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社火闹元宵 龙腾狮跃贺新春昌吉州各行各业优秀代表与各族群众观看社火表演欢庆佳节
发布时间:2024.02.26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左晓雨报道)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昌吉州各地纷纷举办喜庆热闹的社火表演。震天的锣鼓敲起来,传统的社火耍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各族群众身着各式服装走街串巷,共同庆祝农历新年,合奏建设“典范地州”的新春进行曲。

  当天上午,昌吉市举行“文润庭州 福满元宵”2024年民间社火表演赛,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昌吉州领导李长江、周玉星、张其军、苏晓莉、张明清等与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三八红旗手代表,公安、消防、企业等各行各业优秀代表以及州府各族群众一同观看社火展演。

  12时,活动正式开始。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大国工匠”“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企业代表等共同为舞龙点睛,被点睛的彩龙目光炯炯、神采飞扬、蓄势待发,象征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

  随后,来自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延安北路街道、佃坝镇、绿洲路街道、庙尔沟乡、六工镇、宁边路街道、滨湖镇的9支队伍先后进行了集中展演,活动还特邀兵团豫剧团进行了表演。鼓声阵阵、舞姿翩翩,象征着太平吉祥、丰收民安的彩龙在队员们的卖力挥舞下,翻腾跳跃、威风凛凛。身着彩装的社火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踏着旋律尽情表演,展现了各族群众团结向上的昂扬斗志和精神状态。

  庙尔沟乡社火表演队是昌吉市今年唯一一支来自牧区的表演队,400多名牧民群众踏着欢快的节拍,手舞花扇、头顶花伞,跳着融合黑走马元素的舞蹈闪亮登场,表现出了定居牧民同各族群众欢度元宵佳节、共叙民族团结情谊的喜悦心情。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本次社火展演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演形式相衔接、与昌吉本土民族文化相融合,在充分保留社火活动民间传统特色的同时,把回族“花儿”、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和哈萨克族“黑走马”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充分展示各乡镇、街道文化特色、行业特点、发展成果。这场特色鲜明的“边塞社火”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也体现了各族群众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貌。

  活动现场,广大群众纷纷涌上街头,争相观看社火展演的精彩盛况,共同感受新年新气象。现场群众的欢声笑语和演出人员的载歌载舞共同构成了一幅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幸福画卷,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些精彩的瞬间。昌吉市民张小蕊说:“今天的社火表演特别震撼,充分展示了咱们老百姓的新生活、新面貌,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我很高兴,也很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昌吉州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坚持“两个结合”,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瑰宝,昌吉州民间社火(新疆社火)已于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社火展演让元宵节充满了新年特有的喜庆氛围,寄托着乡愁,也表达着群众迎新春、庆盛世的美好愿景,成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14时许,社火展演结束,有的群众伫立原处,回味着欢快热闹的表演,在喜庆吉祥的气氛中憧憬着新年的幸福生活。

  当天,昌吉州各县市还举办了花灯展、烟花秀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族群众欢聚共庆佳节。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秧歌社火闹元宵 龙腾狮跃贺新春昌吉州各行各业优秀代表与各族群众观看社火表演欢庆佳节
发布日期: 2024-02-26 10:25:41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左晓雨报道)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昌吉州各地纷纷举办喜庆热闹的社火表演。震天的锣鼓敲起来,传统的社火耍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各族群众身着各式服装走街串巷,共同庆祝农历新年,合奏建设“典范地州”的新春进行曲。

  当天上午,昌吉市举行“文润庭州 福满元宵”2024年民间社火表演赛,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昌吉州领导李长江、周玉星、张其军、苏晓莉、张明清等与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三八红旗手代表,公安、消防、企业等各行各业优秀代表以及州府各族群众一同观看社火展演。

  12时,活动正式开始。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大国工匠”“中国好人”、道德模范、企业代表等共同为舞龙点睛,被点睛的彩龙目光炯炯、神采飞扬、蓄势待发,象征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

  随后,来自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延安北路街道、佃坝镇、绿洲路街道、庙尔沟乡、六工镇、宁边路街道、滨湖镇的9支队伍先后进行了集中展演,活动还特邀兵团豫剧团进行了表演。鼓声阵阵、舞姿翩翩,象征着太平吉祥、丰收民安的彩龙在队员们的卖力挥舞下,翻腾跳跃、威风凛凛。身着彩装的社火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踏着旋律尽情表演,展现了各族群众团结向上的昂扬斗志和精神状态。

  庙尔沟乡社火表演队是昌吉市今年唯一一支来自牧区的表演队,400多名牧民群众踏着欢快的节拍,手舞花扇、头顶花伞,跳着融合黑走马元素的舞蹈闪亮登场,表现出了定居牧民同各族群众欢度元宵佳节、共叙民族团结情谊的喜悦心情。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本次社火展演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演形式相衔接、与昌吉本土民族文化相融合,在充分保留社火活动民间传统特色的同时,把回族“花儿”、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和哈萨克族“黑走马”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充分展示各乡镇、街道文化特色、行业特点、发展成果。这场特色鲜明的“边塞社火”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也体现了各族群众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貌。

  活动现场,广大群众纷纷涌上街头,争相观看社火展演的精彩盛况,共同感受新年新气象。现场群众的欢声笑语和演出人员的载歌载舞共同构成了一幅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幸福画卷,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些精彩的瞬间。昌吉市民张小蕊说:“今天的社火表演特别震撼,充分展示了咱们老百姓的新生活、新面貌,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我很高兴,也很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昌吉州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坚持“两个结合”,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瑰宝,昌吉州民间社火(新疆社火)已于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社火展演让元宵节充满了新年特有的喜庆氛围,寄托着乡愁,也表达着群众迎新春、庆盛世的美好愿景,成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14时许,社火展演结束,有的群众伫立原处,回味着欢快热闹的表演,在喜庆吉祥的气氛中憧憬着新年的幸福生活。

  当天,昌吉州各县市还举办了花灯展、烟花秀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族群众欢聚共庆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