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博物馆2024年年报
发布日期: 2025-06-24 10:27:05 来源: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今年以来,在州党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文博院(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州党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文博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宣传文化主阵地作用,通过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促进文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强化理论武装,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上的重要讲话、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这个“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支部理论学习,围绕重点学习内容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4次,专题交流研讨7次,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2次,党支部集中学习32次。按期召开院党组会议,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促落实的作用。

强化审读工作,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防线。始终将学习与凝聚思想共识作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落脚点,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正确方向。以年度工作方案为主线加强州文博院(博物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顶层设计,坚持每季度召开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会,严格坚持“三审三校”制度,对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对外宣传平台,社教活动、讲座、文创产品、图书资料出版物及办公室文件内容审核等可能出现舆情风险的领域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全程把关,不断加强阵地管理和监测力度;展陈工作中对讲解词、展览内容、展板、文物标签、宣传标语等内容的上报和发布实行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和专人管理,层层抓落实,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做实,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截至目前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4次。

树牢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内部运行管理。一是按照专项检查和常态监管相结合要求,每月由主要领导带队、办公室负责人、物业公司安全员联合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台账。严格执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做好安全生产防护,确保文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控和保护。2024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2次,消防维保检测13次、电梯维保检测48次、文物库房安全检查27次、开展灭火、地震逃生、防爆演练7次,消防安全设备测试5次、馆内空气质量检测1次、审核验收“三化档案”2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12次。共发现问题隐患26项,整改26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加强干部保密意识教育,进一步加强涉密载体的清理和管理,重点抓好涉密计算机、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手机使用的保密管理。坚持档案、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组织全体公职人员认真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法宣在线”年度学习、“新疆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无纸化答题活动,切实增强法治意识。

(二)特色亮点工作

追求“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展陈效果。一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功能配套设施,以“匠心精神”运用传统+数字手段+沉浸式体验模式,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博物馆展陈质量,丰富展陈内容。增加博物馆基本陈列手机扫码听讲解服务,打造数字人讲解员用于宣传音视频创作,在“昌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线数字化全景讲解等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沉浸式参观博物馆。昌吉博物馆于2024年8月成功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二是依托馆际交流平台,实现了由州内-区内-国内的重大突破,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保护利用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目的,首次将馆校合作延伸至疆外,与中南民族大学建立馆校合作机制。此次活动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刊载。三是活化文物展示利用,将精品文物“请”进来,引进《致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老兵展》《晋阳:4-8世纪的丝路都会展》2个高质量临时展览,其中引进《晋阳:4-8世纪的丝路都会展》被评为7月份,全国100家博物馆100个热门展览。与州党研室联合建成昌吉方志馆,为群众提供了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截至2024年12月已接待参观团体945个,参观人数达20万人次,同比增长45%。

坚持保护第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一是制定了《昌吉州博物馆馆藏征集制度》、《2024年藏品征集工作方案》,与自治区博物馆协会签订了《藏品征集委托协议》,委托自治区博物馆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对来自民间收藏者的拟征集藏品开展评估鉴定,共征集文物254件(套)。二是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抽选精兵强将,配合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申报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提高昌吉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该项目方案已经自治区文物局审核通过,目前正在等待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平台审核通过。实施抢救性文物保护,加大文物征集力度。三是充分挖掘馆藏文物价值。邀请自治区博物馆协会专家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定级,新增珍贵文物数量122件(套),目前馆藏珍贵文物数量已达到263件。不断充实展陈内容,从自治区博物馆协调返还1件外借19年的文物,同时协调自治区为昌吉博物馆划拨昌吉地区文物4件,充实馆藏,对博物馆展厅汉代、唐代、明清时期文物调整展出,新增11个展柜64件文物。

坚持守正创新,社教功能充分拓展。一是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成功申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年研发制作3种文创产品,截至目前共开发40余种文创产品,并在博物馆二楼展销,深受广大游客欢迎。延伸昌吉历史主线,拟布展《天山北麓游牧文明》专题展览,反映早期人类在昌吉地区的活动足迹,目前已完成专题展览布展大纲评审工作;主动跑办项目,争取上级资金314万元,建设青少年考古研学厅,提升博物馆社教功能。二是持续做好惠民实事,扎实开展“新疆四史”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景区,进农村巡展活动,深入“最后一公里”将“新疆四史”送至边远牧区、村镇等30个点位,巡展94场次,受教育群众1.53万人次,发放宣传折页8500余份。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将文博院打造成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阵地,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5.18国际博物馆日等,一节一策划,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喜乐龙年,共迎新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端午节社教系列”等社教活动8场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传承。

深化研究阐释,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一是高标准指导筹备第八届北庭学研讨会,从原有的全国性学术研讨升格为国际性学术会议,选派州文博院专家参加此次会议并交流发言。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联合出版《北庭学研究》(第三辑)、《唐代北庭文书整理与研究》,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二是持续建强昌吉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视频账号,建立新疆日报、昌吉日报等官方传媒沟通联系机制等,唱响昌吉州文博事业发展主旋律。通过抖音线上直播方式,邀让讲解员变身网络达人,带观众网络“云参观”直播讲解活动,昌吉博物馆运用互联网直播技术,让静态的文物“立”起来、“活”起来。截止2024年12月,官方抖音平台账号共计3.3万人次参与社教活动,重点信息被学习强国新疆平台刊载,各大网站发稿量200余条。三是举办“昌吉历史文化讲堂”12期,邀请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大学等区、州专家学者、教授,围绕新疆历史文化方面讲好昌吉故事,教育引导全州干部群众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形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昌吉州文博院(博物馆、北庭研究院)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