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昌吉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科教文卫类第0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5.30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余明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民间节庆活动,全面促进消费的建议》(科教文卫类第08号)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昌吉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昌吉州作为新疆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地州,旅游资源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化古迹于一体,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整合发展的先天性优势。通过统筹州域文旅节庆,开展嘉年华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产业”等发展模式,促进“旅游+”多业态融合,增加游客体验性。围绕“昌吉有年味”、“康体养生游”、“春天到昌吉来踏青”、“闻香识花韵”等主题策划推出年货节、康养徒步、赏花踏青等系列活动;策划举办了“5.19中国旅游日”昌吉州分会场启动仪式;联合新疆949交通广播开展了“天山1号风景道”、“百里丹霞风景道”3期自驾活动,百里丹霞风景道在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日均自驾车辆达2000余量,被中央、自治区媒体多次报道,持续推动了旅游风景道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组织开展的新疆“西域青年杯”群众舞蹈艺术交流大赛共吸引了全疆97支代表队2000余人参赛;昌吉州于9月25日承办自治区大会“2021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围绕大会“醉美新疆 香飘丝路”主题,策划组织了天山北麓特色精品葡萄酒庄旅游线路“文化之旅”发车仪式,以及“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环游天山·千色昌吉”摄影展,吸引了周边游客周末举家出游,成为黄金周旅游市场新的增长极,引发“爱家乡、游新疆”热潮。

就推进自治州开展民间节庆文旅活动,全面促进消费工作,我局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联动、开发区域旅游线路产品、创新联合营销等方式,不断推动全州开展民间节庆文旅活动,全面促进消费。

一是加大品牌营销。2022年重点围绕“环游天山·千色昌吉”旅游风景道,全年持续贯穿“丝路庭州嘉年华·昌吉周末快乐游”节庆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内涵,形成优质旅游品牌,使昌吉州旅游逐步成为疆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结合“一带一路”打造国内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双世遗”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将“百里丹霞风景道”、“天山1号风景道”打造成为新疆全域自驾网红地标胜地,打响“环游天山·千色昌吉”自驾旅游爆款线路,拓展自驾旅游市场,提前预热自驾环线,丰富和突出城市客群自助游、自驾游的形式多样化与常态化,使昌吉州自驾旅游在传统认知上,有新的大众曝光度和标签,推动自驾产业经济带动文旅产业建设发展。

二是加强业态融合。围绕将于2022年年中举办的“昌吉州文旅产业发展大会”,结合文化旅游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情况,谋划布局旅游联合全产业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及“产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旅游风景道为依托,串联天山北坡南部山区森林资源和农林花卉资源,阜康市、吉木萨尔县稀缺温泉资源,昌吉市漂流,呼图壁县探险,奇台县、木垒县康养等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康养旅游与乡村旅游、民宿旅游、研学旅游的有机融合,大力推进康养旅游产业与体育健身事业有机融合,开发全时体验新业态、新项目,积极发展以休闲购物、体育运动、文艺展演、房车自驾、特种探险、康体养生、节庆会展和工业旅游等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新业态。其中,冰雪季重点推出以“昌吉州的冬日·别样的温暖”为品牌的冬春季冰雪旅游、乡村民俗、温泉康养,持续开展“冰雪赛事游”、“年俗文化游”、“康体养生游”、“民间艺术游”和“乡村民俗游”等系列节庆活动,构建全州文化旅游整体品牌活动,打造各县市特色节庆品牌。

