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刘新新、通讯员马佳)冰冷的文物摇身一变,幻化成可把玩、可收藏、有温度的小物件,沉淀着厚重历史文化的藏品被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力。近日,昌吉州博物馆新引进了一批造型精巧,极具昌吉特色的文创产品,4月18日,记者在州博物馆的文创中心展柜里看到,金属镂空的吊坠书签,棉质的圆形杯垫,色彩艳丽的方形丝巾……这些融入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博物馆展览陈列部负责人高东介绍,州博物馆馆藏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馆内集中展示了昌吉州自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历史,这些文创产品均取材于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和昌吉州境内的一些著名的历史遗址、遗迹。
高东说:“像我手中的这款名为‘双龙逐日 龙纹石碑’的书签就取材于馆内的文物《清代东岳庙石碑》,书签临摹了碑头的样式进行了设计创新。”在博物馆二楼的馆藏陈列室,记者看到了2010年考古专家在天山天池景区的博格达山庙遗址挖掘出土的清代东岳庙石碑。只见碑额为半圆形,高60厘米,底长76厘米,厚14厘米,碑头正面雕刻着对称的两条彩绘龙,龙身雕刻成鱼鳞状,涂蓝色颜料,两条龙的头部相向对着一个带有火焰纹的龙珠。中间题记为阴刻填红颜料篆书的“建修博格达山庙记”。
州博物馆内展示的文创产品。记者 刘新新 摄
“从碑首可以看出,这座庙的级别是很高的,碑文是新疆布政使魏光焘撰文,这个碑的出土是清王朝在新疆地区实施官主山川祭祀制度的有力证据,是清政府以告祭山川的人文方式,用军事手段统一新疆的历史印证。让人们从精巧的文创产品中透视其背后丰富的历史人文,巧妙的激发人们了解历史的兴趣。”高东说。
这批文创产品中,《康家石门子岩画》鉴于图案丰富有趣,提取图案元素设计的文创产品数量居多,有马克杯、帆布包、丝巾等。
高东介绍,康家石门子岩画是我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呼图壁县天山腹地,距今3000年,是刻在岩壁上的文明史。整个岩画面积120平方米,上面刻画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300余个,其中人物最高的有2.04米,最小的仅有10厘米,岩画中女性身材窈窕,男性剽悍粗犷,整个岩画的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主题,展现了原始社会舞蹈祭祀的画面,画面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对马、对虎的形象,寓意人们祈求氏族部落人丁兴旺、繁衍生息。
在展陈架上记者还看到了高昌王、王后的人物小摆件,面带笑容,憨态可掬;出土自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的莲花纹方砖,提取其中的莲花纹饰元素制作的抱枕、手提袋寄托着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这些文创产品件件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样样都有文化故事。
高东介绍,近年来,州博物馆不断从馆藏文物中提取具有鲜明新疆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经营,用文创产品讲述新疆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让文物、文创产品走进大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同时也让观众更易于亲近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下一步州博物馆还将通过征集特色的革命文物,集思广益,打造一批具有红色记忆的文创产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创新阐释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