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农林水牧类第11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2.04.19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舍亚涛代表:

提出的农林水牧类第11号《关于助力昌吉州现代种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昌吉州现代种业发展现状。昌吉州具有20多年的制种历史,全州拥有4个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5个国家级区域性小麦、西甜瓜、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累计争取国家级玉米、小麦制种大县及自治区种业发展奖补资金3.5亿元;连续成功举办9届(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在2021全国种交会(山东济南)上成功发布“昌吉玉米种子”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全州制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年供种能力超过30万吨,分别占全疆的25%、36%。

二、企业扶优方面。全州有68家种子企业,拥有“育繁推一体化”国家级种子企业2家(全疆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龙头企业9家。建成企业为主体的玉米研发机构4个,西甜瓜研发机构4,小麦研发机构3个。本土企业九圣禾种业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种业十强。引进了先正达,辽宁东亚全国种业十强

等企业在昌投资建厂。2010-2021年,全州种子企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51个(企业自主选育140个、科企合作选育92个、从国外引进19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506个。全州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自治区5个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中的小麦科技创新联合体、玉米科技创新联合体、加工番茄科技创新联合体、西瓜科技创新联合体4家落户昌吉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顺利落户昌吉市。

三、抓好农作物种子制种基地建设。严格落实自治区“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规划,督促县市编制《“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规划可研》。制定完善《昌吉州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建设种业企业与农民利益链接、地块集中连片、投资收益可控的稳定种业基地。

四、主要措施

(一)政策扶持提供发展保障一是成立了昌吉州现代种业专班,明确种业专班相关责任人及重点工作任务。专班定期听取种业发展情况、研讨发展思路、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研究重大事项。目前,已形成《昌吉州种业发展情况报告》,制定出台了昌吉州关于加快种业创新发展 推进现代种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中设立种业发展奖励补贴专项资金,州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种业发展奖励补贴专项资金,加大种业发展扶持。对“种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五化”种业基地建设奖补。小麦、玉米或棉花制种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1万亩以上,瓜菜制种面积300亩以上的村,按品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各类作物制种总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的乡镇,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扩)建国家级种公牛站、肉牛、肉羊核心育种场、生猪原种猪场、家禽祖代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凡投资100万元以上用于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购买试验检测设备)的,对其贷款利率给予连续2年2个百分点贴息。凡种业企业自主培育且示范推广达到20万亩以上的新品种,一次性给予20万元研发奖励。创建为自治区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创建为国家级的一次性补助50万元。实现主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补助200万元。凡由种业企业牵头承办全国性或区域性种业发展专业论坛的,给予一定补助。对种业企业引进的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参照“千名硕士进昌吉”政策,享受住房和生活补贴二是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了《国家级玉米、小麦制种大县规划(2021-2025)及2021年实施方案》、《制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方案》等重要方案,自治种业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机制保障。

(二)按照鼓励自主创新、企业主导、扶优扶强的原则,推进种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推动商业化育种模式,支持育种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的“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发挥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主导作用,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共建育种技术中心或新型研发机构。引导种业企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针对小麦,已培育优质强筋(春)小麦、优质弱筋春小麦、绿色高质稳产冬(春)小麦新品种。针对玉米,鼓励创制玉米育种新材料、选育优良高配合力自交系,选育玉米新品种。针对西甜瓜,侧重研究中心糖含量≥11%、中晚熟品种坐果到成熟35天左右、抗枯萎病西瓜新品种。针对特色作物,大力培育高产、高固形物、高红素、易机采加工番茄新种质,优质高产抗病豇豆新品种,优质鹰嘴豆良种和抗列当食葵新品种。

