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之一
发布时间:2020.10.26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百花齐放春满园 庭州大地尽芳菲

——我州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之一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薇)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庭州大地,祥和温暖。

行走在街头巷尾,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哈萨克、维吾尔等42个民族,相互嵌入地生活在社区、村庄之中,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描绘了自治州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马存喜,阜康市太阳花爱心公益协会成员。6年前,马存喜与阜康市城关镇丽阳村村民买买提·艾沙结成帮扶对子后,经常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和他聊天谈心,这些极尽所能地陪伴和帮助让孤独多病的老人慢慢变得乐观起来。买买提·艾沙感动地说:“小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们要当一辈子的亲人!”

1995年,阿不都·哈力来到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居住时,一个人也不认识,当时他居住的地方还没通自来水,只能挑水饮用。同住一个巷道的吴有春家里有一口井,便叫阿不都·哈力来家里挑水,从此两家共饮一口井水。25年来,两个不同民族的兄弟因房屋征迁离开了老巷,感情却并没有疏远,逢年过节总会相聚,有困难也互相帮衬,这段情缘延续至今。

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南山牧村村民昂沙尔有一手打馕的好技术,他梦想着开一家打馕店,但苦于没有资金,也不懂得经营。昂沙尔的结对亲戚雷志武得知后,积极协调对接乡镇,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协助他办理了创业扶持低息小额贷款,实现了昂沙尔的梦想。为了打响馕店的名气,雷志武动员同事、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做宣传,如今昂沙尔每周平均产销烤馕1万多个。

金秋十月,正是新疆红枣成熟的季节。在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和庄村的枣田里,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大枣将枣树压弯了腰。村民白玉林种植红枣已经9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缺少技术支持走了不少弯路,在结亲干部的帮助下,他逐渐步入正轨,靠着种植大枣,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牧民卡孜古丽·哈地一家以养殖为生,在“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协调帮助下,她调整养殖结构,贷款养殖骆驼,经过几年的精心饲养,卡孜古丽·哈地的骆驼从最初的6峰发展到70多峰,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成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刘康庄是昌吉市硫磺沟镇镇政府干部,他与硫磺沟镇楼庄子村村民亚森结亲两年多来,主动为他担保贷款,还鼓励亚森的两个儿子学习铲车驾驶技术,提高家庭收入。现在亚森的日子越过越好,在交往交流中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一幕幕各族群众心手相牵的温馨画面,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团结之花,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美,民族团结果实越结越甜。

多年来,我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把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切实把发展落实到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14年,昌吉州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率先启动并成功创建为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延长和扩大生命线首在凝心聚力。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州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制定出台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命名办法、创建标准、考核细则等,对创建工作进行了远景规划,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州县(市)乡3级联动”的“大创建”工作格局。同时,以创建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民族团结实践活动,持续巩固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涓滴情意汇江海,春风化雨聚人心。如今,在庭州大地上,各民族群众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共同推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昌吉州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之一
发布日期: 2020-10-26 13:15:45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百花齐放春满园 庭州大地尽芳菲

——我州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综述之一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薇)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庭州大地,祥和温暖。

行走在街头巷尾,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哈萨克、维吾尔等42个民族,相互嵌入地生活在社区、村庄之中,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描绘了自治州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民族团结新画卷。

马存喜,阜康市太阳花爱心公益协会成员。6年前,马存喜与阜康市城关镇丽阳村村民买买提·艾沙结成帮扶对子后,经常帮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和他聊天谈心,这些极尽所能地陪伴和帮助让孤独多病的老人慢慢变得乐观起来。买买提·艾沙感动地说:“小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们要当一辈子的亲人!”

1995年,阿不都·哈力来到奇台县古城乡果园村居住时,一个人也不认识,当时他居住的地方还没通自来水,只能挑水饮用。同住一个巷道的吴有春家里有一口井,便叫阿不都·哈力来家里挑水,从此两家共饮一口井水。25年来,两个不同民族的兄弟因房屋征迁离开了老巷,感情却并没有疏远,逢年过节总会相聚,有困难也互相帮衬,这段情缘延续至今。

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南山牧村村民昂沙尔有一手打馕的好技术,他梦想着开一家打馕店,但苦于没有资金,也不懂得经营。昂沙尔的结对亲戚雷志武得知后,积极协调对接乡镇,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协助他办理了创业扶持低息小额贷款,实现了昂沙尔的梦想。为了打响馕店的名气,雷志武动员同事、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做宣传,如今昂沙尔每周平均产销烤馕1万多个。

金秋十月,正是新疆红枣成熟的季节。在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和庄村的枣田里,颗粒饱满、色泽红润的大枣将枣树压弯了腰。村民白玉林种植红枣已经9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缺少技术支持走了不少弯路,在结亲干部的帮助下,他逐渐步入正轨,靠着种植大枣,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牧民卡孜古丽·哈地一家以养殖为生,在“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协调帮助下,她调整养殖结构,贷款养殖骆驼,经过几年的精心饲养,卡孜古丽·哈地的骆驼从最初的6峰发展到70多峰,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成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刘康庄是昌吉市硫磺沟镇镇政府干部,他与硫磺沟镇楼庄子村村民亚森结亲两年多来,主动为他担保贷款,还鼓励亚森的两个儿子学习铲车驾驶技术,提高家庭收入。现在亚森的日子越过越好,在交往交流中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一幕幕各族群众心手相牵的温馨画面,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团结之花,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美,民族团结果实越结越甜。

多年来,我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把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切实把发展落实到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14年,昌吉州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率先启动并成功创建为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延长和扩大生命线首在凝心聚力。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州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制定出台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命名办法、创建标准、考核细则等,对创建工作进行了远景规划,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州县(市)乡3级联动”的“大创建”工作格局。同时,以创建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民族团结实践活动,持续巩固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涓滴情意汇江海,春风化雨聚人心。如今,在庭州大地上,各民族群众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共同推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