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论坛|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发声——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润疆中的独特作用
发布时间:2024.05.1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理解过去、思考当下、启示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以博物馆建设为基点,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路径,大力发展文博事业,为传统文化发展寻找未来创新方向和突围路径。博物馆要发挥好在文化润疆中的独特作用,要突出教育功能,加强藏品征集、藏品保护、藏品研究和藏品展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坚持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实证作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把历史故事生动化、形象化,把现代通俗生动、喜闻乐见的手段运用起来,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加强藏品征集

  藏品征集作为博物馆收藏、研究、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博物馆生存发展的活力源泉,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业务基础,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支柱。藏品的丰富与否也是衡量一个博物馆馆藏、展陈和科研水平以及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藏品征集范围包括反映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俗文物、非遗文物、当代文物和其他文物。各级博物馆依据自身性质和定位,积极开展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程,征集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记录时代发展,丰富藏品内容。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本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力争通过努力使县市级博物馆藏品数量达到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准,地州级博物馆藏品数量达到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为深入开展文物研究、文物展示夯实基础。

  加强藏品保护

  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根据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健全完善各级博物馆文物库房、展厅、文物修复室等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技术防范条件和藏品保存场所的环境监控。实施博物馆馆藏文物五年修复计划和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按时完成已批准实施的馆藏文物保护项目,五年内完成各级博物馆馆藏病害文物修复任务,进一步落实已完成的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技术操作规范,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提升馆藏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防止或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通过智慧博物馆项目建设,运行动态的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藏品保护智能化。

  加强藏品研究

  藏品研究是博物馆的核心业务,体现博物馆学术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体现博物馆业务水平的高低,只有深入研究博物馆藏品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时代价值,才能完整准确生动地认识藏品、介绍藏品、展示藏品,为博物馆策划展览开展社会教育提供理论武装和学术支撑,把藏品的社会意义及蕴含的丰富价值呈现出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感知精神。目前,基层博物馆的藏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馆藏品个体文物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藏品的讲解内容;另一方面要针对藏品强化历史文化的纵向横向研究,形成专题成果,为策划专题展览提供服务。

  加强藏品展示

  博物馆展览是藏品展示的载体,是体现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形式。举办展览及开展各类博物馆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博物馆展陈工作委员会和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规范陈列展示讲解内容和博物馆教育内容,将审读工作前移并落实落细,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藏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新疆民俗风情的精品陈列展览,打造新疆特色文物展览品牌,让文物资源在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中展现历史文化价值。

  丰富展览内容

  博物馆要进一步丰富展出内容,通过基本陈列改造提升与展品更换,利用现代科技丰富展示手段,增加藏品展示数量,提高藏品展示利用率,扩大藏品展示范围和展览影响力;利用博物馆机动展厅与各地博物馆合作,每年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外展,不断更新博物馆的展出内容,增强中华文化交流互鉴,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展览资源的交流共享;针对地方特点积极策划专题展览,为博物馆走出去储备展览资源;依托藏品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经营,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让文物活起来,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积极发挥流动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博物馆特有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与基层群众共享,让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力地促进流动博物馆业务向乡村、社区延伸和发展、以满足基层百姓的文化诉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基层,建立持续发展机制,解决广大百姓博览文史、接触博物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通过云展览扩大博物馆受众面,通过博物馆网站、数字博物馆、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加强文物藏品、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展示,使博物馆教育由纵深向横向发展,使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博物馆能有效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形象好、口才好的讲解员队伍,让他们担负起开展博物馆教育、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形象大使的任务。

  昌吉州社科联课题研究成果(摘要)

  (作者张艳珍、陈金宝、方晓明)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昌吉论坛|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发声——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润疆中的独特作用
发布日期: 2024-05-15 11:41:51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理解过去、思考当下、启示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以博物馆建设为基点,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路径,大力发展文博事业,为传统文化发展寻找未来创新方向和突围路径。博物馆要发挥好在文化润疆中的独特作用,要突出教育功能,加强藏品征集、藏品保护、藏品研究和藏品展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坚持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实证作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把历史故事生动化、形象化,把现代通俗生动、喜闻乐见的手段运用起来,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加强藏品征集

  藏品征集作为博物馆收藏、研究、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博物馆生存发展的活力源泉,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业务基础,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支柱。藏品的丰富与否也是衡量一个博物馆馆藏、展陈和科研水平以及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藏品征集范围包括反映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俗文物、非遗文物、当代文物和其他文物。各级博物馆依据自身性质和定位,积极开展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程,征集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记录时代发展,丰富藏品内容。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本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力争通过努力使县市级博物馆藏品数量达到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准,地州级博物馆藏品数量达到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为深入开展文物研究、文物展示夯实基础。

  加强藏品保护

  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根据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健全完善各级博物馆文物库房、展厅、文物修复室等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技术防范条件和藏品保存场所的环境监控。实施博物馆馆藏文物五年修复计划和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按时完成已批准实施的馆藏文物保护项目,五年内完成各级博物馆馆藏病害文物修复任务,进一步落实已完成的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技术操作规范,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提升馆藏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防止或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通过智慧博物馆项目建设,运行动态的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藏品管理信息化,藏品保护智能化。

  加强藏品研究

  藏品研究是博物馆的核心业务,体现博物馆学术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体现博物馆业务水平的高低,只有深入研究博物馆藏品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时代价值,才能完整准确生动地认识藏品、介绍藏品、展示藏品,为博物馆策划展览开展社会教育提供理论武装和学术支撑,把藏品的社会意义及蕴含的丰富价值呈现出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感知精神。目前,基层博物馆的藏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馆藏品个体文物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藏品的讲解内容;另一方面要针对藏品强化历史文化的纵向横向研究,形成专题成果,为策划专题展览提供服务。

  加强藏品展示

  博物馆展览是藏品展示的载体,是体现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形式。举办展览及开展各类博物馆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博物馆展陈工作委员会和宣传部门的指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规范陈列展示讲解内容和博物馆教育内容,将审读工作前移并落实落细,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藏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丝绸之路悠久历史和新疆民俗风情的精品陈列展览,打造新疆特色文物展览品牌,让文物资源在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中展现历史文化价值。

  丰富展览内容

  博物馆要进一步丰富展出内容,通过基本陈列改造提升与展品更换,利用现代科技丰富展示手段,增加藏品展示数量,提高藏品展示利用率,扩大藏品展示范围和展览影响力;利用博物馆机动展厅与各地博物馆合作,每年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外展,不断更新博物馆的展出内容,增强中华文化交流互鉴,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展览资源的交流共享;针对地方特点积极策划专题展览,为博物馆走出去储备展览资源;依托藏品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经营,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让文物活起来,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积极发挥流动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博物馆特有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与基层群众共享,让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力地促进流动博物馆业务向乡村、社区延伸和发展、以满足基层百姓的文化诉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基层,建立持续发展机制,解决广大百姓博览文史、接触博物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通过云展览扩大博物馆受众面,通过博物馆网站、数字博物馆、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加强文物藏品、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展示,使博物馆教育由纵深向横向发展,使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博物馆能有效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形象好、口才好的讲解员队伍,让他们担负起开展博物馆教育、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形象大使的任务。

  昌吉州社科联课题研究成果(摘要)

  (作者张艳珍、陈金宝、方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