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工作进展
【解码共富密码 见证乡村蝶变】系列报道之一:土地“聚” 起来, 腰包 “鼓” 起来
发布日期: 2025-10-15 10:27:13 来源:奇台零距离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记者 罗丽 李逸凡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强调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

在奇台这片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土地上,党组织挺在前面,领办合作社成为 “主心骨”;资源聚在一起,土地规模经营激活 “新动能”;群众拧成一股绳,集体与个人的 “腰包” 一起鼓起来。从 “土地流转大户” 的各自为政,到 “集体经营土地” 的齐心协力,实践证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是解锁强村富民的核心密码之一。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村民院落,记录集体富起来的智慧、腰包鼓起来的喜悦、乡村美起来的变迁,探寻党建引领下乡村全面振兴的“奇台路径”。

日前,奇台县坎尔孜乡西坎尔孜村村委会会议室里,党总支书记叶晓明宣布,305份养老保险补贴发放流程正式通过,从11月1日起,全村50到59岁的村民每人将收到100元补贴。这笔来自村股份合作社,不花村民一分钱的福利,让今年52岁的村干部徐伟祥难掩激动:“我也在这次补贴的范围,合作社第一次发放养老补贴我就赶上了,真是太高兴了。”

在奇台县坎尔孜乡西坎尔孜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党总支书记叶晓明宣布305份养老保险补贴发放流程正式通过。  罗丽摄

这一幕是西坎尔孜村“土地聚起来、腰包鼓起来” 的生动注脚。而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780户2946人,人均耕地仅4.5亩;村集体4200多亩机动地由于多种原因只耕种1500多亩,流转给大户后承包费微薄。2020年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也因缺乏有效运营,合作社成了“空壳子”,资源躺在账上“睡大觉”。

土地是农村最珍贵的资源。2022年底,西坎尔孜村成为奇台县首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村党总支书记叶晓明带着班子成员啃下了第一块硬骨头:收回流转在外的1500亩集体机动地,又承包200多亩周边土地,由村 “两委” 班子直接运营。

“当时反对声不少,‘种砸了咋办’‘集体再亏了谁担’的质疑天天有。” 叶晓明说,班子成员拍了胸脯:“咱自己管!” 潘多胜主动挑起重担——这位从小跟土地打交道的 “老把式”,带着4名村干部组成核心团队,他任董事长,副书记任总经理,把“责任田”变成“示范田”。2023年,1700多亩小麦迎来丰收,“新冬22号”亩产617公斤,“石冬0358” 亩产658公斤,远超普通农户水平。年底一算账,村集体收入398万元,纯收入230万元,全村2202人分红68.5万元。

闲时节,作为西坎尔孜村合作社地块管理员之一的赵贵云,种草、拔草、打理小院好不悠闲。罗丽摄

合作社的红火,让村民赵贵云家的日子先热了起来。“现在好了,合作社里除个草、接个滴灌带毛管,一天能挣百八十块。” 他指着村东头的麦田笑说,“我们村里4名会种地的能手,被请去搞田间管理,一年下来能挣3万元。”

尝到甜头的西坎尔孜村没有止步。2023年底,村合作社成立汇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潘多胜带着团队跑贷款、学管理,把 “土办法” 变成 “规范账”:“以前凭经验种地,现在公司化运营,账目清清楚楚,村民看着透亮,咱干着也踏实。”村党总支书记叶晓明深有感触,“由党支部掌舵把控方向,合作社的机制保障村民利益,再加上公司高效运营方式,我们能灵活高效使用资金,今年在化肥等农资方面就省了15万元。”

“党支部 + 合作社 + 公司” 的模式,让土地连成了 “一片田”,也织密了利益联结网,村民既能以土地入股分红,又能在田间打工挣钱。叶晓明算了一笔账:2025年,许多村民要求将自家耕地流转到合作社,耕种面积达到了3000亩,合作社发放劳务工资超30万元,15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合作社出钱为村民修缮院墙,铺平道路、清运垃圾......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闫福德正在自家小院里摘葡萄,幸福溢出画面来。  罗丽摄

村民闫福德是地块管理员之一,每年4月到10月负责700多亩地冬麦和玉米,“干得好有奖金,产量不达标就扣工资。” 今年虽遇干旱,亩产仍超550公斤,“只要地种得好,年底社员分红肯定更多。”

土地聚起来,不仅鼓了腰包,更美了乡村。2024年至2025年,合作社拿出资金,为全村近200户每户补贴3500元修缮院墙,聘请物业公司清运垃圾,村里的路平了、墙白了、树绿了。“你看这新修的院墙,1万块砖是合作社给的;走的水泥路,也是合作社出钱铺的。” 村民柳卫梅笑着说。

从“空壳社” 到 “聚宝盆”,从 “各管一段” 到 “抱团发展”,西坎尔孜村的蜕变,正是奇台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缩影。当土地从 “零散块” 聚成 “规模田”,当人心从 “各自盼” 拧成 “一股劲”,强村富民的“密码”,正在泥土里生根发芽,结出越来越多的 “共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