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昌吉州南山伴行公路建设带动旅游和农牧民致富脱贫的议案(工交财贸类15号)的答 复
发布时间:2018.08.30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苏辉明等10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昌吉州南山伴行公路建设带动旅游和农牧民致富脱贫议案》(工交财贸类15号)已经收悉,经昌吉州交通运输局、州旅游局、州扶贫办认真分析研究,现将议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昌吉州南山伴行公路建设方面

为进一步促进我州南部山区旅游业发展,带动南部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从2010年即“十二五”期间州交通运输局就陆续开展了东部南山伴行公路提升改造建设工作。昌吉州南山伴行公路划分为两部分,全线约434公里,其中:

东部南山伴行公路:东起木垒县城,途径西吉尔镇、英格堡乡,奇台县七户乡、兵团三分场、半截沟镇、碧流河乡、吉布库镇、东湾镇,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大有镇、新地乡、喇嘛昭村、二工村、接S303线共长214.5公里。目前,木垒县段全长26.2公里在“十二五”期间已提升改造,全线三级沥青路面,现状全线通畅;奇台县段全长94.7公里,其中从双大门村岔口至兵团农六师奇台总场三分场段21.1公里和吉布库镇至东湾镇中渠村岔口17.3公里属于2017年续建工程,2017年已完成部分路基工程;另外,三分场至半截沟岔路口段属于兵团农六师地界现正在摊铺水稳层,今年7月份可建成;其余路段均已在2017年提升改造为一级或二级沥青路面。吉木萨尔县段93.6公里,2017年已全线提升改造为二、三级沥青路面,今年完成安保工程建设便可通车。阜康市规划路线约120公里,因位于天山天池景区内并地处山岭重丘区,道路建设难度极大,目前属于规划和研究阶段,近期内将不建设。

西部南山伴行公路:东起头屯河东岸,途经昌吉市的三工镇观音民俗文化产业园、努尔加滑雪场、阿什里乡努尔加大峡谷、哈萨克风情园、阿什里龙山滑雪场,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天山第一漂、独山子万亩芳香园、大唐酒庄、雀儿沟红光山,玛纳斯县塔西河万亩葡萄基地,终点接玛纳斯县塔西河工业园S115线,全长114.1公里。该项目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社会投资人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西部南山伴行公路一期前70公里2017年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70%路基工程量,二期44公里在K102处穿越塔西河国家级森林公园,无法避让,需报国家林业局审批,目前正在积极上报对接,此段还未开工建设。

今年,州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加大力度协调各县市和社会资本方,快速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我州东部南部山伴行公路木垒县、奇台县和吉木萨尔县全线提升改造建成通车;西部南山伴行公路前70公里按照计划工期为3年,争取在2020年建成通车,为带动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及旅游业发展提供道路基础设施保障。

二、旅游业发展方面

今年3月,州旅游局印发了《昌吉州旅游局2018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我州乡村旅游重点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二)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设。在2020年之前,着力抓好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等为代表的1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打造。各县市按照《昌吉回族自治州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试行)》上报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工作方案,列出工作推进进度内容、任务清单、任务完成时限和具体标准,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推进相关工作。拓展乡村住宿、购物、娱乐、研学四大特色功能,发展森林生态休闲、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发展趣味性、体验性农场(牧场)的新形态,带动农牧民依托旅游资源就业致富。(三)完善乡村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全州境内国省干道、县乡道路等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建设,加快我州自驾长廊建设,推动建设服务集散型、交通过境型和景区度假型自驾车营地和露营地15个。实施旅游厕所全覆盖工程,新建和改扩建符合国家标准的旅游厕所300座。建立旅游餐饮、乡村民宿、购物体系,着力培育昌吉州地方美食体系、品牌,命名一批昌吉非物质文化餐饮。发展和提升一批乡村旅游住宿的层次。(四)大力开发旅游新业态。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昌吉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强化旅游产业思维,提升“旅游+”的引导能力和供给水平,主动推动旅游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业,创建一批特色民宿、特色采摘园、特色休闲农庄,推进和提升一批特色酒庄。(五)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围绕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评星创A、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等工作,依托木垒县菜籽沟昌吉州全域旅游实训基地,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服务技能培训,全年州、县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在为新疆编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今年4月对我州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前期调研,完成了前期资料收集等工作。

