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宏大画卷中,厕所革命犹如一抹细腻而关键的笔触,正悄然改写着农村的面貌,成为提升民生福祉、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以来,昌吉州农业农村局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重要抓手,将“厕所革命”作为改善群众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紧盯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切实将农村厕所革命这件“关键小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从“将就”到“讲究”:农村厕所的华丽转身
长期以来,人们印象中的农村厕所大多是简陋的旱厕,条件十分“将就”。卫生状况堪忧,不仅异味弥漫,而且粪便露天堆放或简易处理,成为细菌、寄生虫卵滋生的温床。这些传统旱厕不仅影响村民的健康,也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土壤、水源受到威胁,周边环境脏乱差。
然而,随着厕所革命的推进,这种状况正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昌吉州党委政府把“厕所革命”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补齐的一块短板,着力解决厕所脏、乱、差、少、偏等突出问题,按照“大集中处理、小集中收集、边远散达标”的思路,将农村厕所建设与污水处理项目统一规划、同步治理,逐步推行以水冲式卫生厕所为主,双坑交替旱厕等为补充的“4+N”改厕模式,严把产品质量关、强化工程建设关、明确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自治区农村户厕建设和维护管理规范》(DB65/T4613-2022)建设标准。经过几年努力,全州“厕所革命”从示范村扩展到所有村、从改厕示范户扩展到整村推进、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有效推动了村庄增“颜值”、提“气质”。
如今,走进农村,崭新的卫生厕所在昌吉州各村庄随处可见。双坑交替式厕所、完整水冲式厕所等新型厕所在昌吉州广大农村得到推广。截至目前,共实施国家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农村粪污一体化处理)试点示范项目和中央预算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29个近1.75亿元,受益农户达到8000户,真正让群众成为农村厕所革命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校场湖村村民刘某在电话通话时表示,“自从2024年接入污水管网用上了抽水马桶,院子里再也不会有厕所的臭味了,冬天上厕所也不冷了,既卫生又方便,再也不用将就了。”真正实现了从“将就”到“讲究”的转变。
算好“三本账”,彰显厕所革命的多重效益
算好成本账:在建设成本上,昌吉州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按照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的目标任务,坚持和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拿2024年来说,昌吉州通过中央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中央投入项目资金共4649万元,受益行政村9个,受益户数1470户。大大降低了村民改造厕所的经济压力在使用成本方面,新型厕所虽然增加了冲水等设施,但是通过推广节水设备等措施,长期使用成本并未显著增加,部分还能实现节水省钱。
算好健康账:传统旱厕是多种疾病的传播源头,如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厕所革命后,卫生的如厕环境有效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这些厕所有着完善的冲水系统,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有效解决了异味和卫生问题。据统计,在一些厕所革命推行较好的村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同时,良好的通风和卫生条件也减少了有害气体对村民呼吸系统的危害,对提升村民整体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算好环境账: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新型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例如,三格化粪池通过厌氧发酵,使粪便转化为相对安全的有机肥料。这不仅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还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更加整洁、美观。
厕所革命背后的文明跃升与乡村振兴力量
文明新风尚:厕所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农村居民文明观念的更新。在改造过程中,宣传教育工作让村民们认识到卫生和文明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了便后洗手、保持厕所清洁等良好习惯。这种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反映出农村居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
乡村振兴新动力: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中,厕所革命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从产业振兴角度看,经过处理的粪便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在旅游产业方面,干净卫生的厕所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因为厕所环境的改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良好的人居环境也有助于吸引人才回流和投资进入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厕所革命虽然着眼于农村小小的“角落”,但是撬动了农村大发展的新局面。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动农村走向文明、实现振兴的关键一步。随着厕所革命的持续深入,农村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供稿人:昌吉州农业农村局 朱太喜 田晓洁)
上一篇: 让乡村振兴插上“数...
下一篇: “场繁户育” 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