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州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社会建设类10号建议的答复
古丽帕·吾孜坎代表:
您提出的社会建设类10号《关于完善养老问题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吉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准切入点,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快养老服务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新模式,探索发展城乡互助式养老,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不断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政策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昌吉州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立足我州实际,统筹各类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创新和资金投入力度,持续完善我州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了自治州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将领导责任、保障管理、监督责任落实到位,形成统一高效工作机制。制定出台《自治州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昌吉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自治州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自治州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
二、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等一系列举措,重点抓好民政福利园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我州建有养老机构22家,其中公办7家,民营15家;总床位5319张,护理型床位占比50%以上。推进乡镇农村幸福大院建设,全州建成10个农村幸福大院,投资7031万元,床位760张,切实解决农村部分失能失智、空巢等困难老年人生活照料问题。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州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9家。二是引导社会力量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对公办福利机构进行托管。深入开展公建民营试点工作,加强养老服务市场培育,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主体。呼图壁县社会福利园区率先在全疆采用公建民营模式,由新疆仁和养老集团进行托管运营,在民政部门有效监管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护理照护专业化运营。阜康市顺康养老院、木垒县康寿家园先后采用公建民营模式运营,成为面向社会老人提供多形式、不同需求的医疗康复、生活护理、文体娱乐等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三是鼓励专业养老服务组织向居家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积极引进内地养老领军企业和品牌公司开展养老服务。昌吉市引进福建福润金太阳养老服务公司对绿洲路等3个街道6个社区日间照料站托管运营;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引进新疆阳光好儿女养老服务公司面向全县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吉木萨尔县、木垒县日间照料中心采用家政公司转型或拓展服务等方式托管运营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州培育了一批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
三、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将养老护理员培训作为《自治州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若干措施》重要内容。投入资金50万元,通过公开招投标完成了昌吉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200人培训,培训持证率达到100%。利用“扶贫聚力 扶智成才”公益项目开展线上养老护理员培训,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90人次。主要包括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保健按摩培训等内容,全部发放国家职业资格或培训合格证书。二是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发挥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分院与民办康养护理培训学校共促养老人才培养作用,共同探索养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全州养老行业护理人员的实训、培训、输送、专业评估、课程制定等进行共商合作、共谋发展,使养老人才培训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需求,为全州养老服务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四、坚持“互联网+养老”,推行智慧养老
投入资金531万元,建设我州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对养老数据资源所有数据的分析挖掘,对内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实现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等基于养老数据的数字化运营。包含综合服务、民政养老服务监管、养老服务业务应用的昌吉州智慧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成“1+N”的覆盖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县(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多点互动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入住机构老人提供规范化管理服务,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项目建成后,将覆盖全州22家养老机构、150个社区和全州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五、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
一是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昌吉州“千家万户 老有颐养”社区助餐工程,中央、州本级彩票金投入1270万元,年底前建成100家社区助餐点,基本满足全州社区居家老年人就餐、配餐和送餐等助餐服务需求,快速提高全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能力和水平。二是开展农村幸福院建设。全州建成10个乡镇农村幸福大院,床位760张,实现所有农村乡镇有需求困难老年人全覆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创建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为农村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留守老人提供就餐、文化娱乐等照料服务,共建成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278个。三是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格局。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服务,推行“党建+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构建乡镇牵头、村党支部、老年人协会相协调,低龄健康老年人、留守妇女、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格局。打造“互助+自助”服务模式,各县(市)积极发挥村级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的功能作用,大力培育农村为老服务社会组织,积极推广阿同汗、沙尼汗等志愿者服务品牌模式,发挥互助养老服务作用。
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政局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