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昌吉州将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项目为生命线,主动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80亿元,同比增长10%,力争达到900亿元,其中:区外到位资金585亿元。为此,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围绕“十大产业”,积极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链更长、带动力更强的重大产业项目,重点着眼于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努力引进一批龙头支撑项目,建链、补链、强链、补链,通过吸引高端要素,不断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实现增长动力转换,以高质量投资助推昌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县(市)园区为主、一二三产主管部门牵头、商务部门统筹协调、重大项目领导领办负责”的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形成县市、园区和部门之间的招商合力,每季度由一二三产主管部门牵头开展招商,确保招商力度不减,投资潜能充分释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昌吉州调优调强经济结构引入源头活水。
二是坚持做优项目,高水平推动项目提质增效。按照昌吉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各县市(园区)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建立以州县(市)、园区、部门、企业为打造主体的项目打造生成长效机制,做好重大招商项目的概念规划、项目建议书及项目可研报告等基础性工作,谋划、对接、跟进一批数量足、质量高项目。加强“资源库、产业库、项目库、政策库、客商库”建设,及时把自治州具有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招商项目、优越的投资与发展环境以及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时通过网络发布,适时向目标企业发送,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是坚持精准招商,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要求各县市、园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点穴式精准招商,精准发力,准确找到全国产业价值分工链与本地资源优势最为匹配的环节,有目的、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重把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区域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知名企业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重点引进葡萄酒产业、特色养殖业、馕产业、碳纤维、电子信息、通信产业、生物制药、旅游康养、现代商贸、饮食服务等企业。坚持招商引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化招商项目落地攻坚,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以“云速度”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建成,把昌吉州打造成投资、发展、收获的乐园。
四是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发挥网络招商便捷、高效、不间断的优势,开展“云招商”“云洽谈”“云推介”“云签约”和“云培训”,实现远程视频招商。充分发挥“投资昌吉”网络平台的作用,为投资商提供网上和线下投资便捷渠道和多维交流互动服务。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经协关系,加强与友好城市、商会(企业联合会)、内地发达省市驻疆办事机构的对接联络,构建大经协格局。要发挥援疆优势,强化与福建、山西的产业对接,提升产业互补的实际效果。继续实施会展招商,组织县市、园区和企业参加“西洽会”“亚欧博览会”“投洽会”等会展,发挥会展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完善会前出击招引项目、会中洽谈对接项目、会后跟进落实项目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参会实效性,努力使会展平台作用最大化。要加大“走出去”与“请进来”招商力度,主动出击,加大与昌吉州重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企业集团进行重点对接,寻求项目投资切入点。
五是持续优化招商引资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昌吉州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10条措施》,努力构建高效的政务环境、优异的政策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亲清的政商环境,着力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坚持服务至上、效率优先,主动为招商引资企业服务,掌握和解决招商引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招商引资企业营商环境困难诉求工作机制,建立企业困难诉求台帐,确保招商引资企业反映的困难诉求件件有落实;指导县市(园区)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建立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企业困难诉求办复率以及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开展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优化自治州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困难诉求等方面的专项整治,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上一篇: 2月11日全州生活必...
下一篇: 2024(第十三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