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CJZ018/2020-000056 | 信息分类: | 体育 |
发布机构: |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发文日期: | 2020-06-20 |
文 号: | 昌州文体广旅字〔2020〕20号 | 是否有效: | 是 |
名 称: | 对自治州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教文卫体类 106号提案的答复 |
对自治州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教文卫体类
106号提案的答复
彭金城委员:
您在自治州第十二届四次政协会议提出的《关于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注入新动能的提案》(经济建设类106号)已收悉,您的意见契合当前昌吉州旅游+体育产业发展实际,注入新动能的建议符合昌吉州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经昌吉州文旅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盘活体育资源、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昌吉州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旅游业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旅游+体育发展相对滞后,为加强昌吉州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领,激发社会活力和企业动力,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加强规划指引,将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纳入昌吉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重点工作规划,在《昌吉州全域旅游促进条例》编制过程中加入对体育产业的管理和政策。
二、引领健身休闲旅游发展。以群众基础、市场发育较好的户外运动旅游为突破口,重点发展冰雪运动旅游、山地户外旅游、水上运动旅游、汽车摩托车旅游、航空运动旅游、健身气功养生旅游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加强体育旅游与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水利、林业、通用航空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复合型、特色化体育旅游产品。完善空间布局,优先推动重点区域体育旅游发展,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强化示范引领,推进建设“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精品旅游景区,推进建设“国家体育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动各类体育场馆设施、运动训练基地提供体育旅游服务。鼓励企业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建设体育主题酒店。
三、培育赛事活动旅游市场。引进和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丰富赛事活动供给,打造赛事活动品牌,盘活体育场馆设施,提升配套服务水平,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市场化程度高的职业体育赛事和滑雪、马拉松、自行车、山地户外、武术等市场基础好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引导旅游企业推广体育赛事旅游,鼓励旅行社结合国内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支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推动特色体育活动与区域旅游项目设计开发、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扶贫相结合,打造具有我州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活动,推出“重点体育旅游活动和节庆名录”。
四、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加强产业扶持和产业孵化,扶持特色体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体育旅游经营机构。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培育骨干体育旅游企业。鼓励利用场地设施,专业人才组建体育旅游企业,开展体育旅游业务。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成立单项体育旅游组织和团体,引导各类体育俱乐部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加强体育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渠道。
五、加强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向体育旅游倾斜,推动加大对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将体育旅游与市民休闲结合起来,规划建设一批休闲绿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体育旅游公共设施。鼓励和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根据自身特点,以冰雪乐园、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航空飞行营地为重点,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加快体育旅游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公厕、标示标牌、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旅游咨询、集散等体系为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等服务。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州文化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请您继续关心关爱文化体育事业,共同为昌吉州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0年6月20日
联系单位: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联 系 人:尹建强 电话:13565325511
上一篇: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下一篇: 关于印发《昌吉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