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治州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工交商贸类4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源:昌吉州政府网 浏览次数:

李功业等10位代表:

你们在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工交商贸类46号《关于支持木垒县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木垒是我州的牧业县、边境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是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自2003年以来,从作出加快东三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到推动木垒县及23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加快发展,再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始终不渝、坚持不懈,历经三个阶段、12年时间,从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工作机制多方面加大木垒县帮扶力度,举全州之力推动木垒县加快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以2015年为例,全州争取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86万元,投入木垒县1105万元,占资金总额50.5%;全州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00万元,其中投入木垒县3000万元,占75%。此外昌吉市、阜康市、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口帮扶木垒县5个少数民族聚居乡,每年安排资金1100万元以上。州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结合“访惠聚”和定点帮扶工作,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帮扶成效尤为显著。通过全州上下通力合作、不懈努力,在木垒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拼搏努力下,木垒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3年底的7006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1873人,73.3%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底的9809元提高到2015年底的12809元,年均增长14.27%,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区、州、县各级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狠抓落实,掀起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攻势。木垒县作为全州脱贫攻坚的重点,有国家级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4721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一如既往重视和支持木垒县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对全州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木垒县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作为统筹协调机构,坚决贯彻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决策部署,从强化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协调帮扶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木垒县帮扶力度。今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016年安排木垒县自治区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7万元;安排自治州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00万元,较2015年增加100万元。其中:今年计划脱贫退出的3个国家级贫困村每个村安排区、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0万元,较以往每个村增加200万元。

二是协调落实倾斜政策。积极争取并落实将木垒县重要农村公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所需配套资金由州财政给予解决的政策,各行业部门争取的各项惠农资金、项目最大限度向定点帮扶村倾斜。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协调将自治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以往的全县统筹产业发展改为全部用于精准入户项目,保障了贫困人口普惠受益。改进县市(园区)帮扶木垒县资金的管理使用方式,将四个县市、园区帮扶木垒县资金由原来的县市、园区与定点帮扶乡对接安排项目,改为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整合各类帮扶资金,更有利于集中资金、落实精准扶贫措施。

三是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2016年,安排木垒县定点帮扶村由去年的17个增加到21个,定点帮扶木垒县的州直部门、单位由去年的34个增加到42个,定点帮扶企业由51家增加到63家。同时,对定点帮扶村的扶贫资金项目放宽审批限制,加大新设立行政村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四是加大专项扶贫力度。将木垒县边境村纳入全州脱贫攻坚工程实施计划,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木垒县边境村发展,探索建立守边户的土地和草场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的特殊传承机制,完善村委会从事管理的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实行实名制补贴。

在今后的工作中,州扶贫开发办公室将更加关注和支持木垒县脱贫攻坚工作,积极落实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深入研究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调动全州各方力量投入到木垒县脱贫攻坚主战场,特别是在自治区、自治州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方面积极向木垒县倾斜,争取更多扶贫政策优先在木垒县落地,确保木垒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昌吉回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6月10日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
对自治州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工交商贸类4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6-06-14 20:04:21 来源:昌吉州政府网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李功业等10位代表:

你们在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工交商贸类46号《关于支持木垒县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木垒是我州的牧业县、边境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是全州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自2003年以来,从作出加快东三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到推动木垒县及23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加快发展,再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始终不渝、坚持不懈,历经三个阶段、12年时间,从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工作机制多方面加大木垒县帮扶力度,举全州之力推动木垒县加快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以2015年为例,全州争取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86万元,投入木垒县1105万元,占资金总额50.5%;全州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00万元,其中投入木垒县3000万元,占75%。此外昌吉市、阜康市、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口帮扶木垒县5个少数民族聚居乡,每年安排资金1100万元以上。州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结合“访惠聚”和定点帮扶工作,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帮扶成效尤为显著。通过全州上下通力合作、不懈努力,在木垒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拼搏努力下,木垒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3年底的7006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1873人,73.3%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底的9809元提高到2015年底的12809元,年均增长14.27%,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区、州、县各级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狠抓落实,掀起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攻势。木垒县作为全州脱贫攻坚的重点,有国家级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4721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一如既往重视和支持木垒县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对全州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木垒县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作为统筹协调机构,坚决贯彻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决策部署,从强化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协调帮扶力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木垒县帮扶力度。今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016年安排木垒县自治区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7万元;安排自治州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00万元,较2015年增加100万元。其中:今年计划脱贫退出的3个国家级贫困村每个村安排区、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0万元,较以往每个村增加200万元。

二是协调落实倾斜政策。积极争取并落实将木垒县重要农村公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所需配套资金由州财政给予解决的政策,各行业部门争取的各项惠农资金、项目最大限度向定点帮扶村倾斜。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协调将自治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以往的全县统筹产业发展改为全部用于精准入户项目,保障了贫困人口普惠受益。改进县市(园区)帮扶木垒县资金的管理使用方式,将四个县市、园区帮扶木垒县资金由原来的县市、园区与定点帮扶乡对接安排项目,改为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整合各类帮扶资金,更有利于集中资金、落实精准扶贫措施。

三是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2016年,安排木垒县定点帮扶村由去年的17个增加到21个,定点帮扶木垒县的州直部门、单位由去年的34个增加到42个,定点帮扶企业由51家增加到63家。同时,对定点帮扶村的扶贫资金项目放宽审批限制,加大新设立行政村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四是加大专项扶贫力度。将木垒县边境村纳入全州脱贫攻坚工程实施计划,明确提出重点支持木垒县边境村发展,探索建立守边户的土地和草场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的特殊传承机制,完善村委会从事管理的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完善边民补贴机制,实行实名制补贴。

在今后的工作中,州扶贫开发办公室将更加关注和支持木垒县脱贫攻坚工作,积极落实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深入研究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调动全州各方力量投入到木垒县脱贫攻坚主战场,特别是在自治区、自治州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方面积极向木垒县倾斜,争取更多扶贫政策优先在木垒县落地,确保木垒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昌吉回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6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