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工作进展
古丽扎提:一针一线绣出乡村振兴路 指尖技艺变身“微商爆款”
发布日期: 2025-10-15 12:29:27 来源:阜康零距离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在阜康市水磨沟乡有一位乡村妇女古丽扎提·托辽汉,她从曾经带领乡亲们抱团成立手工合作社,到如今打造集线下体验、线上销售于一体的“微商+实体店”模式,这位普通的乡村妇女,她用一双巧手和敢闯的劲头,让祖辈传下的钩织技艺“活”在当下,更带着周边30余户乡村妇女,在家门口捧起了“致富饭碗”。

10月14日,在古丽扎提的店铺里,她正在制作手工挂毯。王嘉蕾 摄

最初做手工钩织时,古丽扎提的产品远没有现在顺畅。那时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她只能把自己织好的挂毯、坐垫仔细叠好,揣进布包里,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跑。有时候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嘴都说干了,也没人愿意买,但古丽扎提没有放弃,她说好东西肯定能有人识。

阜康市水磨沟乡水磨沟村村民古丽扎提·托辽汉说:“为了做好我们自己的产品,前期我们会每家每户进行产品宣传,看顾客有没有需要。”

古丽扎提抖音商铺带货视频。王嘉蕾 摄

转机出现在2012年。那一年,乡政府干部主动找到古丽扎提,给她提了个新想法,把村里会钩织的姐妹聚到一起,成立个合作社,大家抱团干,这个提议让古丽扎提又惊又喜,当即答应,第二天,她挨家挨户动员,村里30多人很快响应,愿意跟着她一起干。

阜康市水磨沟乡水磨沟村村民古丽扎提·托辽汉说:“2012年,乡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立合作社的提议,于是我带领村上30多个人,组建了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之后,乡政府、村委会也积极帮我们销售产品,给我们介绍订单,为我们提供场地。”

很快,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水磨沟乡第一个手工钩织合作社正式成立,村委会腾出了闲置的房屋,改成了宽敞的工作室;乡政府干部不仅带着她们的样品去参加各类农产品展会,还主动对接周边县市的订单;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可古丽扎提却没停下脚步。随着互联网慢慢走进乡村,她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在手机上买东西,便萌生了通过手机让更多的人看到手工艺品的想法。2020年,听说浙江义乌电商直播发展较好,她毅然决定前往义乌学习直播带货技巧。

古丽扎提·托辽汉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跟上时代,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思想,制定新策略。2020年,我前往浙江义乌学习抖音直播带货、电商带货,学了大概两年,我的粉丝量从200人慢慢增加到4万多人,全疆各地的人都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销量高的时候,一天能到一二百单。”

手工刺绣作品。王嘉蕾 摄

从合作社的场地支持,到外出学习的政策帮扶,再到后续对接电商资源,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而这份“幸运”,她也总想传递给更多人,身边的姐妹中,最先跟着她改变的,就是妹妹古丽曼・叶尔肯。

以前的古丽曼,是个每天围着孩子转的全职宝妈,日子过得单调又焦虑。看着姐姐把手工钩织做得风生水起,她也动了心,主动跟着古丽扎提学手艺。

阜康市水磨沟乡水磨沟村村民古丽曼·叶尔肯说:“古丽扎提姐姐是我们的领头雁,我以前是个宝妈,现在我开了自己的店,跟她做手工。现在订单特别多,供不应求。我想继续和她一起做微商,共同致富。”

古丽扎提正为微商订单打包发货。王嘉蕾 摄

对古丽扎提而言,眼前的收获只是起点,一个更贴近家乡乡亲需求、更能盘活本地好物的计划,早已在她心里愈发清晰,成立一处规模化的直播基地。她想做的不只是搭建一个带货平台,更要为村里、乡里那些守着好产品却愁销路的乡亲们搭起一座“桥”,让大家带着自家的宝贝来合作,由团队帮着把货卖向全国。这份盘算里,藏着她更迫切的期待,就像她常念叨的那样,盼着这些手工艺品,能真正走出乡村的边界,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天地。

古丽扎提·托辽汉说:“接下来我想建立一个直播基地,带动村里的手工艺人和我们合作,帮助他们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订单量。希望我们新疆的手工艺品能够走出乡村,走向更远的地方。”


记者:王嘉蕾

通讯员:迪丽胡玛尔·牙生

编辑:马硕

一审:刘媛

二审:郭刚

三审: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