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有关部门:
《自治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自治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2月24日
自治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扎实做好自治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概况及地质灾害预报评价
(一)2015年地质灾害概况
1.已发生的滑坡灾害
2015年全州共发生地质灾害1处。具体为:2015年6月19日,位于昌吉市庙尔沟乡原乡政府所在地南西约800米的头屯河西岸发生滑坡,滑坡点坐标为东经86°59′00.87″,北纬43°30′26.85″,距最近的住户约50米,坡体高出住户约30米,滑坡破坏了草场的铁丝围墙,未造成人员伤害。已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转移安置坡前住户,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项勘查,勘查成果正在审查中。
2.潜在的地质灾害
(1)潜在的滑坡灾害
呼图壁县白杨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滑坡,陡崖裂隙发育稳定性差,发生滑坡将威胁过往车辆行人生命及财产安全;石梯子东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滑坡,将直接威胁过往行人生命和车辆以及煤矿综合楼、工业广场安全;国防公路S101线106.2千米处滑坡,地层易蠕动,发生滑坡将导致交通阻断堵塞,威胁过往行人生命及财产安全;雀尔沟镇霍斯铁列克村滑坡,直接威胁4人生命及一处牧民房屋安全;石梯子乡霍斯托别村滑坡,将导致交通阻断堵塞,威胁居住的4户牧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白杨河村居民点滑坡,附近有7户21人临时居住。
神华宽沟煤矿矿区地面塌陷,威胁牧民和牲畜安全;小甘沟煤矿矿区地面塌陷,威胁3户牧民及牲畜安全。
玛纳斯县塔西河天富煤矿东侧潜在滑坡。该处属于重点灾害隐患点,曾于2011年4月15日突发滑坡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财产损失,近几年一直在监测中,目前暂时处于稳定状态。发生滑坡将威胁塔西河乡居住的牧民和部分煤矿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昌吉市阿什里乡二道水村阔斯铁热克沟南侧潜在滑坡。该灾害隐患点位于通往霍斯布拉克景区乡村公路南侧,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86°50'21.25",北纬43°42'46.12",坡向7-16°,坡度35-42°,岩层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为顺层坡,现状不稳定,遇降雨、地震、坡脚冲刷、浸润可能引发滑坡灾害,威胁过往行人生命及车辆安全。
木垒县西吉尔镇南水磨沟村一组冉家梁潜在滑坡。水磨河西侧与冉家梁相对高差约150米,南北向延伸,坡向30-45°,坡面坡度整体上缓下陡,坡顶裂缝顺梁方向延伸,走向300-315°,发育形成了两条裂缝,裂缝呈近平行状延伸,相距3-5米,裂缝宽10-60厘米,可见最大深度60厘米,延伸方向长360米。发生滑坡将威胁冉家梁坡下居民、房屋、农田、水力电力设施、乡村道路及水磨沟河。
(2)潜在的崩塌灾害
玛纳斯县清水河乡通往天利煤矿道路边坡过陡,有崩、滑迹象,威胁过往行人和转场牧民生命以及过往车辆安全。
呼图壁县石门子水库大唐发电站区导流洞西侧,边坡有失稳迹象,威胁在建工程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呼图壁县林场公路106煤矿至达拉拜水电站段存在崩塌隐患,威胁过往行人生命及车辆安全。
昌吉市庙尔沟至金涝坝村道路段存在崩塌隐患,威胁过往行人生命及车辆安全。
阜康市天池景区内共存在两处潜在的危石灾害。第一处危石位于景区(白杨沟路口)路边,重约70吨,威胁过往行人、三工乡部分牧民及旅游车辆安全。第二处危石位于景区瀑布(飞龙涧)下游栈道右侧山坡上,威胁观光游客生命安全。
(二)地质灾害预报评价
2015年已发生滑坡灾害与潜在地质灾害均位于辖区圈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范围内,遇到降雨天气,易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威胁坡下住户、行人生命和在建工程地点的施工人员生命、设备等安全。
二、2016年地质灾害隐患区圈定
自治州境内地质灾害以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地面塌陷、滑坡、崩塌为主,危害及潜在损失较大,受其它(降水、融冻、地震、山洪等)因素影响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
(一)玛纳斯县地质灾害隐患区主要分布在西沟矿区、塔西河—清水河一带山区,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以人为边坡失稳造成崩塌、滑坡和山洪泥石流灾害较为突出,融雪期要增加对塔西河乡天富煤矿东侧滑坡、天利煤矿(白杨沟)道路、红沟陡坡的监测、巡查,及早制定防灾预案。
玛纳斯县引发地质灾害重要位置:
1.塔西河天富煤矿区滑坡灾害隐患。
2.玛纳斯芦草沟老虎嘴崩塌灾害隐患。
3.玛纳斯河芦草沟矿区沿河段边坡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
(二)呼图壁县地质灾害隐患区主要分布在西沟、甘沟、东沟、白杨沟、呼图壁河、苇子沟、石梯子及南山一带,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白杨沟矿区、西沟矿区易发生突发地面塌陷灾害,洪水期易形成人为堆积体的泥石流;西沟、甘沟、东沟、呼图壁河、苇子沟、石梯子及南山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省道101线边坡易发生滑坡、崩塌灾害,在建水库坝基、水电工程等边坡易发生崩塌灾害,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巡查、宣传工作,加强对重要工程施工地地质灾害三同时防治,并督促落实防范措施。
呼图壁县引发地质灾害重要位置:
1.白杨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石梯子东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滑坡灾害隐患、省道101线106.2千米处、雀尔沟镇霍斯铁列克村、石梯子乡霍斯托别村、白杨河村。
2.神华宽沟煤矿矿区、小甘沟煤矿矿区地面塌陷灾害隐患。
(三)昌吉市地质灾害隐患区主要分布在硫磺沟矿区及庙尔沟乡、阿什里乡山区,灾害类型多为滑坡、地面塌陷。硫磺沟矿区易发生地面塌陷灾害,庙尔沟乡、阿什里乡山区易发生滑坡灾害,要加强昌庙公路沿线、头屯河下游河岸部分地段监测、巡查,严防滑坡、崩塌灾害造成伤害。
