示,1-5月,邮政、快递业务营业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快递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4%。

4A、5A级景区游客大幅增长。据旅游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州接待游客1154.33万人次,同比增长23.8%,实现旅游总消费196.33亿元,同比增长26.11%;过夜游客228.56万人,同比增长23.8%。据自治区统计局、通信管理局游客流量4A、5A监测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州7家4A、5A级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2.21万人次,同比增长70.4%,其中:疆内游客同比增长72.9%,外省游客同比增长65.4%,境外游客同比增长29.1%。

物价保持温和上涨。6月份,全州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涨幅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降”物价水平整体处于低位运行,通货膨胀风险温和可控。

1-6月,全疆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上涨10.3%,较1-5月提高0.9个百分点。6月当月,工业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上涨15.0%,较5月提高2.8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支保持稳定,税收收入较快增长

据财政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州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9.78亿元,同比增长18.5%,主要由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88.6%,拉动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进而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实现地方财政支出156.13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89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4.8%,非税收入同比下降28.2%,主要受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同比下降44.7%的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3.23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同比增长2.3倍,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1.3倍。

据税务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州税收收入74.31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原国税在增值税的拉动下完成税收47.68亿元,同比增长12.7%,原地税在个人所得税和补缴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拉动下完成税收26.62亿元,同比增长15.7%。

分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共完成税收54.11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72.8%。其中增值税34.80亿元,同比增长26.7%,主要是受电解铝、煤炭、炼焦等行业增收的拉动。

分行业看,全州20个行业门类中,15个行业税收收入实现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为采矿业同比增长38.5%,主要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带动。

二、“三大攻坚战”取得初步进展,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一)金融信贷稳定支撑,金融风险防控得到有效遏制

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止6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1.99亿元,同比下降4.6%。其中,住户存款687.96亿元,同比增长12.8%;非金融企业存款321.94亿元,同比下降31.5%,主要受企业归还贷款及购买理财产品,以及部分融资平台公司支取存款归还项目贷款等因素影响;政府存款311.68亿元,同比增长2.3%。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9.66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住户贷款455.98亿元,同比增长2.2%,主要为满足农户春耕信贷资金需求,加大短期农户贷款投放力度。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10.23亿元,同比增长6.1%,主要由于银行对上年储备项目投放资金力度加大、春耕农资采购以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农村土地流转、环境建设等方面新增贷款较多。6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89.2%,比上年同期提高8.0个百分点。

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研判和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开展了打击乱办金融、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和P2P网络借贷专项风险排查,对1家P2P机构进行了合规整治,消除了风险隐患。

(二)深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坚决落实“六个精准”“七个一批”要求,综合施策,靶向扶持,扎实推进十二项精准扶贫专项行动。上半年,据州扶贫部门数据显示,全州投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资金65万元,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31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4%。定点帮扶企业共计协调落实帮扶项目19个,投入资金7.81万元。已实施基础设施改造项目61个,投入资金689.70万元。

(三)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上半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15.7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6%,工业能耗总量和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自年初以来持续双降态势

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两升四降”。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90.3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2%,下拉规模以上工业能耗0.2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新建多晶硅企业、烯烃和化肥生产大幅增长的带动下,能耗同比增长13.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新增火电企业国信煤电及去年达产的恒联能源、特变能源的拉动下,能耗增长39.2%,受电解铝去违规产能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耗同比下降10.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耗分别下降30.4%、10.2%和13.4%。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去降补”持续改善

从上半年去产能情况看,电解铝产量162.61万吨,同比下降11.9%;水泥产量74.10万吨,同比下降32.1%;尿素产量25.02万吨,同比下降39.9%;小麦粉产量27.98万吨,同比下降13.1%。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合计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38.1% ,较1-5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6和1.9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天数406.1天,同比减少11.9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3.4天,较1-5月减少1.4天,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态势有所缓解。

全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5.8%,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8个百分点;销售额同比下降21.6%,降幅较一季度扩大3.7个百分点;空置面积(已竣工现房,不含期房)同比增长35.4%,增幅较一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

上半年,民生领域完成投资30.01亿元,同比下降66.8%,占投资总额的20.5%,比重去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分别占民生领域投资的6.0%、5.2%和3.1%,占比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7、4.4和1.0个百分点

四、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增高对农牧民增收带来一定影响。由于市场的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供销社5月数据显示全州氮、磷、钾肥销售价格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20%、8%、4%。农业经营现状的制约,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很难保证,特别是种植业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无法规避,靠天吃饭、靠运气种地的因素依然存在。

