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临江
8月8日,昌吉市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了《关于昌吉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的通告》,推动全市3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节假日免费开放1990个停车位。这一政策既盘活存量资源,又回应群众关切,为破解“停车难”这一城市通病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这项政策的亮点在于精准把握供需矛盾。节假日期间,州府游客激增与居民出行叠加,导致公共停车位“一位难求”。昌吉市将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纳入共享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将“沉睡资源”转化为“活水资产”。这种“政府主导、单位参与、市民受益”的模式,既避免了新建停车场的高成本投入,又实现了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体现了“绣花功夫”般的精细治理。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此次开放明确了“7座以下非营运车辆”的准入标准,划定了消防通道、盲道等禁停区域,更厘清了“车主自行做好安全防护”的责任边界。这些规定既保障了基本停车需求,又防范了管理风险,让开放过程有序可控。而“特殊情况提前公示”的弹性设计,更体现了政策执行的灵活性,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要让好政策持续释放红利,笔者认为还需构建多重保障:如开发接入“智慧昌吉”APP实时显示车位动态,避免车主盲目绕行;对屡次违规占用应急车位、无序停放、乱丢垃圾的车辆纳入交通信用记录进行处罚等。
总之,昌吉市这项“错时共享”停车政策折射出服务型政府的创新思维与为民情怀。当机关大院的车位栏杆在节假日准时抬起,抬起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隔断,更是公共服务理念的升级。期待更多县市以此为鉴,在资源共享中破解民生难题,让城市更宜居、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