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对话历史 感受“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发布时间:2025.08.13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8月9日,参加“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的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师生在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参观。 本报记者  常谊谊摄


  本报讯  记者常谊谊报道:8月8日至9日,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师生踏上“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走进昌吉州各历史场馆,通过跨越千年的文物对话,触摸和感受“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昌吉市清代粮仓,斑驳的夯土墙诉说着历史沧桑,12个集收藏、陈列、展览、交流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农耕展馆,生动再现了清代西域农耕文明的繁荣景象。华侨大学研学团仿佛穿梭于时空长廊,仔细聆听讲解,深度体验清代屯垦戍边的治国智慧;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师生通过麦穗的“前世今生”的展示,见证这个传统农业乡村各族群众接续奋斗,通过“一缕麦子”实现共同富裕、共创民族团结幸福生活的动人故事。

  “这些场馆陈列的文化实物有力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澳大利亚籍学生颜怀宇表示,“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奋斗,才创造了今天的团结和谐发展局面。回去后,我将向世界传递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形象。”

  位于昌吉学院的昌吉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昌吉篇章,记录着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则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现大唐丝路曾经的繁华盛景。华侨大学研学团通过参观展陈文物,深入了解岑参、封常清、瀚海军等北庭相关的历史故事,切身感受新疆各民族团结奋斗、和谐共处、共同建设新疆的生动图景。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孙闻参观完这些展馆后深有感触地说:“昌吉州通过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打造了跨越古今的行走课堂,生动诠释了文物历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纽带的重要作用。”

  在福建、山西等援疆省市支持下,昌吉州按照“一县市一品牌、一品牌一支队伍、一支队伍一区域”的思路,已命名包括昌吉博物馆、清代粮仓在内的4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注重互动体验,让昌吉州641处文物遗址和1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活化利用,成为增进“五个认同”的鲜活教材,为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在昌吉,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来自中国澳门的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林丽娜说,“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令人鼓舞。这种包容与活力让我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的理解。”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跨越千年对话历史 感受“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发布日期: 2025-08-13 11:59:56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8月9日,参加“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的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师生在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参观。 本报记者  常谊谊摄


  本报讯  记者常谊谊报道:8月8日至9日,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师生踏上“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走进昌吉州各历史场馆,通过跨越千年的文物对话,触摸和感受“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昌吉市清代粮仓,斑驳的夯土墙诉说着历史沧桑,12个集收藏、陈列、展览、交流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农耕展馆,生动再现了清代西域农耕文明的繁荣景象。华侨大学研学团仿佛穿梭于时空长廊,仔细聆听讲解,深度体验清代屯垦戍边的治国智慧;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师生通过麦穗的“前世今生”的展示,见证这个传统农业乡村各族群众接续奋斗,通过“一缕麦子”实现共同富裕、共创民族团结幸福生活的动人故事。

  “这些场馆陈列的文化实物有力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澳大利亚籍学生颜怀宇表示,“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奋斗,才创造了今天的团结和谐发展局面。回去后,我将向世界传递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形象。”

  位于昌吉学院的昌吉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昌吉篇章,记录着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则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现大唐丝路曾经的繁华盛景。华侨大学研学团通过参观展陈文物,深入了解岑参、封常清、瀚海军等北庭相关的历史故事,切身感受新疆各民族团结奋斗、和谐共处、共同建设新疆的生动图景。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孙闻参观完这些展馆后深有感触地说:“昌吉州通过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打造了跨越古今的行走课堂,生动诠释了文物历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纽带的重要作用。”

  在福建、山西等援疆省市支持下,昌吉州按照“一县市一品牌、一品牌一支队伍、一支队伍一区域”的思路,已命名包括昌吉博物馆、清代粮仓在内的4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注重互动体验,让昌吉州641处文物遗址和17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活化利用,成为增进“五个认同”的鲜活教材,为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在昌吉,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来自中国澳门的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林丽娜说,“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令人鼓舞。这种包容与活力让我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的理解。”