5月,自治州人民政府出台了《自治州落实新发展理念 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如下六条政策措施。(一)创新旅游业发展投融资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开发、运营和管理,政府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国有担保公司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允许旅游企业以旅游景区的经营权、销售合同、门票收入、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草牧场经营权等办理抵质押贷款业务。(二)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对纳入州级重点的旅游项目,优先列为中央和自治区支持补贴对象。创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开发、投资运营模式,鼓励政府以PPP项目通过旅游资源配置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电、厕所、驿站等)及旅游开发。(三)加大引客入昌力度。(四)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对成功创建昌吉州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给予50万元奖励。(五)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支持乡村旅游精品村落、乡镇发展,依据《民宿基本要求与评定》、《葡萄酒庄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标准》、《房车自驾车露营地建设与服务标准》等4个自治州地方标准,对新达标特色民宿、特色葡萄酒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示范点、房车自驾车露营地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六)实施差别化旅游用地管理,旅游用地严格落实《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

三、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方面

(一)促进产业扶贫:州扶贫办积极将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推动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实现相互搭台,形成发展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受益的产业项目,吸纳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以资源优势优先配置贫困人口为突破口,增强项目建设对脱贫攻坚的普惠性和支撑力,实现产业带动。挖掘农耕文化、自然生态、民俗民宿等优势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农业休闲观光胜地。建立产业扶贫评价奖励机制,制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直接向贫困人口返利的农家乐、牧家乐予以贷款贴息、现金奖励以及提高信誉等级等奖励扶持办法,逐步健全和完善鼓励产业扶贫的政策体系。我州东部南山伴行公路通车后将为6个乡镇542户1407人贫困人口出行带来便利。目前已有6户贫困人口通过开设农家乐发展旅游业增收,累计增收15万元。相关公路建设单位租用贫困户房屋4户,增收2.9万元。

(二)促进转移就业扶贫:州扶贫办通过南部山区伴行公路建设积极推动转移就业扶贫工作。一是加强对贫困户劳动力国语培训,消除语言障碍。提高技能培训水平,加强与本地专业培训机构协作,开展对贫困户定点定向职业技术培训,促进贫困户劳动力由普通劳动力向技能劳动力转变,提高稳定就业率和劳动报酬。二是搭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平台。建立贫困户劳动力台账和农家乐、农村经济实体用工需求台账。县市、乡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户劳动力和用工企业、经济实体之间牵线搭桥,穿针引线,提高稳定就业率。三是依托南部山区伴行公路有力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和培育旅游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东部南山伴行公路修建期间共有贫困户9人通过务工增加收入,工价为每天150—200元,累计增收11.1万元。

感谢你们对昌吉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和扶贫工作的关心,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
关于加快昌吉州南山伴行公路建设带动旅游和农牧民致富脱贫的议案(工交财贸类15号)的答 复
发布日期: 2018-08-30 12:26:50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苏辉明等10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昌吉州南山伴行公路建设带动旅游和农牧民致富脱贫议案》(工交财贸类15号)已经收悉,经昌吉州交通运输局、州旅游局、州扶贫办认真分析研究,现将议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昌吉州南山伴行公路建设方面

为进一步促进我州南部山区旅游业发展,带动南部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从2010年即“十二五”期间州交通运输局就陆续开展了东部南山伴行公路提升改造建设工作。昌吉州南山伴行公路划分为两部分,全线约434公里,其中:

东部南山伴行公路:东起木垒县城,途径西吉尔镇、英格堡乡,奇台县七户乡、兵团三分场、半截沟镇、碧流河乡、吉布库镇、东湾镇,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大有镇、新地乡、喇嘛昭村、二工村、接S303线共长214.5公里。目前,木垒县段全长26.2公里在“十二五”期间已提升改造,全线三级沥青路面,现状全线通畅;奇台县段全长94.7公里,其中从双大门村岔口至兵团农六师奇台总场三分场段21.1公里和吉布库镇至东湾镇中渠村岔口17.3公里属于2017年续建工程,2017年已完成部分路基工程;另外,三分场至半截沟岔路口段属于兵团农六师地界现正在摊铺水稳层,今年7月份可建成;其余路段均已在2017年提升改造为一级或二级沥青路面。吉木萨尔县段93.6公里,2017年已全线提升改造为二、三级沥青路面,今年完成安保工程建设便可通车。阜康市规划路线约120公里,因位于天山天池景区内并地处山岭重丘区,道路建设难度极大,目前属于规划和研究阶段,近期内将不建设。

西部南山伴行公路:东起头屯河东岸,途经昌吉市的三工镇观音民俗文化产业园、努尔加滑雪场、阿什里乡努尔加大峡谷、哈萨克风情园、阿什里龙山滑雪场,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天山第一漂、独山子万亩芳香园、大唐酒庄、雀儿沟红光山,玛纳斯县塔西河万亩葡萄基地,终点接玛纳斯县塔西河工业园S115线,全长114.1公里。该项目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社会投资人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西部南山伴行公路一期前70公里2017年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70%路基工程量,二期44公里在K102处穿越塔西河国家级森林公园,无法避让,需报国家林业局审批,目前正在积极上报对接,此段还未开工建设。

