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刘茜报道)三季度攻坚正酣,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再添产业动能——8月20日,百万锭纺织产业园一期30万锭智能纺纱项目正式开工。这一“吞棉大户”投产后,每年能“吃”下15万吨皮棉,相当于93.75万亩棉田的总产量,几乎占昌吉州全年棉花产量的一半。
百万锭纺织产业园一期30万锭智能纺纱项目开工现场。记者刘茜 摄
作为新疆“十大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棉花与纺织服装产业的融合升级,正成为昌吉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新疆新科纺织有限公司此次开工的30万锭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纺纱项目,标志着昌吉农高区在棉纺产业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依托昌吉农高区优质棉花“粮仓”和高效政务服务“加速度”,项目将直接打通从棉花到纱线的精深加工链条,让棉花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血脉”更畅通。
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分两期推进:一期建设15万锭生产线,其中厂房投资1.6亿元、设备投资3.6亿元,计划2026年7月投产;二期15万锭生产线将于2026年5月启动,2027年7月全面达产。全部投产后,项目将年产棉纱8.6万吨,年销售收入达20.6亿元,还能直接带动500人就业,为当地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注入“强心剂”。
该项目的顺利落地,与当地棉花产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今年昌吉州棉花种植面积达220万亩,其中昌吉农高区种植17.02万亩,较2024年增长44.39%,为棉纺产业提供了充足“原料仓”。
近年来,昌吉农高区锚定“科技+产业”双轮驱动,力推五大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高效审批、精准服务”,各部门拧成一股绳保障重点项目落地——2025年实施的45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总投资1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5亿元。
“新科纺织项目的落地,是‘白金产业’与智能制造的一次深度‘握手’。”昌吉农高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韩春娟说,依托当地优质棉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项目不仅推动棉花从“白色资源”转化为“金色效益”,更填补了全流程数字化棉纺产业的空白,为棉花全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随着百万锭纺织产业园加速成型,园区将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持续夯实棉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助力全产业链发展跃上新台阶。
“我们要以‘智造’立标杆。”新疆新科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泽建说,企业将秉持“高质、高速、高产、高效”理念,依托数字化赋能、智能化驱动,力争把项目打造成全疆乃至全国纺纱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标杆,树立智能化纺纱品牌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