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微故事】达尼娅·对森毕:创业助人故事多 (图)
发布时间:2021.05.06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付小芳

她是一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也是姐妹们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她就是奇台县五马场乡阿哈什胡拉克村的达尼娅·对森毕。4月14日,记者在奇台县五马场乡阿合佳尔马奶制品加工厂,见到了正在粉刷车间的达尼娅·对森毕,了解了她创业助人的故事。

一次帮助,成就一段“母子情”

2009年的一天,达尼娅·对森毕给女儿米娜开家长会时,注意到女儿班里的一个男孩,他又黑又瘦,身上穿的衣服脏兮兮的。达尼娅·对森毕找老师一打听才知道,男孩名叫王克杰,母亲去世了,爸爸又常常奔波在外,无暇照顾孩子,孩子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学习也不好。

心地善良的达尼娅·对森毕决定帮助王克杰,她通过电话联系到了王克杰的父亲,详细了解了王克杰的情况。此后,她经常将孩子领回家吃饭、给他辅导功课。一来二去,王克杰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在达尼娅·对森毕的关怀和帮助下,王克杰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身体也强壮了许多。王克杰的父亲感激地说:“在达尼娅·对森毕的关心和帮助下,我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真是太感谢她了!”

古尔邦节时,王克杰提着一袋蔬菜送给达尼娅·对森毕,说:“达尼娅妈妈,这是我家地里种的菜,送给您!”达尼娅·对森毕欣喜地将孩子搂入怀中。

整整9年间,达尼娅·对森毕早已将王克杰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王克杰也已将她视为自己的母亲。达尼娅·对森毕对王克杰无微不至的关爱、全心全意的付出,让王克杰对达尼娅·对森毕的称呼也由“阿姨”变成了“妈妈”。她与王克杰的“母子情”一直持续到2017年王克杰随父亲返回老家四川定居。

组建团队,传递人间大爱

帮助王克杰这件事,坚定了达尼娅·对森毕做公益的决心。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她要汇集更多的力量才能帮助更多的家庭。2012年3月,在达尼娅·对森毕的提议下,她与村里的其他几位好姐妹成立了“爱心妈妈青年志愿服务队”,集中力量去资助困难家庭的孩子,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

11.png

4月29日,达尼娅·对森毕(左一)向记者展示加工厂生产的油炸食品。 李凯国 摄

2019年,“爱心妈妈青年志愿服务队”升级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人数也由当初的7人增加到如今的600多人,救助范围也由一个村扩大到乡。目前,除了定向帮扶7名在校大学生、13名孤寡老人外,“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每年还救助一些贫困家庭。

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时,达尼娅·对森毕还主动联系学校,询问一些贫困家庭孩子的实际情况,并发挥“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的作用,帮贫困家庭的孩子买学习用品和衣物等。她还搜集五马场乡贫困家庭的信息,主动联系对方,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五马场乡鸿鑫村的傅孝珍是一位百岁老人,子女常年在外打工不在身边。达尼娅·对森毕得知老人的情况后,将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照顾,常去老人家里帮着干家务。每年一到老人的生日,达尼娅·对森毕总会和几位姐妹陪老人过生日。久而久之,老人也将达尼娅·对森毕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傅孝珍常说:“达尼娅隔三差五便来家里探望我,帮我干这干那,就像我的女儿一样。”

随着“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的壮大,达尼娅·对森毕将志愿团队分为7支小分队开展志愿帮扶活动,平均每月至少开展两次活动。截至目前,帮扶对象已达三四百人,资助资金达30万元左右。

勤劳致富,带领妇女姐妹增收

达尼娅·对森毕头脑灵活,擅长做生意。阿哈什胡拉克村是一个牧业村,几乎家家都养牲畜,由于牲畜养殖分散,牛奶难卖,达尼娅·对森毕便提出在村里办奶制品加工厂。2014年5月,达尼娅·对森毕在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五马场乡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五马场阿合佳尔马乳制品加工厂。通过政府扶持和合作社自筹,她投资85万元建成了565平方米的厂房,主要生产蓝莓味、原味奶酪、奶渣等10余种哈萨克族传统奶制品,年产量达到5000公斤,产品销售到了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同时,她也帮助当地100多名哈萨克族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使她们足不出户就能增收。

自从加工厂开业以来,达尼娅·对森毕就将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纳入工厂招工范围,想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家庭摆脱困境。硕勒盘·阿勒普色亚在达尼娅·对森毕的工厂已经干了四五年时间。几年前,她的丈夫因为腿部患病,无法干体力活,连走路也十分困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中仅有四五亩地,根本没法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生活的重担落到了硕勒盘·阿勒普色亚一个人的身上。达尼娅·对森毕得知情况后,主动让她来加工厂工作,每月发30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人,硕勒盘·阿勒普色亚对达尼娅·对森毕感激不尽。

达尼娅·对森毕告诉记者:“我打算继续扩大加工厂的规模,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近年来,达尼娅·对森毕先后获得奇台县“最美母亲”、奇台县第三届“十大道德模范人物”、昌吉州“劳动模范”称号,她家获评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自治区“文明家庭”。达尼娅·对森毕常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我小时候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百姓微故事】达尼娅·对森毕:创业助人故事多 (图)
发布日期: 2021-05-06 11:42:10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本报记者 付小芳

