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芬代表:
您提出的科教文卫类46号《关于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吉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区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学生为本、回应群众关切,稳妥审慎推进“双减”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情况
昌吉州137所义务段学校(其中小学107所,初级中学30所)全部实施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并从学生需求出发将课后服务范围延伸至高中。2024年参与课后服务学生11.98万人,参与教师9481人,学生参与率90.37%。玛纳斯县、阜康市课后服务案例入选教育部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阜康市申报为自治区课后服务示范县、昌吉市第十小学等10所学校申报为自治区课后服务示范校和培育校。73所学校参与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试点校建设。
二、开展课后服务现状
一是构建课后服务长效机制。昌吉州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经费保障管理、暑期托管、作业管理等15份制度性文件。州教育局先后召开多次“双减”工作联席会议,及时学习文件,针对性破解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系统专班“双减”工作调研,组织召开不同层次“双减”座谈会,指导县(市)持续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二是夯实课后服务基础。严格落实课后服务“5+2”模式,依托“校内+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校外师资(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能工巧匠、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企事业人才、学生家长、志愿者等)为辅的课后服务教师团队。2024年春季外聘体艺特长教师270人,补充社团师资力量,保障课程供给。出台《义务教育学校贯彻“双减”评价工作方案》,为县市、学校贯彻“双减”政策提供有力抓手。方案对县市、学校2个层面课后服务等5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具体包括是否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开展课后服务的时间、课程设置、教师学生的参与率、课后服务家长满意率等。各学校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选和评优选优,采取满意度评价、问卷调查、展演等多种形式,实现评价标准全程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结果实践化,切实保障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州充分利用1503间功能室、体育场(室)开展课后服务,为课后服务各类课程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是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坚持“五育”并举,构建“1+X”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各学校依据办学特色,纵向形成了“固本培优+兴趣特长”的课程模式;横向形成了“红色”“健体”“尚美”“培能”“田园”等课程内容。各学校共计开设立体魔方、钢琴、摄影、书法等课后服务社团累计2820个;并不断丰富内容上水平,建立了一批基地提供实践应用课程。依托北庭故城遗址、甘河子工业展馆、沙尼汗居家养老院、滋泥泉子镇家风家训馆等开展红色教育;依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清代粮仓、农博园等开展农耕教育;依托科技馆、“笑厨”加工厂、“阜康之星”航天陨石科普馆科、“飞览天下”新疆会客厅等开展科普教育;依托职业学校、中医院、气象局、消防大队、企事业等开展职业体验教育。2024年春季学期各学校组织学生“走出去”,就近分批分期到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累计1.5万余人。
最后,衷心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局 2024年5月17日
联系单位:昌吉州教育局
联系人:朱晓琴 电话:0994-2334025
上一篇: 对自治州十六届人大...
下一篇: 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