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姚博 马玉娇
算力引擎轰鸣,数字脉络延伸。在天山北麓的昌吉州,特变电工数字化车间里,5G技术串联起百套设备,生产数据实时流转;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露天煤矿上,无人矿卡车队昼夜穿梭;新疆(昌吉)信息产业园机房内,机柜阵列嗡嗡作响,海量数据在此流转、运算,如同奔腾的数字河流,转化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力量。
从工业车间到广袤戈壁,从政务服务到民生场景,数字经济正以澎湃之势,为昌吉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可能。“十四五”期间,聚焦自治区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目标,昌吉州以绿电为基、以算力为核、以产业为脉,绘就了一幅从“数字荒漠”到“算力绿洲”的壮美画卷。目前,昌吉州已建成新疆首个汇聚三大运营商省级节点的绿色算力数据中心,落地新疆首个国际融合算力中心,高性能智算规模达8300P,预计年内突破10000P。

11月4日,在昌吉州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庭州城市大脑”平台控制室,工作人员在电脑操作台前实时观测数据。记者刘茜 摄
绿算筑基 枢纽崛起
11月4日,昌吉市派格数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派格数科)数据标注基地里,400多名数据标注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打点、划线、画圈、贴标签……动作精准而迅速,为人工智能的“大脑”注入海量“养分”。
“我们就像是一群‘AI饲养员’。”工作人员李婷这样描述她的工作,“我每点一下鼠标、每勾画一个圆圈,都是在给它‘喂食’。”他们处理的,正是智能驾驶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通过采集车收集的路灯、指示牌、车道线、路障、行人、车辆等信息,进行精细的2D、3D标注。这些标注后的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有需求的互联网大厂和车企,成为其训练AI模型的“营养餐”。

11月4日,在昌吉市派格数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标注基地里,数据标注员正在忙碌地工作。记者刘茜 摄
作为昌吉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派格数科由昌吉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新疆派格大数据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四个多月以来,公司依托大数据领域的资源积累,已搭建起覆盖图像、语音、文本等多类型的数据标注服务体系。“公司始终专注于数据筛选、标注与处理,通过对海量图片、文本、语音、视频等原始数据进行精细化分类、标框、注释和转写,将其转化为机器可以理解和学习的高质量数据集,广泛运用于智能驾驶、智慧教育、各类语言类大模型当中,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派格数科商务总监王柏然指着一名员工的屏幕介绍,上面的智能驾驶场景图中,密密麻麻的绿色框线将车辆、行人、路标等要素清晰框定。
在公司一角的无人超市展示店里,合作商康婧扫码进门、选购商品、扫码支付的全程无人服务,“太方便了,这就是数据标注技术落地的真实场景,未来将逐步实现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康婧说。

11月4日,在昌吉市派格数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标注基地里,新员工们正在进行实地培训。记者刘茜 摄
王柏然介绍,公司是阿里智驾在新疆合作的唯一一家数据标注企业,目前已为腾讯、百度等多家国内领先的AI科技公司,以及比亚迪、长安等知名车企提供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数据服务,累计交付了超过100万帧图像、300万条文本等高质量数据项目,准确率持续保持在99.5%以上。公司手握大量数据标注项目订单,与山西、山东、广西等多地优秀团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通过分包业务形式调动了外包职场近千人力量,服务了1000余家企业。