(三)项目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2015-2018年我州争取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35亿元,2019-2021年争取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奖励资金1.05亿元。2021年,玛纳斯县、昌吉市、奇台县已完成县企共建2021-2025年制种大县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全国答辩工作,5年将累计获得奖补资金4.5亿元;二是2019年昌吉市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9.5亿元,其中:中央奖补资金1亿元三是2021年昌吉州争取到自治区制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4000亩,争取项目资金550万元;四是成功申报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个(新疆好日子种业)争取专项资金300万元五是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新疆优质棉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新农种函(2021)1108号发文批准,现已上报农业农村部。六是2022年自治区现代种业发展资金450万元玉米新品种研发由九圣禾和华西种业承担,现资金已到昌吉市财政局。各类项目的顺利实施,支撑种业龙头企业增强发展动能、加强科研合作、改善制种条件,不断提升了我州制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四)建设基地打好发展基础。一是依托自治区“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项目,统筹规划和整合种业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巩固昌吉州制种基地建设面积,提升建设水平。2021年,开展小麦、玉米、棉花、特色作物制种基地打点、上图、入库、建册等确认工作,1356块、99.98万亩制种基地申请认定为自治区“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二是落实《关于加快种业创新发展 推动现代种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中制种基地政策,兑现乡镇村奖补资金,调动乡镇、村制种积极性,推动形成相对稳定制种基地。三是落实用水优惠政策,提高种业企业配水配额,对种子企业加工包装用地、种业企业固定设施用地一律执行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各县市(园区)要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将有固定种业科研用地(每家基地控制在300亩以内)纳入总量管理范围,保障试验用水。四是推广九圣禾农业六大平台模式,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整合,从生产、管理到销售等环节入手,形成“生产经营主体+首禾农业(六大服务平台)+种业企业”多方利益共同体。集中组织实施基地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制种基地生产条件。五是2021年已完成全州农作物制种面积82.1万亩,占全疆(地方)制种面积(329.84万亩)的24.9%。其中玉米面积18.98万亩,占全疆(36.85万亩)制种面积的51.51%;小麦制种面积47.61万亩,占全疆(149.19万亩)的30.5%;瓜菜种子制种面积4.23万亩,占全疆(13.33万亩)西甜瓜制种面积的31.73%以上。

(五)加大对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利用资源实力雄厚企业的培训平台推进职业农民培训。对现有规模经营户、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户以及来自农业院校、有志投入现代农业生产的城乡有为青年进行重点培训。二是完善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方式培训职业农民。通过分层教育、产学结合、学徒制等的方式培养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探索职业农民经理人、职业农民订单式培养新模式。三是加强与农业高职院校紧密联系,加大网上培训力度,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的APP、微课,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四是创新扶持政策,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专业技术职业。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在示范引导、农业补贴、创业融资、土地流转、落实保障等方面的协调。鼓励以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适合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农业综合体,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孵化基地。建立从上至下的农技服务体系,建立资格认证与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鼓励涉农院所、企业等参与农技服务。

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2022419

联系单位: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联 系 人:刘怀梅联系电话:0994-2381149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
对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农林水牧类第11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 2022-04-19 20:05:59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舍亚涛代表:

提出的农林水牧类第11号《关于助力昌吉州现代种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昌吉州现代种业发展现状。昌吉州具有20多年的制种历史,全州拥有4个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5个国家级区域性小麦、西甜瓜、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累计争取国家级玉米、小麦制种大县及自治区种业发展奖补资金3.5亿元;连续成功举办9届(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在2021全国种交会(山东济南)上成功发布“昌吉玉米种子”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全州制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年供种能力超过30万吨,分别占全疆的25%、36%。

二、企业扶优方面。全州有68家种子企业,拥有“育繁推一体化”国家级种子企业2家(全疆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龙头企业9家。建成企业为主体的玉米研发机构4个,西甜瓜研发机构4,小麦研发机构3个。本土企业九圣禾种业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种业十强。引进了先正达,辽宁东亚全国种业十强

等企业在昌投资建厂。2010-2021年,全州种子企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51个(企业自主选育140个、科企合作选育92个、从国外引进19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506个。全州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自治区5个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中的小麦科技创新联合体、玉米科技创新联合体、加工番茄科技创新联合体、西瓜科技创新联合体4家落户昌吉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顺利落户昌吉市。

三、抓好农作物种子制种基地建设。严格落实自治区“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规划,督促县市编制《“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规划可研》。制定完善《昌吉州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建设种业企业与农民利益链接、地块集中连片、投资收益可控的稳定种业基地。

四、主要措施

(一)政策扶持提供发展保障一是成立了昌吉州现代种业专班,明确种业专班相关责任人及重点工作任务。专班定期听取种业发展情况、研讨发展思路、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研究重大事项。目前,已形成《昌吉州种业发展情况报告》,制定出台了昌吉州关于加快种业创新发展 推进现代种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中设立种业发展奖励补贴专项资金,州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种业发展奖励补贴专项资金,加大种业发展扶持。对“种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五化”种业基地建设奖补。小麦、玉米或棉花制种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1万亩以上,瓜菜制种面积300亩以上的村,按品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各类作物制种总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的乡镇,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扩)建国家级种公牛站、肉牛、肉羊核心育种场、生猪原种猪场、家禽祖代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凡投资100万元以上用于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购买试验检测设备)的,对其贷款利率给予连续2年2个百分点贴息。凡种业企业自主培育且示范推广达到20万亩以上的新品种,一次性给予20万元研发奖励。创建为自治区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创建为国家级的一次性补助50万元。实现主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补助200万元。凡由种业企业牵头承办全国性或区域性种业发展专业论坛的,给予一定补助。对种业企业引进的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参照“千名硕士进昌吉”政策,享受住房和生活补贴二是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了《国家级玉米、小麦制种大县规划(2021-2025)及2021年实施方案》、《制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方案》等重要方案,自治种业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机制保障。

