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您对州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工交财贸类3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高自然资源资产效益的建议》已收悉。您的建议非常契合当前昌吉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也符合当前昌吉市高质量发展实际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体系的重构,目的是统一行使国土空间保护和修复任务。根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地(州、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新自然资函〔2021〕58号)要求,为统筹协调昌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2023年2月,昌吉市启动了《昌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前期工作,现已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南部山区(含S101重点规划区)地质灾害摸排等资料收集,拟定了规划编制大纲和工作方法。该规划将明确昌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合理设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指标,分阶段部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重点工程,到2035年实现昌吉市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
二、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态恢复工程进展情况
近年来,昌吉市把北部荒漠生态恢复工程作为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力实施。昌吉市先后出台了《北部荒漠生态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和《昌吉市北沙窝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通过日常巡护、义务植树、关停机井,2022年昌吉市实施第二批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项目、北部荒漠生态恢复实施方案,现已完成甘莫公路以北20.5万亩国有农用地的生态恢复工作,种植梭梭、红柳共计1300万株,种植面积10万亩。从根本上解决北部荒漠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的问题,进一步恢复该区原始生态风貌,北部荒漠已建成集生态保护、植物景观、科普宣教、沙漠旅游为一体的国家沙漠公园。昌吉市以实际行动正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筑起阻挡沙漠南移的绿色屏障。
三、历史遗留采坑恢复治理
历史遗留矿山主要是指由政府承担治理恢复责任的废弃矿山,包括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废弃矿山,责任人灭失或难以确定的废弃矿山,因退出保护区或去产能等政策性原因关闭并在政府作出关闭决定时明确由政府承担治理恢复责任的废弃矿山。在明晰目标范围后,2022年昌吉州启动了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准确掌握了全州历史遗留矿山的空间分布和位置、损毁土地面积及权属、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等,形成了标准统一、数据可靠的历史遗留矿山信息数据库,为完善全州矿山生态修复政策举措、安排部署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等奠定了基础。督促各县市人民政府编制历史遗留采坑治理恢复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做到“一坑一方案”,并按方案逐年开展恢复治理工作,现已完成168处采坑治理恢复,面积2141.56公顷,其中治理137处,转型利用13处,启动治理恢复18处。其中,昌吉市更是主动作为积极争取资金,开展南部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二期)、(三期)项目,对昌吉市自行摸排出的12处历史遗留采坑和城镇周边13处历史遗留采砂坑及城镇周边10处矿业权灭失的砖瓦用粘土矿,全面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生态修复工作,累计平整场地面积174.3万平方米,多措并举强化昌吉市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矿产资源开发形成的工业广场、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得到了治理恢复。下一步,昌吉市将根据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完善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机制,加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恢复工作,使生态修复工作呈现良性循环,为美丽昌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昌吉市头屯河生态治理工作
头屯河是昌吉市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弯弯的河流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水环境就是保障民生。自2015年以来,昌吉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成头屯河西岸93家企业、13家砂场、599户居民和1000座坟墓的搬迁工作。2017年,昌吉市在头屯河西岸实施了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工程,对南起乌奎高速公路、北至北绕城路,南北全长13.3公里的头屯河西岸河道进行了提升改造和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种植乔木7.1万棵,种植各类灌木、花卉1361亩,整治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按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原则考虑行洪安全、生态恢复、水系治理、产业配套,以新疆大剧院、冷却塔工业遗址为基础,从南到北依次打造自然生态修复公园、城市康体运动公园等五大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3779亩,水域面积1273亩,绿化总面积1982亩,水体面积1273亩,绿化率达87%(含水体)。极大地改善了头屯河自然生态,逐渐形成了文化公园湖水系为主的蓝色带和以绿色景观植被为主的绿色带,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2022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了科学设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合理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并通过市场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修复、经营主体,确保公开透明,让每一个有能力有意愿参与的市场都有公平参与并获得回报的机会。进一步明晰了社会资本参与的内容、方式、程序,为社会资本充分掌握信息、理性分析研判、公平公正公开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继续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把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谋划好、实施好,把我们绿水蓝天建设的更加美好。
昌吉州自然资源局
202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