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霞代表:
您提出的教科文卫类64号《关于加大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力度,持续挖掘景区景点历史文化遗迹、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内涵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昌吉州文旅产业发展的持续关心和关注!
近年来,在区、州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昌吉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北庭故城的保护、管理、研究、宣传、开发、利用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北庭故城遗址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3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22年成功列入中组部备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庭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全疆唯一一处具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三重身份的重要遗址。
近年来,区、州党委高度重视北庭故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北庭故城遗址,先后主持召开会议,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北庭故城保护开发各项工作,坚持上下联动,科学有序推进遗址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和时代价值,发挥文物资源正本清源的史证作用。
自1996年国家文物局首次下达北庭故城遗址保护经费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9.48亿元,其中,保护利用资金4.92亿元(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8亿元,自治区财政5000万元,发改委资金5200万元,吉木萨尔县财政资金1.65亿元,拆迁费用4500万元),周边配套资金4.56亿元(北庭特色小镇及配套基础设施资金3.05亿元,北庭湿地公园8700万元,吉北大道6400万元),着力加强北庭故城及周边区域的保护利用建设。
二、工作开展成效
(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持续有力。一是2021-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18376万元,用于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性和展示利用(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376万元,吉木萨尔县财政投入资金18000万元),主要实施吉木萨尔县博物馆消防提升改造、北庭故城遗址展示、北庭故城考古发掘等重点项目,其中投入1.3亿元建成“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已于2022年7月正式开馆。二是2023年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保护补助资金2085万元,完成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北庭故城遗址西河坝防洪工程、吉木萨尔县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北庭故城遗址第四期文物勘探四个重点项目。三是2023年吉木萨尔县财政投入4亿元资金,其中,投入6000万用于实施北庭特色小镇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其余3.4亿元资金用于实施北庭故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项目。四是2021年以来,吉木萨尔县每年列支100万元经费保障北庭学研究院运营及北庭故城遗址管理,累计投入400万元先后成功举办七届北庭学研讨会。五是县政府组织多方专家,积极谋划北庭故城遗址未来5-10年整体发展储备项目,将北庭故城城墙加固三期、北庭故城5、6号佛寺展示、北庭故城西城门展示以及羊马城墙体加固等22个项目纳入吉木萨尔县“十四五”重点项目库。六是积极申报的“专精特新”北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6亿元,已经纳入国家文旅部和发改委项目库。
(二)考古发掘工作初见成效。严格落实《新疆考古工作规划(2023-2030)》,先后实施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勘探项目等,北庭故城遗址第四期文物勘探项目,勘探面积635778平方米,已全部完工。北庭故城遗址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面积20950平方米。北庭故城最终的形制确定为以外城、内城、子城形成的“两套四重八块”格局,出土了“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唐宋时期的钱币等一批重要文物,为后续研究保护提供重要依据。考古工作站搬迁至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完善了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文献资料室和文物展示功能区等基础设施,考古工作站基本完成设立。
(三)阐释、展示研究成果丰硕。州、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北庭文化传承发展,将北庭学研讨会等作为阐释、传承、发展北庭本土文化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北庭学研究院成立以来,专项负责北庭故城遗址保护管理研究工作,先后与新疆大学、吐鲁番学研究院等专家、学者签订科研项目7个,建立北庭学研究院科研、研学实践基地,在新疆大学成立北庭学研究中心,与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缔结为“友好世界文化遗产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在厦门等地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北庭学研讨会。先后出版《北庭史论集(上下册)》、《北庭钱币研究》、《北庭史丛考》、《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北庭学研究》(1-3辑)、《北庭史料汇编》8套图书,共5000余册,已纳入北庭信息资料库。2021年以来,投资2600万元(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208万元)完善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平台。投资1.3亿元建成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
(四)教育基地作用发挥明显。积极打造北庭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北庭故城遗址为中心,以“基地+教学点”模式,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先后与古田干部学院等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挂牌现场教学点14个,打磨精品课程11项,着力打造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新疆“四史”教育和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示等多项教育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干部培训基地。2022年3月北庭故城遗址成功列入中组部备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庭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命名为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全国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承接区州各类现场研学培训班27期,培训人数3810人次,有效发挥基地资政育人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规划先行、考古保护与展示利用并重的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研究修订《北庭故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加快推进《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5-2035年)》《北庭故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策划方案》的编制工作,指导吉木萨尔县做好《北庭故城国家5A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到“多规合一”。州县两级财政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政策向北庭故城遗址保护开发、展示利用、文旅项目建设方面倾斜。
(二)加快成果转化利用。通过设立专项课题、编辑出版《文物北庭》系列图书、开展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大对北庭历史文化挖掘阐释。持续推进北庭故城遗址展示、出土文物数字化建设,拍摄纪录片、短视频,加大北庭历史文化传播力度。支持配合考古单位尽快出具考古发掘报告,移交出土文物,提升文物展示展陈吸引力。高质量办好北庭学研讨会,推出一批考古研究成果,提升“北庭学”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在北庭故城举办世界文化遗产论坛。
(三)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与新疆文旅投集团合作,力争与新旅投关于北庭故城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合作尽快落地。指导北庭故城加快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将北庭故城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文化润疆、深化文旅融合的样板。着力实施景区内涵提升计划,深挖文艺、文物、非遗、民俗等资源,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融入景区建设,纳入旅游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积极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健全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编创舞台剧《北庭传奇》、打磨提升音乐剧《别失八里》开展驻场演出,引进知名影视公司拍摄北庭故城主题电影、纪录片,不断丰富展示内涵和形式,将北庭故城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为文化润疆的精品示范工程,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在自治区层面高位推动“车师古道”旅游道路建设,推进开发昌吉州、吐鲁番旅游环线风景道。
(四)打造国家级干部教育基地。加强北庭干部教育基地建设,从自治区层面协调相关部门加大统筹指导力度,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支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教育内容,优化课程资源,广泛开展培训,将北庭故城打造成为全国、全区大中小学生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研学基地。充分发挥文旅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潜能。结合旅游,渗透教育,将北庭故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形成干部教育伴旅游,旅游促干部教育的融合新局面。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将北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库中予以支持,力争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额度5000万元。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重新组建吉木萨尔县文物局,引进一批文物专业人才。通过课题交流、人员培训、互办展览,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开展轮训,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自治区层面在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打造北庭研究学术高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4年5月20日
联系单位: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联系人:李建忠 电话:0994—2707920
上一篇: 对自治州十六届人大...
下一篇: 对自治州第十六届人...

 当前页面:
                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