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还没满月的小马驹在吃奶。
普氏野马是目前全球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种。眼下,位于新疆昌吉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正在调整野马核心繁殖群,打造优良种源基地。
近年来,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原有的5个繁殖群部分野马达到或超过16岁,超出繁殖黄金年龄,近亲繁殖会带来野马发育缓慢、畸形、适应性下降、繁殖力减弱等问题。对此,研究中心以降低野马近交系数为原则,综合野马个体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年龄结构、雌雄比例、谱系关系等因素,对现有种群进行调整,建立野马核心繁殖群和放归群。同时,研究中心将推动野马人工授精和种马引进等国际合作,改善圈养野马种群近亲繁殖状况。
6月1日,记者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看到,出生不到一周的小野马“准噶尔393号”正在慵懒地晒着太阳,小野马的母亲“准噶尔243号”与它形影不离,保护着自己的“萌宝”。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业务科副科长王振彪介绍,雄性小马“准噶尔393号”是今年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诞生的第三匹小马驹。目前,在该中心里还有8匹母马待产。
在戈壁滩上活动的普氏野马。
据悉,“准噶尔393号”小马是“准噶尔243号”母马产下的第7匹马驹。王振彪介绍,“准噶尔243号”母马已属“高龄产妇”。他说,为解决妊娠母马年龄偏大的问题,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将对现有的5个繁殖种群进行重新划分,以确保新生野马的健康。
正在吃草的普氏野马。
“在野外,野马自行建立繁殖种群,强壮的公马繁殖种群通常有7至9匹母马,体质稍弱的公马繁殖种群一般有4到5匹母马。”王振彪说,“中心准备自今年至2021年春季对野马重新进行群体分配,依据近交系数、年龄结构和体质差异不同,一匹公马将和5到7匹母马组成新的繁殖群体。此外,中心还计划在今年秋季向卡拉麦里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放归野马,确保野马种群数量和野放数量稳步提升。”
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列队归来的普氏野马。
据了解,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自1985年起先后从国外引进24匹野马,又在此基础上成功繁育了6代718匹野马,并于2001年8月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实施了中国首次野马放归试验,先后有16批次110匹野马放归野外。目前,野马种群数量已达到441匹,其中,圈养93匹、野放240匹、半散放108匹,保护区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马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