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社火庆元宵 热闹非凡年味儿浓 ——昌吉市2024年元宵节社火表演赛侧记
发布时间:2024.02.26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2月24日,昌吉市元宵节社火表演赛现场。记者 何 龙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王硕)“这还需要谁通知?昌吉人都知道,正月十五耍社火,是每年雷打不动的‘节目’。”39年来,元宵节看社火已成为昌吉市民胡永贵的习惯。2月24日,昌吉州各县市同步举办热闹喜庆的社火展演活动。12时,昌吉市2024年元宵节社火表演赛在昌吉市原吉瑞祥影剧院门前举行,胡永贵像往年一样早早就等候在现场。元宵节这天,无论市区还是乡村,只要锣鼓一响、社火登场,便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人们沉浸在锣鼓喧天的欢乐海洋,尽情享受喜庆的美好时光。

  追求更好,他们聘请了名师

  2月24日清晨,昌吉市9支社火表演队、6000余名参演群众早早就起来化妆做准备。他们披红挂彩,齐奏鼓乐,整队出发,精神抖擞闹社火、走街串巷拜大年。

  在9支表演队伍中,打头阵的是中山路街道代表队,秧歌队在前面开道,舞龙、旱船、腰鼓队紧随其后。音乐一响,锣鼓声如春雷滚滚、万马奔腾,秧歌表演场面壮观、气势磅礴。

  “为了今天的表演,我们代表队可是花了心思。”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浩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专门邀请了原昌吉市花儿艺术团团长余茂玲指导。面对近600人的队伍,即使有着10多年导演经验的余茂玲,依然倍感压力。

  在社火表演现场记者了解到,春节前,中山路街道的参演群众就已经开始训练,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不到15岁,最大的60多岁,他们每天都要坚持训练3个小时以上。

  “腰鼓表演不仅对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要求很高,而且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多次做出跳、跑、转身等高强度的动作,运动量很大,特别耗费体力。无论年龄大小,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集中训练结束后,很多队员还会在家中练习。”余茂玲告诉记者,整场表演中难度比较大的就是安塞腰鼓,今天大家的表现可以打满分。

  为了参与,他们推迟了行程

  甲辰龙年,最受欢迎的就是“龙”元素了,在延安北路街道代表队中,21个“小龙人”的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成员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1岁。他们身穿红色服装,头戴龙角红帽,脚踩轮滑,身后的“龙尾”不停摆动,穿梭在舞龙队伍中,一幅美好和谐的“祥龙携子贺岁图”展现在观众眼前。“我学轮滑已经5年多了,参加过许多比赛呢。”9岁的表演者吴铭泽自信地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轮滑,妈妈也很支持他。

  “老公不管了,孙子不带了,啥都放下了,一门心思演社火。”在候演区,提起这次演出,昌吉市滨湖镇代表队队员吴继红和身旁的姐妹们笑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春节前她们就开始每天排练了,因为热爱社火,这个节骨眼儿,什么事都比不上闹社火重要。

  昌吉“新疆社火”除表演传统的威风锣鼓、舞龙、耍狮、扇子秧歌、民族舞、广场舞等,还把回族“花儿”、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和哈萨克族“黑走马”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虽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演员王雄厚依然能从昌吉“新疆社火”表演中看到家乡社火的影子。“我是陕西人,今年到丫头家来过年,正好碰上社火表演报名,我必须参加,我秧歌扭得可好得很呢。”王雄厚一边说着一边扭了起来,为了参加社火表演,原本大年初七就要回老家的他特意推迟了行程。

  因为热爱,他们全家齐上阵

  在宁边路街道代表队里,记者见到了杨树新,他负责的表演是跑旱船。去年因为有事没能参加,打破了他连续3年都参加社火表演的计划,这让他十分遗憾,今年他早早就报了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杨树新和搭档配合得十分默契,像是练习了很久的样子,细问才得知,原来他扮演“艄公”,“乘船者”则是他的亲姐姐。“那边的‘乘船者’是我妹妹,旁边扭秧歌的是我媳妇。”杨树新说,“我们一家人都爱热闹,每年社火表演我们都是全家总动员。”

  今年的代表队各具特色,有的队伍购置了精美的服装道具,有的队伍编排了创意舞蹈,有的队伍融入了卡通元素。“我们六工镇代表队今年有400多人参加,共有5个方队,每个方队都购买了不同的道具和服装。”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村干部王海霞告诉记者,2023年十三户村依托艾草基地、油菜花基地举办艾草节和油菜花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比2022年增长了1000多元。今年社火表演的服装道具有很多都是村集体出资购买的。六工镇代表队队员曾福兵说:“我家里的土地流转了,我和媳妇都在昌吉市区找了工作,还买了房子,平时就在市区住,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参加社火队,就是跳一跳,扭一扭,晒一晒我们幸福的好生活。”