11月4日,在昌吉市派格数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无人超市展示店里,合作商康婧体验购物。记者刘茜 摄
企业的生动实践,正是昌吉州促进“算力+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聚焦新疆作为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定位,昌吉州主动融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将大数据、云计算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充分发挥能源、区位、资源、产业和网架等优势,不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底座,全力打造兼具规模、效率与辐射力的“算力高地”。
在新疆国际融合算力中心数据机房,空天地一体化实验室基于数字底座制作一张昌吉州卫星遥感图像和一张昌吉州农业资源遥感图像,耗时仅为常规制作的十分之一,这极大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2025年5月,新疆首个国际融合算力中心在昌吉州正式投运。该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等6名院士共同建设,位于新疆(昌吉)信息产业园,其运行有力推动全疆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发展,推动传统行业“智改数转”。截至目前,该中心峰值算力已突破2000P。“预计年内我们将建设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融合算力中心,届时将支撑国家级能源勘探数据处理、跨境物流智能调度系统开发以及中亚国家算力输送等重大项目。”中心负责人介绍。
从数据标注的“细枝末节”到算力中心的高速发展,昌吉州正以坚实的基础设施为基,让绿色算力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国家算力大通道中线通道的区域枢纽节点,今年以来,昌吉州聚焦打造全疆绿色算力示范区、先导区、集聚区,全面建设辐射中亚地区的数据枢纽平台。
聚链成势 生态共荣
2025年10月28日15时30分,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八开标室内,“昌吉州第二人民医院物业管理服务项目”评审结果在电子大屏幕上与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时同步锁定,这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云端评审”,标志着全疆首个“省地级”跨省域远程异地评审政府采购项目圆满落幕。
“以前本地专家资源有限,评审时难免有‘熟面孔’,现在有了远程异地评审,既能共享山西的优质专家资源,又能防范廉政风险。”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守余介绍,两地专家依托“政采云”高清音视频系统,同步完成身份核验、项目评审、在线打分等全流程工作,系统全程录屏、加密传输,构建起“零接触”“可追溯”的闭环评审模式。据测算,这一协作模式每年可为昌吉州市场主体节约资金约5000万元。
这只是昌吉州数字政务创新的一个缩影。早在2025年4月,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AI智能助手“吉易招”便已上线,成为全疆首个接入DeepSeek大模型场景落地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无论是招投标政策解读,还是平台操作指南,随时咨询都能得到精准解答。”陈守余说,“吉易招”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让企业办事少跑腿、更省时。全疆首个智能化交易大厅的建成,实现了对场地、设备、项目、人员的全方位智能化管控。7月23日,在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暨第二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论坛上,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申报的“昌吉州公共资源交易智能化升级改造案例”获选典型案例。
昌吉州启动建设“智慧庭州城市大脑”平台,构建城市运行“一张网”,推出“吉速办”移动政务品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44%。通过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州长信箱、人民网留言板等九大平台的83万余条数据进行大模型训练,实现群众困难诉求智能分类、热点分析和常见问题咨询解答,政务事项问答准确率突破95%,AI赋能民生服务的成效持续凸显。
跨省评审的创新实践、AI助手的便捷服务,背后是昌吉州“算力+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力。近年来,昌吉州依托新疆(昌吉)信息产业园、木垒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构建形成“一体两翼”算力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龙头引领、梯队集聚的数字产业集群加速成型。此外,作为第二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昌吉州建成“数字农田”超百万亩,打造全疆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施“智改数转”项目近百个,8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算力资源通达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算力核心枢纽节点,实现昌吉州算力资源与全国算力网络并网及一体化建设,一座辐射中亚的数字枢纽正加速崛起。
产学研协同让创新动能持续涌动。11月初,复旦(昌吉)AI教育教学算力调度平台在昌吉市启运。该平台直接服务于复旦大学5000余名修读AI大课的学生,为116门AI大课提供普惠、高效的专用算力支持,使昌吉的算力资源直接服务于高端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算力“建在昌吉、算在昌吉、用在昌吉”架起新的桥梁。这条跨越四千里的“数字丝路”,既让西部的充沛算力滋养AI创新种子,也让高校的智慧成果在昌吉落地生根。
跨行合作更让产业边界不断拓展。昌吉州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着力推动建设应急管理、智慧文旅、智慧矿山等全域全场景人工智能应用新模块,开发训练了城市AI视觉大模型,赋能多个应用场景。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新疆分赛决赛中,昌吉州斩获24个奖项,其在工业制造、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创新方案,彰显了其日益增强的数智实力。
数融千业 智启新程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为昌吉州装备制造、煤炭等优势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辽阔的戈壁滩上,一排排风力发电机与新建成的算力中心相得益彰,勾勒出数字时代的新图景。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与水、电同等重要的基础资源。2024年9月,昌吉州首个智算中心——昌吉智算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可提供风、光资源AI模型测算、汽车风阻实验模拟、无人驾驶AI训练等众多算力服务,吸引了一大批算力企业入驻。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与战略眼光,昌吉州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勇立潮头,让奔腾的算力持续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作为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人工智能已深入准东开发区煤田的方方面面。走进准东开发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红沙泉二号露天煤矿,200余辆绿色无人驾驶矿卡和黄色有人驾驶矿卡在巨大的阶梯状矿坑中有序穿梭,安全高效混合作业,场面十分壮观。“红沙泉二号露天煤矿于今年1月16日投入72台无人矿卡,进行土石方剥离和采煤作业。依托V2V车车直连通信、高精地图和高精度定位、实时智能诊断等技术,可实现无人驾驶矿卡单车多级安全防护体系,配套以平台远程监护和遥控功能,全方位保障无人驾驶矿卡安全高效运行。”红沙泉二号矿总工程师白晟华介绍。
不止于无人矿卡,依托“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准东煤矿已实现“5G+机器人智能巡检”“5G+视频AI风险智能感知”等30余个场景应用。
“昌吉州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为算力产业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昌吉州数字化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泉介绍,前三季度,昌吉州新增新能源并网791.7万千瓦,位居全疆第一,为新疆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筑牢绿电支撑。
算力的终极价值,在于与实体经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昌吉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建设,“数据赋能、乘数而上”正成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十四五”期间,昌吉州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东数西算”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开展算力跨境调用、数据跨境流动,组织申报的天弓科技“哈萨克斯坦全域数字一张图”案例成功入选2025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典型案例,银丰科技“智算中心跨域互联应用”成功入选2025年工信部算力强基项目。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和州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十五五’规划目标,锚定‘区域数字经济新高地、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推一体基地’战略定位,全面发挥数字化建设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各族群众享受数字红利。力争到2030年,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30个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全力推动万卡智算集群建设及数实融合深度应用,赋能昌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晓泉介绍。
从机房里的算力奔腾到生产中的智能升级,从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到民生保障的温暖贴心,昌吉州正以数字经济为笔,在天山北麓续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一个数字驱动、绿色低碳、开放包容的现代化昌吉,正加速向未来迈进。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