今年,州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加大力度协调各县市和社会资本方,快速推进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我州东部南部山伴行公路木垒县、奇台县和吉木萨尔县全线提升改造建成通车;西部南山伴行公路前70公里按照计划工期为3年,争取在2020年建成通车,为带动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及旅游业发展提供道路基础设施保障。

二、旅游业发展方面

今年3月,州旅游局印发了《昌吉州旅游局2018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我州乡村旅游重点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二)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设。在2020年之前,着力抓好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等为代表的1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打造。各县市按照《昌吉回族自治州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标准(试行)》上报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工作方案,列出工作推进进度内容、任务清单、任务完成时限和具体标准,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推进相关工作。拓展乡村住宿、购物、娱乐、研学四大特色功能,发展森林生态休闲、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发展趣味性、体验性农场(牧场)的新形态,带动农牧民依托旅游资源就业致富。(三)完善乡村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全州境内国省干道、县乡道路等旅游标识标牌体系建设,加快我州自驾长廊建设,推动建设服务集散型、交通过境型和景区度假型自驾车营地和露营地15个。实施旅游厕所全覆盖工程,新建和改扩建符合国家标准的旅游厕所300座。建立旅游餐饮、乡村民宿、购物体系,着力培育昌吉州地方美食体系、品牌,命名一批昌吉非物质文化餐饮。发展和提升一批乡村旅游住宿的层次。(四)大力开发旅游新业态。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昌吉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强化旅游产业思维,提升“旅游+”的引导能力和供给水平,主动推动旅游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业,创建一批特色民宿、特色采摘园、特色休闲农庄,推进和提升一批特色酒庄。(五)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围绕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评星创A、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等工作,依托木垒县菜籽沟昌吉州全域旅游实训基地,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服务技能培训,全年州、县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在为新疆编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今年4月对我州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前期调研,完成了前期资料收集等工作。

5月,自治州人民政府出台了《自治州落实新发展理念 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如下六条政策措施。(一)创新旅游业发展投融资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开发、运营和管理,政府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国有担保公司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允许旅游企业以旅游景区的经营权、销售合同、门票收入、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草牧场经营权等办理抵质押贷款业务。(二)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对纳入州级重点的旅游项目,优先列为中央和自治区支持补贴对象。创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开发、投资运营模式,鼓励政府以PPP项目通过旅游资源配置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电、厕所、驿站等)及旅游开发。(三)加大引客入昌力度。(四)加强旅游品牌创建。对成功创建昌吉州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给予50万元奖励。(五)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支持乡村旅游精品村落、乡镇发展,依据《民宿基本要求与评定》、《葡萄酒庄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标准》、《房车自驾车露营地建设与服务标准》等4个自治州地方标准,对新达标特色民宿、特色葡萄酒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示范点、房车自驾车露营地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六)实施差别化旅游用地管理,旅游用地严格落实《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

三、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方面

(一)促进产业扶贫:州扶贫办积极将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推动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实现相互搭台,形成发展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受益的产业项目,吸纳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以资源优势优先配置贫困人口为突破口,增强项目建设对脱贫攻坚的普惠性和支撑力,实现产业带动。挖掘农耕文化、自然生态、民俗民宿等优势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农业休闲观光胜地。建立产业扶贫评价奖励机制,制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直接向贫困人口返利的农家乐、牧家乐予以贷款贴息、现金奖励以及提高信誉等级等奖励扶持办法,逐步健全和完善鼓励产业扶贫的政策体系。我州东部南山伴行公路通车后将为6个乡镇542户1407人贫困人口出行带来便利。目前已有6户贫困人口通过开设农家乐发展旅游业增收,累计增收15万元。相关公路建设单位租用贫困户房屋4户,增收2.9万元。

(二)促进转移就业扶贫:州扶贫办通过南部山区伴行公路建设积极推动转移就业扶贫工作。一是加强对贫困户劳动力国语培训,消除语言障碍。提高技能培训水平,加强与本地专业培训机构协作,开展对贫困户定点定向职业技术培训,促进贫困户劳动力由普通劳动力向技能劳动力转变,提高稳定就业率和劳动报酬。二是搭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平台。建立贫困户劳动力台账和农家乐、农村经济实体用工需求台账。县市、乡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户劳动力和用工企业、经济实体之间牵线搭桥,穿针引线,提高稳定就业率。三是依托南部山区伴行公路有力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和培育旅游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东部南山伴行公路修建期间共有贫困户9人通过务工增加收入,工价为每天150—200元,累计增收11.1万元。

感谢你们对昌吉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和扶贫工作的关心,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