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源科、马建华、姜建昌代表:
你们提出的农林水牧类第18号《关于加强农业种业基地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昌吉州现代种业发展现状。昌吉州具有20多年的制种历史,全州拥有4个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5个国家级区域性小麦、西甜瓜、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累计争取国家级玉米、小麦制种大县及自治区种业发展奖补资金3.5亿元;连续成功举办9届(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在2021全国种交会(山东济南)上成功发布“昌吉玉米种子”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的本土企业九圣禾种业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种业十强,其中小麦种子和棉花种子销售收入均排名全国第三位,已经从一个新疆区域性的企业成长为中国农作物种业头部企业。同时,引进全国种业十强企业辽宁东亚种业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投资建厂,我州制种产业迈入已进入快速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政策扶持提供发展保障。一是成立了昌吉州现代种业专
班,明确种业专班相关责任人及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听取种业发展情况、研讨发展思路、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研究重大事项。目前,已形成《昌吉州种业发展情况报告》,制定出台了《昌吉州关于加快种业创新发展 推进现代种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二是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了《国家级玉米、小麦制种大县规划(2021-2025)及2021年实施方案》、《制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方案》等重要方案,为自治州种业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机制保障。 三、针对种子生产面临自然、市场两大风险的特点。即制种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品种大田表现的自然灾害风险,每个种子企业都会同时面临这两大灾害风险。遇到前者会打乱企业的营销计划,并导致产品成本大幅度提升,而遇到后者常常会转化成为导致种子积压的市场风险;现在我州生产的玉米、西甜瓜制种都是由种子生产企业包产值。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三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将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农户、种子生产合作社和种子企业等开展的符合规定的三大粮食作物制种,对其投保农业保险应缴纳的保费,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此举有利于分散制种生产的风险。长期以来,制种行业与自然灾害、病虫病害息息相关,面临的风险较大,一旦发生极端的情况,将导致种子产量减产严重。以玉米制种为例,玉米的制种成本为每亩1600-1900元,2017年由于西北玉米制种基地遭遇高温热害以及病虫害的影响,造成甘肃地区比正常年份减产8500万公斤,新疆地区因灾害减产6000万公斤,损失金额达6.5亿元左右。本次政策的颁布将鼓励制种者积极投保,以便在农户遭受损失的时候,可以精准的将保险赔付款支付到农户的手中,有效的保障了农户的利益。有利于制种保险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我国制种保险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来说参保率仍然较低、赔付率较高,在防范生产中没有得到非常有效的发挥。目前,制种保险的简单赔付率超过100%,相关机构亏损严重,可持续性较差。此次中央财政对制种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将有效的扩大制种保险的覆盖面,推动制种保险长期有效的发展。 四、项目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2015-2018年我州争取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35亿元,2019-2021年争取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奖励资金1.05亿元。2021年,玛纳斯县、昌吉市、奇台县已完成县企共建2021-2025年制种大县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全国答辩工作,5年将累计获得奖补资金4.5亿元;二是2019年昌吉市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9.5亿元,其中:中央奖补资金1亿元;三是2021年昌吉州争取到自治区制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4000亩,争取项目资金550万元;四是成功申报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个(新疆好日子种业),争取专项资金300万元;五是2022年自治区现代种业发展资金450万元玉米新品种研发由九圣禾和华西种业承担,现资金已到昌吉市财政局。各类项目的顺利实施,支撑种业龙头企业增强发展动能、加强科研合作、改善制种条件,不断提升了我州制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五、建设基地打好发展基础。一是依托自治区“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项目,统筹规划和整合种业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巩固昌吉州制种基地建设面积,提升建设水平。2021年,开展小麦、玉米、棉花、特色作物制种基地打点、上图、入库、建册等确认工作,1356块、99.98万亩制种基地申请认定为自治区“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玛纳斯县已组织相关机构编制《“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规划可研》。二是落实《关于加快种业创新发展 推动现代种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中制种基地政策,兑现乡镇村奖补资金,调动乡镇、村制种积极性,推动形成相对稳定制种基地。三是落实用水优惠政策,提高种业企业配水配额,对种子企业加工包装用地、种业企业固定设施用地一律执行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各县市(园区)要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将有固定种业科研用地(每家基地控制在300亩以内)纳入总量管理范围,保障试验用水。四是2021年已完成全州农作物制种面积82.1万亩,占全疆(地方)制种面积(329.84万亩)的24.9%。其中玉米面积18.98万亩,占全疆(36.85万亩)制种面积的51.51%;小麦制种面积47.61万亩,占全疆(149.19万亩)的30.5%;瓜菜种子制种面积4.23万亩,占全疆(13.33万亩)西甜瓜制种面积的31.73%以上。 六、加强监督管理推进依法治种,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服务向基层延伸。依据《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审批、核发权限已下放县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备案主体的监督检查,同时督促县(市)严格执行对辖区内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施行村、乡、县三级备案登记工作。2021年,全州完成生产经营备案1362家(其中:委托代销备案735家,经营不在分装备案512家,完成委托生产备案115家);全州完成生产经营备案1812次(其中:委托代销备案918次,经营不在分装备案741次,完成委托生产备案153次)。2021年,全州各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开展春、秋、冬季种子市场检查41次,出动执法人员1878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807家次(其中:检查生产企业116家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1691家次)。主要是针对农作物种子标签不规范、经营档案是否健全、销售的种子是否备案等,检查农资门店60家,共立案数38起,结案数38起,现已全部结案;涉案种子数量30653公斤、处罚金额45.3万元。 今年将继续对辖区内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经营企业、重点品种及种子质量开展专门监督检查,加大对无证生产和假冒侵权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尤其是对非法转基因玉米制种案件的查处,为自治州现代种业发展保驾护航。 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20日 联系单位: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联 系 人:刘怀梅联系电话:0994-238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