她是一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也是姐妹们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她就是奇台县五马场乡阿哈什胡拉克村的达尼娅·对森毕。4月14日,记者在奇台县五马场乡阿合佳尔马奶制品加工厂,见到了正在粉刷车间的达尼娅·对森毕,了解了她创业助人的故事。

一次帮助,成就一段“母子情”

2009年的一天,达尼娅·对森毕给女儿米娜开家长会时,注意到女儿班里的一个男孩,他又黑又瘦,身上穿的衣服脏兮兮的。达尼娅·对森毕找老师一打听才知道,男孩名叫王克杰,母亲去世了,爸爸又常常奔波在外,无暇照顾孩子,孩子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学习也不好。

心地善良的达尼娅·对森毕决定帮助王克杰,她通过电话联系到了王克杰的父亲,详细了解了王克杰的情况。此后,她经常将孩子领回家吃饭、给他辅导功课。一来二去,王克杰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在达尼娅·对森毕的关怀和帮助下,王克杰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身体也强壮了许多。王克杰的父亲感激地说:“在达尼娅·对森毕的关心和帮助下,我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真是太感谢她了!”

古尔邦节时,王克杰提着一袋蔬菜送给达尼娅·对森毕,说:“达尼娅妈妈,这是我家地里种的菜,送给您!”达尼娅·对森毕欣喜地将孩子搂入怀中。

整整9年间,达尼娅·对森毕早已将王克杰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王克杰也已将她视为自己的母亲。达尼娅·对森毕对王克杰无微不至的关爱、全心全意的付出,让王克杰对达尼娅·对森毕的称呼也由“阿姨”变成了“妈妈”。她与王克杰的“母子情”一直持续到2017年王克杰随父亲返回老家四川定居。

组建团队,传递人间大爱

帮助王克杰这件事,坚定了达尼娅·对森毕做公益的决心。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她要汇集更多的力量才能帮助更多的家庭。2012年3月,在达尼娅·对森毕的提议下,她与村里的其他几位好姐妹成立了“爱心妈妈青年志愿服务队”,集中力量去资助困难家庭的孩子,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

11.png

4月29日,达尼娅·对森毕(左一)向记者展示加工厂生产的油炸食品。 李凯国 摄

2019年,“爱心妈妈青年志愿服务队”升级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人数也由当初的7人增加到如今的600多人,救助范围也由一个村扩大到乡。目前,除了定向帮扶7名在校大学生、13名孤寡老人外,“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每年还救助一些贫困家庭。

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时,达尼娅·对森毕还主动联系学校,询问一些贫困家庭孩子的实际情况,并发挥“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的作用,帮贫困家庭的孩子买学习用品和衣物等。她还搜集五马场乡贫困家庭的信息,主动联系对方,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五马场乡鸿鑫村的傅孝珍是一位百岁老人,子女常年在外打工不在身边。达尼娅·对森毕得知老人的情况后,将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照顾,常去老人家里帮着干家务。每年一到老人的生日,达尼娅·对森毕总会和几位姐妹陪老人过生日。久而久之,老人也将达尼娅·对森毕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傅孝珍常说:“达尼娅隔三差五便来家里探望我,帮我干这干那,就像我的女儿一样。”

随着“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的壮大,达尼娅·对森毕将志愿团队分为7支小分队开展志愿帮扶活动,平均每月至少开展两次活动。截至目前,帮扶对象已达三四百人,资助资金达30万元左右。

勤劳致富,带领妇女姐妹增收

达尼娅·对森毕头脑灵活,擅长做生意。阿哈什胡拉克村是一个牧业村,几乎家家都养牲畜,由于牲畜养殖分散,牛奶难卖,达尼娅·对森毕便提出在村里办奶制品加工厂。2014年5月,达尼娅·对森毕在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五马场乡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五马场阿合佳尔马乳制品加工厂。通过政府扶持和合作社自筹,她投资85万元建成了565平方米的厂房,主要生产蓝莓味、原味奶酪、奶渣等10余种哈萨克族传统奶制品,年产量达到5000公斤,产品销售到了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同时,她也帮助当地100多名哈萨克族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使她们足不出户就能增收。

自从加工厂开业以来,达尼娅·对森毕就将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纳入工厂招工范围,想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家庭摆脱困境。硕勒盘·阿勒普色亚在达尼娅·对森毕的工厂已经干了四五年时间。几年前,她的丈夫因为腿部患病,无法干体力活,连走路也十分困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中仅有四五亩地,根本没法维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生活的重担落到了硕勒盘·阿勒普色亚一个人的身上。达尼娅·对森毕得知情况后,主动让她来加工厂工作,每月发30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人,硕勒盘·阿勒普色亚对达尼娅·对森毕感激不尽。

达尼娅·对森毕告诉记者:“我打算继续扩大加工厂的规模,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近年来,达尼娅·对森毕先后获得奇台县“最美母亲”、奇台县第三届“十大道德模范人物”、昌吉州“劳动模范”称号,她家获评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自治区“文明家庭”。达尼娅·对森毕常说:“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我小时候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