(二)工业增长逐月回落,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弱。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逐月回落,由年初的增长7.1%逐月下滑至3.2%,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5家,上半年仅有1家新增入库企业,去年同期减少4家。工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分析原因一是电解铝产业下拉严重。上半年,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65.85亿元,同比下降9.2%,自去年7月以来,受关停违规产能影响,州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增长受限,其中东方希望、嘉润两家电解铝企业完成总产值100.32亿元,同比下降19.1%。全州电解铝产量162.61万吨,同比下降11.9%。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对全州的贡献率为-582.9%,从本月来看有色行业增加值每下降1%,将下拉全州工业0.45个百分点。二是传统行业增长乏力。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下降3.8%。主要受中粮粮油产量下降及益海粮油机器检修停产等因素影响。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下降30.8%。主要是受华爱康塑业、宜化塑业等企业停产的影响。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3.6%,主要受东方环宇今年改用煤供热,售气量下降的影响。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收窄企业盈利空间。上半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53亿元,同比下降20.3%,主营业务成本454.28亿元,同比增长14.2%,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连续攀升,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企业盈利能力下滑,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

(三)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新开工项目断崖式下降。今年以来,受政府投资类项目停缓建、部分项目开工晚、去年部分项目超进度报送等多种因素影响,投资一直呈现下滑态势,降幅从1-2月的67.9%收窄至1-4月的50.3%,又再次下降至上半年的71.9%。一是新开工项目拉动作用不足。上半年,全州新开工项目70个,较去年同期的1325个同比下降94.7%。二是基础设施投资下降,高载能行业投资比重回升。上半年,全州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同比下降75.1%。高载能行业投资同比下降53%,占投资总额的47.1%,比重去年同期提高18.9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上半年,州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56.6%,降幅较1-5月扩大16.3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呈现继续下滑态势。四是到位资金不足,民间投资比重下降。上半年,受清理政府举债及企业贷款融资难,项目资金无法到位影响,本年项目到位资金同比下降72.9%,成为影响项目开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民间投资同比下降86.6%,占投资总额的23.4%。比重去年同期下降25.6个百分点。

(四)三产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房地产业关联类商品走势低迷。受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影响,房地产配套产业趋同下滑。全州限额以上五金和电料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同比分别下降57.3%、55%、21.1%,下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6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销售继续回落。随着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汽车新增需求趋向减小。加之汽车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国产汽车业竞争加剧,使汽车市场价格不断拉低。上半年,汽车类商品零售额9.8亿元,同比下降13.3 %,降幅较一季度扩大9.2个百分点下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2个百分点,影响较大。网上零售颓势依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网络购物持续低迷,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210.5万元,同比下降80.1%。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465.8万元,同比下降2.9%。同时由于农村消费领域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邮电、物流终端服务始终无法有效覆盖,村民网络消费知识储备不足等,导致电商等新兴业态向农村市场的渗透不足,制约了农村居民有效需求的实现。

五、后期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从全国情况来看,上半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6月虽有所回落,仍高于上半年均值0.2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二季度工业韧性较强,但在国企去杠杆和民企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仍缺乏内生性上行动力。

州数据看,供需增速趋缓,实体经济成本偏高,预计工业三季度后仍将缓慢下行,同时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际贸易环境有所恶化,进出口也趋于回落,对此应引起关注。不过,巨大的内需增长潜力、完善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释放的红利,将有效对冲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半年经济平稳运行仍具基础。

(一)农业方面:强化措施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一是做好夏收、夏种和田间管理,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夏粮收购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切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

(二)工业方面:强化“一企一策”帮扶,力促工业经济增速回升。一是面对上半年工业增长放缓的局面,要针对有色金属、电器机械、非金属等行业和钢铁、煤炭、水泥、焦炭及宜化化工等重点企业,实施自治州“一企一策”帮扶,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力促工业经济增速回升。二是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摸排具有成长潜力的工业项目和新建工业企业力度,尽快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量。

(三)投资方面:抢抓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加大投资项目的推进力度。一是加快投资项目推进进度。建立“一项目一帮扶”的帮扶政策,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快项目实质性开工,提高项目的效投资进度。二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助推民营企业投资快速发展。三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当前弥补投资缺口的主要突破口。抓好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引领能力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储备及推进,在补齐投资增长缺口的同时,不断增强投资增长的后劲。

(四)三产方面:加快消费品市场的转型升级。一是积极培育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健康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热点,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消费增长。二是积极引导批发住宿餐饮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大力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引导企业走商业模式创新之路。三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新疆旅游第一站、休闲度假首选地”的目标定位,并结合昌吉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整合旅游文化资源,积极构建全域全时全产业链“大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