昌吉市易引发地质灾害重点位置:
1.昌庙公路(X125线0km+700m-2km+400m段)、头屯河水库大坝西侧山坡、三屯河二道水矿区崩塌灾害隐患。
2.昌庙公路(兖矿-庙尔沟乡政府)及庙尔沟至金涝坝村道路边坡、省道101线局部地段、监狱煤矿滑坡灾害隐患。
(四)阜康市地质灾害隐患区主要分布在水磨沟矿区、三工河矿区、四工河矿区、大黄山矿区及南山牧区。矿区易发生地面塌陷、崩塌灾害;牧区易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灾害;天池景区公路沿线、景区内徒步游览路线陡坡易发生危石灾害;白杨沟公路沿线及居民集中区危石、厚土层覆盖的山坡区易发生崩塌、滑坡灾害,要做好标识、预警、巡查工作,有居民点的区段要制定防灾预案。
阜康市易引发地质灾害重点位置:
1.景区公路、飞龙涧岩体裂隙发育处崩塌灾害隐患。
2.赛福特甘沟煤矿塌陷灾害隐患。
(五)吉木萨尔县地质灾害隐患区主要分布在水溪沟矿区、大有乡矿区、大黄山矿区。大有乡、老台乡部分地段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在融雪期要加强对进山道路沿线加强巡查,对厚土层覆盖的山坡区有居民定居点的要制定防灾预案。
吉木萨尔县引发地质灾害重要位置:
1.吉木萨尔县大有镇韭菜园子村木塔寺民小组七户村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
2.大有镇下韭菜园子村光源电业有限公司引水渠段滑坡灾害隐患。
(六)奇台县地质灾害隐患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融雪期要加强对进山道路沿线巡查,制定厚土层覆盖的山坡区居民定居点防灾预案,做好半截沟、五马场一带沟谷地段的泥石流易发区突发预警工作,加强北部矿区开采区的警示,防护,宣传与监督。
奇台县引发地质灾害重要位置:
奇台县七户乡屯河石灰石矿采掘面崩塌灾害隐患。
(七)木垒县地质灾害隐患区主要分布在水磨沟流域。木垒河流域中低山区,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中高山区易发生崩塌灾害;东部山区易发生滑坡、崩塌灾害;木垒县西部老君庙矿区易发生地面塌陷灾害,要加强对牧民定居点、度假村及施工工程地段的巡查。
木垒县引发地质灾害重要位置:
1.英哥堡乡鑫康有限责任公司石灰石矿、木垒县金磊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石灰石矿矿区崩塌灾害隐患。
2.西吉尔乡水磨沟村冉家梁潜在滑坡灾害隐患。
各县市要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详细分析论证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区范围,制定具体防治措施。
三、2016年地质灾害点防治措施
(一)严格落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0年)》,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灾知识宣传,向受灾害威胁的群体和个人及时提醒并发放抢险、避险明白卡,在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的危险区段,设立警示标志、围栏,最大限度减少各族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损失。要进一步加强避灾演练,确保发生灾害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要加大巡测人员培训力度,确保巡测人员全面了解防灾知识。
2.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防治危害性大、不易避让的灾害体,帮助易发区受灾群体。对于目前不宜实施防治工程的灾害点,要对易发区灾害点受威胁的居民进行搬迁避让。
(二)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
要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为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三)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灾害体的防治工作
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要全面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检查,对危险边坡、潜在滑坡处和土层覆盖较厚的斜坡下受威胁牧民进行搬迁避让,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阜康市要开展矿区潜在地面塌陷区专项勘查,进一步完善防灾设施(拦网、设警示标志等),并规划新的安全生存位置。昌吉市要加强昌庙公路沿线、头屯河、三屯河河岸融雪期和汛期的巡查,做好庙尔沟乡泉州学校潜在滑坡灾害隐患的监测,防止山区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及矿区发生地面塌陷等灾害。呼图壁县要加强白杨沟矿区勘查,选择安全的运输路线,避开地面塌陷灾害的威胁。呼图壁县、玛纳斯县要完善在建工程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加强省道101线巡查,制定融雪期补充措施。
(四)加强潜在地质灾害点巡视检查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融雪期、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融雪期、汛期对各县市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区、重要防灾预案点进行巡查不少于2次,并对重点圈定危险区段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要第一时间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自治州人民政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要按照高标准“十有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州、县市、乡镇、村4级监测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演习,提升地质灾害的识别、避让、应急处置的水平,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六)加强合作,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
州、县(市)两级国土资源、气象、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旅游、畜牧兽医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线、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