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47万亩玉米喜获丰收
发布时间:2025.10.07 来源:奇台零距离 浏览次数:

(记者 董丽娟 邓月龙报道)金秋时节,奇台县47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季,广大玉米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投入秋收工作。金黄的玉米穗铺满晒场,大型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奇台县通过科学种植、产业联动和模式创新,将“丰收在望”转化为“颗粒归仓”,绘就了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科技赋能+订单保障:农民丰收有效益

走进西北湾镇头屯村村民杨建民的制种玉米基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经过摘穗、脱皮等一系列工序后,金黄色的玉米棒装满了运输车。“今年亩产达到600公斤,按照每公斤5.4元收购价格,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杨建民捧着刚收获的玉米,笑容里满是喜悦。他今年种植了1000亩的制种玉米,从播种到田间管护,全程由吉林金俊种业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密植调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让玉米品质与产量得到了双提升。

奇台县西北湾镇头屯村村民杨建民的玉米地里大型收割机正在作业。  邓月龙摄

头屯村有着发展玉米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肥沃土壤,自2013年发展制种玉米产业以来,种植面积从0.1万亩增至1.2万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构建起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制种企业向农户提供优质的玉米种子和技术支持,并签订保底收购合同,明确收购价格和标准,有效降低种植风险,稳定农户的收入,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种植制种玉米的积极性。目前,全村种植户已与3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让农户“手中有技术、心里有底气、销售有门路”。吉林金俊种业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邵金龙表示:“今年公司在头屯村共收购3800亩制种玉米,每亩保底价2800元,我们将全力保障农户的种植收益。”

成熟的制种玉米。  邓月龙摄

作为自治区万亩制种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头屯村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1.1万亩,总产量约6600吨。目前,西北湾镇已形成完善的制种玉米产业体系,实现100%订单种植,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普遍运用,玉米亩产稳步提高。

机械化+就业: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头屯村制种玉米晾晒场,村民杨成龙正在和工人一起忙着玉米脱粒、装袋。他今年种植制种玉米2400亩,亩产突破了600公斤,收割期较往年提前约10天左右,目前玉米已全部收割完成,玉米晾晒后已发往东北。

奇台县西北湾镇头屯村村民杨成龙种植的2400亩制种玉米正在晾晒。  邓月龙摄

“从测产数据来看,今年西北湾镇制种玉米平均亩产能达到600公斤左右,在产量和品质上都超出预期,真正实现了农户增产又增收。”奇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秦子昕介绍,制种玉米高产主要得益于三项关键措施:一是播前做好选地隔离、深耕整地与优质种子精选;二是播种时精准把控父本母本错期,确保花期相遇;三是根据生长期科学水肥管理,待母本含水量降至25%左右时收获摊晒,待籽粒含水量降到14%左右再脱粒,最大程度避免籽粒破损、保证商品性。

产业发展不仅带来了丰收,更带动就业增收。近年来,西北湾镇持续优化农业结构,推广机械化作业,组织400余名村民成立“靓丽打工队”,每年制种玉米抽穗期带动8000人就业,人均增收超1500元。通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制种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制种玉米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让“金种子”成为群众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商品玉米丰产畅销:规模效益双提升

除了制种玉米,奇台县的商品玉米今年同样迎来丰产畅销。在吉布库镇达板河村,种植户陶俊的1600亩“金博士831”商品玉米已全面收割,亩产约1200公斤。 陶俊算了笔账,按今年每公斤1.5元的收购价,除去成本后,今年每亩比去年多收入50元。目前,他收割后的玉米部分销往甘肃,其余则销售给辖区的烘干厂和饲料厂。

玉米收割机正在将收获的玉米进行装车。(邓月龙摄)

据了解,今年吉布库镇全镇播种商品玉米7.3万亩,测产数据显示,该镇商品玉米亩产可达1200公斤到1300公斤,较去年提升3%到5%。为保障商品玉米丰产又畅销,吉布库镇在播种阶段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种子选择、耕地条件、化肥使用等进行科学指导。同时,主动对接县粮食直属库和辖区内的烘干厂,帮助农户打通收购“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种粮积极性。

