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昌吉州司法局始终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十大工作机制,抓关键开展精准普法,开辟项目化法治宣传新路径,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不断探索法治宣传的新模式,推动普法工作创新发展。
十大机制聚合力,大普法格局显成效。建立“一抓三纳入”工作机制,抓典型,示范带动各部门单位落实普法责任,将普法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及领导干部任用考察、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考核,考核覆盖率达100%,并结合单位职责和特点制定个性化考核指标,调动各单位普法积极性;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制度,推动成员单位把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的全过程,全面落实普法责任;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五年来新任命的2145名领导干部均进行宪法宣誓,不断强化宪法的权威和对法治的信仰;建立任前考法制度,2861名新提任领导干部进行了156场次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建立分片包干制强化依法治州(县、市)办的统筹规划、牵头抓总作用,依法治州(县、市)办工作人员分片包干指导全州7县市和1000余个部门单位开展普法工作,提升各部门普法实效;建立牵头部门互查互学制,推进各领域普法工作平衡推进;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各级电台、电视台、报刊开办法治栏目(专版)9个,制作播出节目555期,其中昌吉州司法局在电视台开办的“与法有约”栏目第一期荣获第八届全国市县电视台融媒中心推优展播暨百台论融媒活动电视栏目最佳一等奖,“玛检说法”栏目首播直播点击量破百万,该节目还荣获全国检察新媒体栏目二十强;落实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制,积极挖掘学科中的法治教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新途径;建立示范创建制度,全州创建715个普法依法治理合格单位、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3个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创建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全民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精准普法抓关键,分类施策促提升。牢牢把握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青少年这个“关键群体”及基层群众,针对不同对象的普法需求开展“分众式”普法。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制定《自治州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意见》,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试制度和年度述法考评制度。五年来,4.9万余名公职人员均进行年终学法考试,对未积够学分、考试不合格的988个单位进行54次实名通报,38名学员因积分不足未参加考试扣发综合治理奖金,有效激发了公职人员学法自觉性;领导干部结合年度述职开展述法11000余人次,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青少年普法常态化,149个学校配备149名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指导建立1个自治区级、7个县市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实践活动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性。基层群众普法零距离,598个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确定1000余名法治宣传员,结合日常工作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进行一对一普法。
项目运作辟新径,法治文化浓氛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机构来做,逐步实现政府提思路、社会组织具体策划实施、第三方评估的运作机制。五年来投入80余万元资金项目化开展普法宣传,其中策划实施5次“快闪”、大型法治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法治文艺巡演等全州性线下活动,将法治宣传内容融入街舞、轮滑、小品、相声、快板、走秀、书法、绘画、演讲、风筝比赛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中;策划实施11次全州性线上活动,引导大家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法治,潜移默化地将法律融入生活,线上活动点击量(参与率)达50万余人次。
丰富载体求突破,注重特色树品牌。因地制宜将法治文化融入公共设施,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打造民法典、禁毒、廉政等主题阵地19个。规范传统阵地建设,制定《自治州法治文化示范基地管理制度》,开展两轮“自治州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建活动,选树了6个州级精品阵地,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强力拓展媒体宣传阵地,全疆首创“电子屏法治宣传日”,每月25日各部门单位利用公共场所的各类电子屏滚动播放法治内容,切实做到法治信息有形覆盖,此项举措受到自治区肯定并在全疆推广。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有机融合昌吉特色和普法工作,设计全区首个普法吉祥物,并以吉祥物为原型制作口罩、环保布袋、法治动漫等2万余个周边产品,探索以富有活力与生机的普法吉祥物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外在艺术形象体现,以法治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法治宣传影响力。
上一篇: 关于推迟2021年国家...
下一篇: 玛纳斯县花样普法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