三是深化互联网营销。昌吉州“丝路庭州嘉年华·昌吉周末快乐游”品牌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合作媒体的大力支持与宣传报道,形成了较好的市场传播力与影响力。2022年,将重点联合新疆949交通广播等新闻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并积极对接网络媒体平台,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百度等,拓展“朋友圈”经济,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社交推广功能,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营销,进行昌吉州旅游宣传推广。通过积极向外传播,维护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视频直播等方式,不断强化互联网在社交化、本地化、移动方向转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加强内容攻略营销策略,提升昌吉州“环游天山·千色昌吉”的品牌定位和形象打造。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对建议中所提出的关于开展民间节庆活动,全面促进消费的建议认真研究,并结合昌吉州文化旅游资源实际情况进行逐步落实。感谢您对我州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5月23日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
关于昌吉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科教文卫类第0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5-30 19:39:54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余明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民间节庆活动,全面促进消费的建议》(科教文卫类第08号)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昌吉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昌吉州作为新疆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地州,旅游资源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化古迹于一体,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具有整合发展的先天性优势。通过统筹州域文旅节庆,开展嘉年华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产业”等发展模式,促进“旅游+”多业态融合,增加游客体验性。围绕“昌吉有年味”、“康体养生游”、“春天到昌吉来踏青”、“闻香识花韵”等主题策划推出年货节、康养徒步、赏花踏青等系列活动;策划举办了“5.19中国旅游日”昌吉州分会场启动仪式;联合新疆949交通广播开展了“天山1号风景道”、“百里丹霞风景道”3期自驾活动,百里丹霞风景道在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日均自驾车辆达2000余量,被中央、自治区媒体多次报道,持续推动了旅游风景道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组织开展的新疆“西域青年杯”群众舞蹈艺术交流大赛共吸引了全疆97支代表队2000余人参赛;昌吉州于9月25日承办自治区大会“2021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围绕大会“醉美新疆 香飘丝路”主题,策划组织了天山北麓特色精品葡萄酒庄旅游线路“文化之旅”发车仪式,以及“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环游天山·千色昌吉”摄影展,吸引了周边游客周末举家出游,成为黄金周旅游市场新的增长极,引发“爱家乡、游新疆”热潮。

就推进自治州开展民间节庆文旅活动,全面促进消费工作,我局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联动、开发区域旅游线路产品、创新联合营销等方式,不断推动全州开展民间节庆文旅活动,全面促进消费。

一是加大品牌营销。2022年重点围绕“环游天山·千色昌吉”旅游风景道,全年持续贯穿“丝路庭州嘉年华·昌吉周末快乐游”节庆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内涵,形成优质旅游品牌,使昌吉州旅游逐步成为疆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结合“一带一路”打造国内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双世遗”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将“百里丹霞风景道”、“天山1号风景道”打造成为新疆全域自驾网红地标胜地,打响“环游天山·千色昌吉”自驾旅游爆款线路,拓展自驾旅游市场,提前预热自驾环线,丰富和突出城市客群自助游、自驾游的形式多样化与常态化,使昌吉州自驾旅游在传统认知上,有新的大众曝光度和标签,推动自驾产业经济带动文旅产业建设发展。

二是加强业态融合。围绕将于2022年年中举办的“昌吉州文旅产业发展大会”,结合文化旅游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情况,谋划布局旅游联合全产业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及“产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旅游风景道为依托,串联天山北坡南部山区森林资源和农林花卉资源,阜康市、吉木萨尔县稀缺温泉资源,昌吉市漂流,呼图壁县探险,奇台县、木垒县康养等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康养旅游与乡村旅游、民宿旅游、研学旅游的有机融合,大力推进康养旅游产业与体育健身事业有机融合,开发全时体验新业态、新项目,积极发展以休闲购物、体育运动、文艺展演、房车自驾、特种探险、康体养生、节庆会展和工业旅游等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新业态。其中,冰雪季重点推出以“昌吉州的冬日·别样的温暖”为品牌的冬春季冰雪旅游、乡村民俗、温泉康养,持续开展“冰雪赛事游”、“年俗文化游”、“康体养生游”、“民间艺术游”和“乡村民俗游”等系列节庆活动,构建全州文化旅游整体品牌活动,打造各县市特色节庆品牌。

三是深化互联网营销。昌吉州“丝路庭州嘉年华·昌吉周末快乐游”品牌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合作媒体的大力支持与宣传报道,形成了较好的市场传播力与影响力。2022年,将重点联合新疆949交通广播等新闻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并积极对接网络媒体平台,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百度等,拓展“朋友圈”经济,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社交推广功能,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营销,进行昌吉州旅游宣传推广。通过积极向外传播,维护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视频直播等方式,不断强化互联网在社交化、本地化、移动方向转化的发展趋势。重点加强内容攻略营销策略,提升昌吉州“环游天山·千色昌吉”的品牌定位和形象打造。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对建议中所提出的关于开展民间节庆活动,全面促进消费的建议认真研究,并结合昌吉州文化旅游资源实际情况进行逐步落实。感谢您对我州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