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
搜本站
搜索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昌吉州义务教育发展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 2024-12-03 15:54:50 来源:昌吉州教育局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昌吉州义务教育发展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昌吉州有义务教育段学校143所,其中小学101所、初中31所、完全中学11所;在校生138850,其中小学93733人,初中45117人;在编教职工10817人,其中小学6887人、初中3930人;专任教师9308人,其中小学5908人、初中3400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全州七个县市于2016年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

二、发展水平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全面启动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州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作为“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印发了《自治州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压实县市创建的主体责任。各县市均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推进方案和年度计划,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清单,确定了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建立已达标台账和未达标台账,定期监测和分析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距,掌握发展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有力推动了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服务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能力显著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疆前列。

(二)教育资源分布更趋合理。昌吉州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园区发展、人口流动、“嵌入式”社会结构等因素,适应适龄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科学调整学校结构布局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持续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序增加城镇学位供给。2021年新建昌吉市第十九小学、木垒县新城区学校,总投资1.9亿元,新增校舍面积31608平方米、学位3240个。2022年昌吉市启动新建第十五小学、第十六小学、第十七小学、第十八小学、第二十小学、第二十一小学、第六中学、第八中学8个建设项目,总投资7.2亿元,新建校舍面积15万平方米。2023阜康市启动新建了晋和小学,奇台县启动了奇台福州中学项目,2024年秋季均以投入使用,增加学位3870个。科学合理调整教育布局规划,“十四五”期间撤并农村学校17所,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使用效益,有效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乡镇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寄宿制中心学校,初中办学以县为主,高中集中整合办学”的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力促进了全州基础教育均衡、快速、健康发展。

(三)义务教育平等入学有效落实。一是建立“阳光招生”工作监督机制,印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的通知》,制定《昌吉州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及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严禁事项》,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十个严禁”和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十个不得”。坚持“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一县一策”制定招生方案,面向社会公示招生政策、办法和监督举报电话,提高人民群众对招生政策的知晓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为主”就学政策,依法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坚持进城务工子女及随迁子女入学“两个无条件”和“三个同等待遇”,有力保障了全州4万余名随迁子女入学。全州建成3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2个资源教室,进一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落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安置,扎实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关心关爱活动,一人一案,动态监测,全州700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具备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实现了“全覆盖、零拒绝”。三是加强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每年秋季开展适龄儿童少年学户普查,精准掌握入学情况。每年春秋两季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加强重点群体动态监测,与全国学籍系统、扶贫系统对接联系,精准筛查、定期更新、不漏一人、健全档案,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昌吉州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联审联批制度,保障教育公平。  

(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2021年秋季学期起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2020年秋季全覆盖开设《可爱的中国》、《新疆简明地方史教程》等新疆地方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实施德育创新工程,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童心向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和生动教材,20余万师生参与。通过与授疆省市学生手拉手结对全覆盖、兵地共建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全州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2所,区级德育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44所,州级69所,州教育局连续八年荣获教育部关工委“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称号。二是持续巩固民汉混合编班、混班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成果,把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纳入学生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学校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应用能力,开展“晨诵午读暮省”学习教育、课间操齐跳“弟子规”韵律操等,在校园处处营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氛围三是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科技教育。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广泛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全面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健全州、县、校三级阳光体育联赛机制,定期举办校园艺术展演。常态化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每年参加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达4万余人,16万学生收看“天宫课堂”,近千名学生参与周末“科技小课堂”。全州有150余所学校被评为体育、艺术、科技特色学校。印发《昌吉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方案,设立劳动周,每周至少开设1节劳动课,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354场次,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25个。

(五)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一是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各县(市)因地制宜采取“优质校+乡镇学校”“优质校+薄弱校”“优质校+新校”等方式,科学整合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44个教育集团,其中融合型集团14个,共建型集团16个,协作型集团14个,义务教育学校覆盖率达92%。各集团发挥集团“龙头校”在基层党建、教师队伍建设、育人方式、学科教学、教研活动、常规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示范到辐射,由辐射到引领,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区域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二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入开展“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落实落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常态化开展州、县(市)两级视导评价、教学研讨和交流展示活动,服务指导基层学校教学和管理。印发《关于做好教研员常态化联系服务学校工作的通知》,开展听评课、上示范课、组织观摩课等教研活动,落实好州县教研员联系服务学校的工作要求。发挥好监测的指导、评价、激励作用,定期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年召开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推进会。

(六)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加强。一是印发《关于做好昌吉州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昌吉州中小学数字校园认定标准》《昌吉州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建设要求》,有效推动数字校园建设。全州中小学校教学班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班级占比达93%;中小学生机比、师机比分别达到12:1和1:1;有27所学校建成电子督学系统,22所学校建成电子班牌系统,6所学校建成校园电视台。全州中小学建有直录播专用教室104间,建有3D打印、人工智能和VR科普教学等创新创造空间89个。二是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对接国家教育云平台,整合福建省、山西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成昌吉州学生入学服务平台,强化网络阅卷、装备管理、图书管理、走班排课等业务系统应用,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培训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培训,参培教师1.3万余人。三是落实“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播出各类公开课、名师课4000余节;联合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家运营商开通电视点播平台,免费提供“名师课堂”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

(七)校园安全管理扎实推进。一是推进法治校园建设,聘任172名司法、公安人员担任全州155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通过举办讲座、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普及防范知识,推动平安建设进校园、进课堂。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积极向学生解读与青少年权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向学校、教师、学生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为学校依法办学、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提供专业服务。二是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和防控体系,并在重要时间节点,对全州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督导检查,针对每个风险问题研判风险隐患、拟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提升学校管理人员防范化解安全隐患的能力,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力从源头上遏制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