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CJZ031/2019-000017 | 信息分类: | 教育 |
发布机构: | 昌吉州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19-03-01 |
文 号: | 昌州教职成发〔2019〕1号 | 是否有效: | 是 |
名 称: | 关于印发《关于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结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各县市教育局,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现将《关于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局
2019年3月1日
关于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多年努力,自治州基本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仍存在资源配置不科学、部分学校规模偏小、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条件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已严重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加快自治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依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进一步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为实现自治区党委对昌吉州提出的“1+2”三件大事的昌吉定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加强统筹,分类指导。以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统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分类指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优化。
2、服务发展,适应需求。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3、科学预测,适度超前。中等职业学校要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度超前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专业,把握人才培养周期,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4、特色发展,打造品牌。中等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区域特色产业、自身办学优势和培养目标定位,突出校本特色,扬长避短,努力培育特色专业,实现特色发展,形成品牌优势。
三、总体目标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建立以县(市)为主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形成与自治州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
四、基本思路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按照《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新教职成〔2018〕14号)要求, 逐步开展专业设置层次、数量、类别等结构上的整体优化,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规模效益。州域内,凡同一专业设点数量超过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总数30%的,不再增加新的专业布点。专业设置由州教育局统筹调控,对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的专业予以优先考虑。
(二)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学校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确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专业建设发展方向,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专业布局结构。新设专业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论证,专业设置结构、规模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相适应,并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鼓励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办学条件,设置符合全州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及时停办与自治州发展功能定位、区域及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国家或地方鼓励发展的有特殊需求的专业除外。
(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区域功能功能定位,在保留发展优势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调整专业,逐步提高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能源动力与材料、电子信息、旅游、医药康养、商贸物流等方面的专业。玛纳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生物科技、绿色智慧农业、航空服务、现代物流等方面专业。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发展苗木花卉、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专业。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智慧农业、旅游等方面专业。吉木萨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化工、油气加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汽车维修等方面专业。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发展绿色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康养旅游、现代物流、物联网等方面专业。木垒县职业教育中心重点发展有机农牧业、新能源、康养服务、民族刺绣等方面专业。
(五)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积极开展中高职相衔接的职业教育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资源共享等方面密切交流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渠道,提升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五、指导与管理
(一)政府统筹,依托职教联盟和职教集团、行业、企业等相关部门,以各专业联合体为平台,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联合高职院校,实行全州职业教育专业发展一体化战略,打造区域职业教育专业品牌。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专家、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热心职业教育的人员,对自治州现有专业大类和新开设专业进行指导协调,对现有专业进行分析、梳理、调整,对重点建设专业进行评估,推进专业结构与布局的进一步优化。
(三)中等职业学校应成立专业建设和发展评议委员会,定期对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审议,将审议结果和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的评价、监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宏观调控。州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新增专业设置管理、专业评估、招生计划、资金投入等措施,加强对全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专业预测。州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社、发改、工信等部门,定期提供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和供求状况信息,为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提供信息服务和宏观建议。
(三)重视市场调研。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依据社会职业人才需求调整设置专业的机制,准确把握职业岗位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规律,为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及时调整已开设专业的专业内涵、专业教学内容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专业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提升内涵品质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强化督导检查。将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工作纳入当地政府教育工作考核。自治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的县(市)和学校给予通报。
上一篇: 加快构建新时代学校...
下一篇: 【行政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