  欢快的锣鼓,敲出年的味道,镜头下的他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活力,每一个表情都洋溢着欢快。一年一度闹社火,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习俗,是年味,亦是人间烟火。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欢乐社火庆元宵 热闹非凡年味儿浓 ——昌吉市2024年元宵节社火表演赛侧记
发布日期: 2024-02-26 10:35:38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2月24日,昌吉市元宵节社火表演赛现场。记者 何 龙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王硕)“这还需要谁通知?昌吉人都知道,正月十五耍社火,是每年雷打不动的‘节目’。”39年来,元宵节看社火已成为昌吉市民胡永贵的习惯。2月24日,昌吉州各县市同步举办热闹喜庆的社火展演活动。12时,昌吉市2024年元宵节社火表演赛在昌吉市原吉瑞祥影剧院门前举行,胡永贵像往年一样早早就等候在现场。元宵节这天,无论市区还是乡村,只要锣鼓一响、社火登场,便是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人们沉浸在锣鼓喧天的欢乐海洋,尽情享受喜庆的美好时光。

  追求更好,他们聘请了名师

  2月24日清晨,昌吉市9支社火表演队、6000余名参演群众早早就起来化妆做准备。他们披红挂彩,齐奏鼓乐,整队出发,精神抖擞闹社火、走街串巷拜大年。

  在9支表演队伍中,打头阵的是中山路街道代表队,秧歌队在前面开道,舞龙、旱船、腰鼓队紧随其后。音乐一响,锣鼓声如春雷滚滚、万马奔腾,秧歌表演场面壮观、气势磅礴。

  “为了今天的表演,我们代表队可是花了心思。”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浩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专门邀请了原昌吉市花儿艺术团团长余茂玲指导。面对近600人的队伍,即使有着10多年导演经验的余茂玲,依然倍感压力。

  在社火表演现场记者了解到,春节前,中山路街道的参演群众就已经开始训练,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不到15岁,最大的60多岁,他们每天都要坚持训练3个小时以上。

  “腰鼓表演不仅对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要求很高,而且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多次做出跳、跑、转身等高强度的动作,运动量很大,特别耗费体力。无论年龄大小,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集中训练结束后,很多队员还会在家中练习。”余茂玲告诉记者,整场表演中难度比较大的就是安塞腰鼓,今天大家的表现可以打满分。

  为了参与,他们推迟了行程

  甲辰龙年,最受欢迎的就是“龙”元素了,在延安北路街道代表队中,21个“小龙人”的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成员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1岁。他们身穿红色服装,头戴龙角红帽,脚踩轮滑,身后的“龙尾”不停摆动,穿梭在舞龙队伍中,一幅美好和谐的“祥龙携子贺岁图”展现在观众眼前。“我学轮滑已经5年多了,参加过许多比赛呢。”9岁的表演者吴铭泽自信地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轮滑,妈妈也很支持他。

  “老公不管了,孙子不带了,啥都放下了,一门心思演社火。”在候演区,提起这次演出,昌吉市滨湖镇代表队队员吴继红和身旁的姐妹们笑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春节前她们就开始每天排练了,因为热爱社火,这个节骨眼儿,什么事都比不上闹社火重要。

  昌吉“新疆社火”除表演传统的威风锣鼓、舞龙、耍狮、扇子秧歌、民族舞、广场舞等,还把回族“花儿”、维吾尔族“麦西来甫”和哈萨克族“黑走马”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虽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演员王雄厚依然能从昌吉“新疆社火”表演中看到家乡社火的影子。“我是陕西人,今年到丫头家来过年,正好碰上社火表演报名,我必须参加,我秧歌扭得可好得很呢。”王雄厚一边说着一边扭了起来,为了参加社火表演,原本大年初七就要回老家的他特意推迟了行程。

  因为热爱,他们全家齐上阵

  在宁边路街道代表队里,记者见到了杨树新,他负责的表演是跑旱船。去年因为有事没能参加,打破了他连续3年都参加社火表演的计划,这让他十分遗憾,今年他早早就报了名。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杨树新和搭档配合得十分默契,像是练习了很久的样子,细问才得知,原来他扮演“艄公”,“乘船者”则是他的亲姐姐。“那边的‘乘船者’是我妹妹,旁边扭秧歌的是我媳妇。”杨树新说,“我们一家人都爱热闹,每年社火表演我们都是全家总动员。”

  今年的代表队各具特色,有的队伍购置了精美的服装道具,有的队伍编排了创意舞蹈,有的队伍融入了卡通元素。“我们六工镇代表队今年有400多人参加,共有5个方队,每个方队都购买了不同的道具和服装。”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村干部王海霞告诉记者,2023年十三户村依托艾草基地、油菜花基地举办艾草节和油菜花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比2022年增长了1000多元。今年社火表演的服装道具有很多都是村集体出资购买的。六工镇代表队队员曾福兵说:“我家里的土地流转了,我和媳妇都在昌吉市区找了工作,还买了房子,平时就在市区住,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参加社火队,就是跳一跳,扭一扭,晒一晒我们幸福的好生活。”

  欢快的锣鼓,敲出年的味道,镜头下的他们,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活力,每一个表情都洋溢着欢快。一年一度闹社火,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习俗,是年味,亦是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