(二)按照鼓励自主创新、企业主导、扶优扶强的原则,推进种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积极推动商业化育种模式,支持育种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大的“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发挥商业化育种、成果转化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主导作用,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共建育种技术中心或新型研发机构。引导种业企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针对小麦,已培育优质强筋(春)小麦、优质弱筋春小麦、绿色高质稳产冬(春)小麦新品种。针对玉米,鼓励创制玉米育种新材料、选育优良高配合力自交系,选育玉米新品种。针对西甜瓜,侧重研究中心糖含量≥11%、中晚熟品种坐果到成熟35天左右、抗枯萎病西瓜新品种。针对特色作物,大力培育高产、高固形物、高红素、易机采加工番茄新种质,优质高产抗病豇豆新品种,优质鹰嘴豆良种和抗列当食葵新品种。

(三)项目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2015-2018年我州争取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35亿元,2019-2021年争取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奖励资金1.05亿元。2021年,玛纳斯县、昌吉市、奇台县已完成县企共建2021-2025年制种大县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全国答辩工作,5年将累计获得奖补资金4.5亿元;二是2019年昌吉市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9.5亿元,其中:中央奖补资金1亿元三是2021年昌吉州争取到自治区制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4000亩,争取项目资金550万元;四是成功申报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个(新疆好日子种业)争取专项资金300万元五是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新疆优质棉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新农种函(2021)1108号发文批准,现已上报农业农村部。六是2022年自治区现代种业发展资金450万元玉米新品种研发由九圣禾和华西种业承担,现资金已到昌吉市财政局。各类项目的顺利实施,支撑种业龙头企业增强发展动能、加强科研合作、改善制种条件,不断提升了我州制种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四)建设基地打好发展基础。一是依托自治区“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项目,统筹规划和整合种业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巩固昌吉州制种基地建设面积,提升建设水平。2021年,开展小麦、玉米、棉花、特色作物制种基地打点、上图、入库、建册等确认工作,1356块、99.98万亩制种基地申请认定为自治区“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二是落实《关于加快种业创新发展 推动现代种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中制种基地政策,兑现乡镇村奖补资金,调动乡镇、村制种积极性,推动形成相对稳定制种基地。三是落实用水优惠政策,提高种业企业配水配额,对种子企业加工包装用地、种业企业固定设施用地一律执行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各县市(园区)要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将有固定种业科研用地(每家基地控制在300亩以内)纳入总量管理范围,保障试验用水。四是推广九圣禾农业六大平台模式,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整合,从生产、管理到销售等环节入手,形成“生产经营主体+首禾农业(六大服务平台)+种业企业”多方利益共同体。集中组织实施基地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制种基地生产条件。五是2021年已完成全州农作物制种面积82.1万亩,占全疆(地方)制种面积(329.84万亩)的24.9%。其中玉米面积18.98万亩,占全疆(36.85万亩)制种面积的51.51%;小麦制种面积47.61万亩,占全疆(149.19万亩)的30.5%;瓜菜种子制种面积4.23万亩,占全疆(13.33万亩)西甜瓜制种面积的31.73%以上。

(五)加大对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利用资源实力雄厚企业的培训平台推进职业农民培训。对现有规模经营户、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户以及来自农业院校、有志投入现代农业生产的城乡有为青年进行重点培训。二是完善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方式培训职业农民。通过分层教育、产学结合、学徒制等的方式培养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探索职业农民经理人、职业农民订单式培养新模式。三是加强与农业高职院校紧密联系,加大网上培训力度,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的APP、微课,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四是创新扶持政策,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专业技术职业。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在示范引导、农业补贴、创业融资、土地流转、落实保障等方面的协调。鼓励以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适合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农业综合体,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孵化基地。建立从上至下的农技服务体系,建立资格认证与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鼓励涉农院所、企业等参与农技服务。

昌吉回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2022419

联系单位: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联 系 人:刘怀梅联系电话:0994-238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