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奇台县今年种植玉米47万亩,其中,每年稳定制种玉米在5万亩以上。近年来,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技"协同发力,2024年,全县制种单产较2020年提高10%,生产优质玉米杂交种5.21万吨,供种面积覆盖600万亩以上,为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从田间到车间,从播种到销售,奇台县的玉米产业正以全链条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奇台县47万亩玉米喜获丰收
发布日期: 2025-10-07 18:34:36 来源:奇台零距离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记者 董丽娟 邓月龙报道)金秋时节,奇台县47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季,广大玉米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投入秋收工作。金黄的玉米穗铺满晒场,大型收割机穿梭在田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奇台县通过科学种植、产业联动和模式创新,将“丰收在望”转化为“颗粒归仓”,绘就了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科技赋能+订单保障:农民丰收有效益

走进西北湾镇头屯村村民杨建民的制种玉米基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经过摘穗、脱皮等一系列工序后,金黄色的玉米棒装满了运输车。“今年亩产达到600公斤,按照每公斤5.4元收购价格,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杨建民捧着刚收获的玉米,笑容里满是喜悦。他今年种植了1000亩的制种玉米,从播种到田间管护,全程由吉林金俊种业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密植调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让玉米品质与产量得到了双提升。

奇台县西北湾镇头屯村村民杨建民的玉米地里大型收割机正在作业。  邓月龙摄

头屯村有着发展玉米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肥沃土壤,自2013年发展制种玉米产业以来,种植面积从0.1万亩增至1.2万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构建起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制种企业向农户提供优质的玉米种子和技术支持,并签订保底收购合同,明确收购价格和标准,有效降低种植风险,稳定农户的收入,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种植制种玉米的积极性。目前,全村种植户已与3家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让农户“手中有技术、心里有底气、销售有门路”。吉林金俊种业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邵金龙表示:“今年公司在头屯村共收购3800亩制种玉米,每亩保底价2800元,我们将全力保障农户的种植收益。”

成熟的制种玉米。  邓月龙摄

作为自治区万亩制种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头屯村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1.1万亩,总产量约6600吨。目前,西北湾镇已形成完善的制种玉米产业体系,实现100%订单种植,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普遍运用,玉米亩产稳步提高。

机械化+就业: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头屯村制种玉米晾晒场,村民杨成龙正在和工人一起忙着玉米脱粒、装袋。他今年种植制种玉米2400亩,亩产突破了600公斤,收割期较往年提前约10天左右,目前玉米已全部收割完成,玉米晾晒后已发往东北。

奇台县西北湾镇头屯村村民杨成龙种植的2400亩制种玉米正在晾晒。  邓月龙摄

“从测产数据来看,今年西北湾镇制种玉米平均亩产能达到600公斤左右,在产量和品质上都超出预期,真正实现了农户增产又增收。”奇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秦子昕介绍,制种玉米高产主要得益于三项关键措施:一是播前做好选地隔离、深耕整地与优质种子精选;二是播种时精准把控父本母本错期,确保花期相遇;三是根据生长期科学水肥管理,待母本含水量降至25%左右时收获摊晒,待籽粒含水量降到14%左右再脱粒,最大程度避免籽粒破损、保证商品性。

产业发展不仅带来了丰收,更带动就业增收。近年来,西北湾镇持续优化农业结构,推广机械化作业,组织400余名村民成立“靓丽打工队”,每年制种玉米抽穗期带动8000人就业,人均增收超1500元。通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制种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制种玉米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让“金种子”成为群众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商品玉米丰产畅销:规模效益双提升

除了制种玉米,奇台县的商品玉米今年同样迎来丰产畅销。在吉布库镇达板河村,种植户陶俊的1600亩“金博士831”商品玉米已全面收割,亩产约1200公斤。 陶俊算了笔账,按今年每公斤1.5元的收购价,除去成本后,今年每亩比去年多收入50元。目前,他收割后的玉米部分销往甘肃,其余则销售给辖区的烘干厂和饲料厂。

玉米收割机正在将收获的玉米进行装车。(邓月龙摄)

据了解,今年吉布库镇全镇播种商品玉米7.3万亩,测产数据显示,该镇商品玉米亩产可达1200公斤到1300公斤,较去年提升3%到5%。为保障商品玉米丰产又畅销,吉布库镇在播种阶段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种子选择、耕地条件、化肥使用等进行科学指导。同时,主动对接县粮食直属库和辖区内的烘干厂,帮助农户打通收购“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种粮积极性。

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奇台县今年种植玉米47万亩,其中,每年稳定制种玉米在5万亩以上。近年来,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技"协同发力,2024年,全县制种单产较2020年提高10%,生产优质玉米杂交种5.21万吨,供种面积覆盖600万亩以上,为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从田间到车间,从播种到销售,奇台县的玉米产业正以全链条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